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法學研究關于《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法》 ——
常青 2001-3-7 21:03:55
知識產權類的新書越來越多了,這說明知識產權研究日益繁榮。在這
繁榮中喜歡追尋時尚熱點的讀者大概不會錯過這本由薛虹所著、法律出版
社出版的《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法》的新書,但偏好理論著作的讀者也許
會懷疑有著如此時髦書名的作品是否具有理論的深度。倘能夠耐心去讀,
相信這兩類讀者都不會失望。這本書研究的是計算機網絡與知識產權這樣
的熱點問題,但絕非跟風趕時髦的應景之作,它是作者花費了五年多的時
間,潛心研究,認真觀察網絡的發展,詳細記錄網絡的崛起對知識產權法
律制度的挑戰,仔細分析和研究知識產權法在網絡時代發展變化的力作。
這本書共分三編,涉及網絡時代的版權法、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
及電子商務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對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進行了全景式的
論述和分析。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國內外法律、法規、案例、學說理論作為
分析研究的基礎,并注意了資料的時效性。整個作品既有理論深度,又直
面現實,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本書對我國知識產權界一直存在爭議的問
題(例如暫時復制及合理使用問題、網絡傳播權問題、數據庫法律保護問
題)進行了總結,對一些尚處于探索階段的問題(例如技術措施和權利管
理信息問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并提出了自
己的觀點,對我國已經出現并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網絡版權侵權糾紛、
域名引發的商標及不正當競爭糾紛、國際頂級域名的糾紛處理程序)提出
了許多灼見。
這本書的一大特點是緊密結合網絡技術進行法律分析。知識產權法是
一個對技術條件和經濟環境非常敏感的法律部門。在網絡時代,網絡技術
引發的技術層面的巨變導致了法律層面的相應變化。這本書對給知識產權
法律制度帶來挑戰的許多網絡技術表現了關注,例如書中詳細分析了因瀏
覽、緩存、電子郵件、離線瀏覽器、超文本鏈接、關鍵詞系統引發的知識
產權糾紛及其法律后果。這些分析和論述以知識產權法律為線索將讀者帶
進了奇幻莫測的網絡新世界之中。當然,網絡是個飛速發展的領域,正如
這本書的作者在后記中所說,“網絡也許是個最無情的領域。人們費盡心
思進行研究并拿出的成果,很可能已經被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所淘汰!
因此,占據這本書很大篇幅的對現有的網絡技術的法律分析,也不免會隨
著技術的更新而過時。
這本書對一些容易為人忽視的問題也進行了深入探討。例如知識產權
侵權的法律救濟方式是一個實用性很強但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領域,這本
書則結合具體案例,并參照世界貿易組織Trips協議的有關規定,對各類救
濟方式的利弊得失進行了歸納和分析。又如,電子商務問題雖然在知識產
權法學界被炒得很熱,但是很少有人潛下心來深入研究網上知識產權貿易
等細致的問題,這本書也彌補了這方面理論研究的不足。
書的作者不唯書、不唯賢,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例如,作者在分
析復制權的范圍時,提出我國應當采納一種廣義的復制權,將所有長久的
和暫時的、當地的和遠程的、在線的和離線的所有復制都包括在內,再輔
之以適當的權利限制,讓古老的復制權順應數字環境,順應網絡時代。這
些新觀點未必都正確,但是它反映了作者的勇氣、見識和學者的真誠。
這本書層次清楚,結構嚴謹,注重說理的邏輯性。例如,在分析網上
版權侵權責任這一部分時,作者逐個層次分析了網絡信息消費者、網絡內
容提供者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風險,使讀者對網絡環境下版權侵權的
責任體系有了清晰的印象。
《中華讀書報》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