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采購案例評析》書評 ——
陳媛媛 2005-1-20 10:03:05
讀知名律師谷遼海的《中國政府采購案例評析》
------ 作者:陳媛媛
2005年1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正式實施兩周年。在此,群眾出版社推出了由北京市遼海律師事務所主任、著名律師谷遼海先生撰寫的政府采購系列叢書《中國政府采購案例評析》,所涉內容覆蓋了我國政府采購法所規定的所有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包括了政府采購法律救濟中的各個渠道和途徑。
我國政府采購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體制和建立科學規范的政府采購制度的目標相比,目前還有較大的差距,在實施過程中更是問題百出,比如各地政府采購主管部門在監管時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不規范,所援引的法律規范之間沖突現象嚴重,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采購主體對采購方式的選擇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在《競爭性談判所引起的紛爭》中,作者谷遼海指出,此案規避法律規定的公開招標采購方式,選擇競爭性談判進行5000萬元采購項目的采購,不符合我國《政府采購法》所規定的四種情形之一,所選擇的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違法。在解剖這一案件違法性的同時,谷遼海認為,我國政府采購法尚須完善談判文件和報價文件的開啟程序。作者的理由是我國的法律僅有招投標的開標程序性規定,而無其它采購方式的開盤程序。從而導致這一階段發生的爭議接連不斷。谷遼海在文章中說,開盤過程無人監督,供應商的商業機密很容易被泄露,且日后也無法進行舉證。從作者的實例分析可見,采購主體確定采購方式帶有極大的任意性。類似的案例釋解和相關政府采購制度評析,在谷遼海的三卷書中俯拾即是。《中國政府采購案例評析》全書三卷,精選了我國各省市近年來所發生的五十余起政府采購方面的案件,對每個案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依據現行法律規定但又不局限于國內法的規定,從一個法律職業人的視角,對每一個案件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對當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不規范行為,從法律上進行精辟的概括和闡析并指出其根源所在;同時作者對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和疑難問題也有較為深入細致的釋解,例如政府采購的范圍如何確定、何為財政性資金,如何界定財政資金,在招標、競爭性談判、邀請報價、詢價采購、單一來源采購等采購方式中,具體的采購中應采用何種方式等等實際中確定起來操作難度比較大的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我國于2002年6月29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實施。該法的頒布和實施為我國的政府采購活動制定了行為的準則。但法律的抽象性使得實踐中應用法律出現了很多問題。雖然在法律頒布后不久即有不同版本的法律條文釋義出版發行,但大多是從抽象到抽象的詞語變換,實踐中的問題仍疑霧重重。《政府采購案例評析》為處于迷茫之中的人們打開了一片清晰的視野。該書的最大特色是將干巴巴的法條,通過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案例,有血有肉以活潑生動的形式,來幫助大家認識和理解政府采購法律制度;通過案例評析的方式系統地描述了政府采購法的全貌,內容由淺入深,不但適合沒有任何基礎的外行來系統了解政府采購制度,對搞理論的學者來說通過閱讀本書也可以對政府采購制度所面對的現實有進一步深入的了解,從而對理論的把握也會進一步的深入。
《中國政府采購案例評析》的面世,給廣大的供應商和采購主體以及各級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提供了一份法律咨詢和實務幫助。
作者:陳媛媛
2005年1月18日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