城鄉規劃需要法律文化《近代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探析》書評 ——
查看此書介紹
張先昌 2014-5-13 21:27:17
城鄉規劃需要法律文化
——《近代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探析》書評
牛錦紅副教授對近代中國城市規劃中所蘊涵的法律文化的思考起始于上世紀的九十年代,經過近二十年的讀書研究,于2007年開始發表系列論文:《回顧與展望: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探析》、《民國時期(1927——1937)城市規劃機制探析》等,這些成果從2007年起,牛錦紅就開始寫作近代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相關問題的系列作品,從而自覺地承載起記錄近代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問題的使命,《回顧與展望: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探析》和《民國時期(1927——1937)城市規劃機制探析》即是其不懈努力的階段性成果。這兩部以史為鑒的論文著作,不僅是中國近年來城市規劃史中研究法制問題的先創性成果,也是啟發當今城鄉規劃注重法律問題的篇章。在以上論文的基礎上,牛錦紅于2011年出版了專著《近代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探析——以上海、北京、南京為中心》一書,牛錦紅的文章具有上下求索的追問情懷,使得她的作品有別于“法制宣傳品”的樣式,而是從人類終極關懷和價值設定的高度,縱橫古今中外,橫跨東西,透過百年中國艱難的城市規劃立法進程和坎坷的執法經驗,來揭示我們民族艱難的城鄉生存狀況,以及近代中國城市轉型后國人對于“以法治市”的前傾姿態。
在《近代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探析——以上海、北京、南京為中心》一書中,牛錦紅一如既往地承繼了“以史為鑒”的寫作風格,以時間為線索進行探討,全面考察1840年到1949年中國近代城市規劃法律文化的歷史地位,并對學術界已有的研究進行補充和修正。該學術著作在回顧中國近代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歷史軌跡基礎上,對古代城市規劃法律文化進行了深入剖析,對近代初期以上海為代表的城市規劃法律文化的開始變化進行了梳理,然后以北京、南京、上海三個重要城市的城市規劃法律思想與制度的演變為基本線索,對每個階段出現的城市規劃管理的重要機構組織、管理方式、規劃法律思想與重要規劃法律文件等重要問題進行探索,其中重點研究了國民政府時期城市規劃法律文化所取得的成就,并從城市規劃管理機構、城市規劃法律思想與城市規劃法律制度三個方面分析考察城市規劃法律文化發展的具體表現,進而分析其發展動因及歷史影響,力圖復原這一時期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發展的主要脈絡和圖景,從而補充和完善中國城市規劃史的研究,為后來的中國城市規劃發展提供深刻的法律文化背景。
牛錦紅開拓了一個城市規劃法律文化問題獨有的寫作領域,她為這個“法治文化時代”提供了一種深刻而具有啟發意義的寫作文本。其作品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是頗具特色的:第一,歷史性。專著從大量檔案與舊報刊資料中收集并挖掘了關于近代中國城市規劃法律思想與制度的新材料,可為以后的相關研究提供資料依據。有一種從歷史深處發出的沉重嘆息和宏大主題的回味。第二,比較性。牛錦紅的作品并未在只中華文明的譜系上尋找法律的問題與依據,而是從中外城鄉規劃法律文化發展的比較中建構自己的寫作框架,從而進一步讓人們了解和體會古今中外,東西南北不同城市規劃法律文化的精神。第三,思辯性。在牛錦紅的專著中不時閃爍出令人擊節贊嘆的理性思辯之光,而這種理性思辨必將激發人們對于城鄉規劃法律文化及相關法制問題的深層思考。第四,先創性。專著第一次比較系統地總結了中國近代城市規劃的管理機構、法律思想與制度本土化發展、中西理念融會的成長脈絡和基本特點,在整個近代中國的時間段上對中國城市規劃法規的整體復原分析方面填補了空白,為城市發展史的研究提供比較完整的思路。
牛錦紅所做的關于城鄉規劃法律文化及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工作,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在當下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更能呈現其獨特的實踐價值。
(作者:張先昌,江蘇大學文法學院教授)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