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細作 堪稱典范讀《公司法的展開與評判--方法、判例、制度》 ——
譚臻 2002-5-27 21:10:02
精耕細作 堪稱典范
——讀《公司法的展開與評判--方法、判例、制度》
法律出版社 譚 臻
讀罷《公司法的展開與評判:方法、判例、制度的分析》(以下稱《評判》)書稿,我不禁為作者獨特的理論視野、精細的研究方法、酣暢的文筆所折服!本書作者蔣大興,系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南京大學法律評論》副主編。1993年從湘潭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后曾在湖南邵陽市中級法院從事過3年審判工作。參加起草《國有企業監事會工作流程和實施細則》(中共中央企業工作委員會主持)和《海南經濟特區企業職工持股條例(草案)》等規范性文件。著書甚豐,代表作主要有《公司法論》(上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一、 內容簡述
《評判》共分14個專題,針對中國公司法理論與實務中易被忽視或尚未展開的前沿性問題進行論述。作者遵循"以裁判為中心"的研究方法,密切關注公司法司法判例和事例,大膽評判流行理論,深入分析現行制度,進而發現研究課題。作者認為,離開了司法裁判,公司法規則與一部隨時可以翻看和拋棄的文學作品并無二致。
二、 我的評述
我本人是研習公法的,對民商法特別是公司法只略有涉及,因而不敢從具體內容上對《評判》妄加評議。作為該書的責任編輯,我想談點自己的切身體會。
1.理論視角獨特
時下圖書市場上有關公司法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理論的、實務的、二者兼而有之的,要么洋洋灑灑大談中外公司法理論,要么長篇累牘地闡述一些實務問題,有些書盡管美名?quot;理論與實務",其實還是理論歸理論,實務歸實務,讀者希望得到解決的實務問題最終還是沒有答案。本書作者以其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嫻熟的公司法司法實踐經驗,獨具慧眼,抓住公司法理論與實務中易被忽視或尚未展開的問題,遵循"以裁判為中心"的研究方法,大膽評判公司法"通說"理論,剖析我國現行公司制度,真正做到了"縮短公司法理論與司法實踐、立法實踐的時空距離"。
2.研究方法精細
作者在行文中沿引了大量典型的案例和事例,它們都是來自實務部門的現實裁判和非案件的事實,鑒于篇幅所限,作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刪節、整理工作之后,才收集到本書中來。對這些案例和事例涉及的疑難問題,一一予以解析,對于尚無定論的問題,則作為研究課題提出來。在每個專題之后作者以"結論"的形式將本專題的內容進行梳理整合,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本書開頭,作者以"說明與導讀"的形式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全書的內容和閱讀方法。
3.編排合理、行文流暢
全書14個專題,因各自內容的差別,篇幅不一,作者按其內在的理論邏輯以及在實務中的具體特點予以安排。無論使全書的章、節、目的表述,還是每個專題中的各級標題,作者(有些經責任編輯加工)反復斟酌后確定下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行文中盡管引用了大量翔實的資料,但并沒有掩蓋作者的真知灼見及其精彩的理論闡述、實務問題解答。
(來源:中國法律圖書公司網站)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