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狀況的標尺”《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書評 ——
韓猛 2002-7-11 17:32:54
“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狀況的標尺”
——讀《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
韓猛*
(華東政法學院 上海 200042)
迄今為止,在一些原始部落中還盛行著女性強奸男性的習俗;據聯合國人口發展機構公布的資料顯示:在法律不禁娼的國家和地區,妓女平均占總人口的1%以上。我國有學者推測賣淫女的數量已經占到總人口數0.8%;每在社會動蕩時期女性往往群體性的成為遭受性侵害……可以說,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作為一個古老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社會,并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包括社會學、犯罪學、法學等多種學科在內的學者們對此都有許多專門的研究成果。但遺憾的是,這些研究成果大都是關注于女性性犯罪或性受害的某一個專題,很少全面、集中地深入探討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問題,更未對女性性犯罪與女性性受害進行整合性研究。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并非孤立的社會現象,更非僅僅事關女性個人品德、身體等社會個體成員的問題,而是與國家穩定、社會發展等問題 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狀況的標尺。由肖建國教授及其所帶的刑法學碩士研究生姚建龍合作完成的新作《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一書是國內第一部把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問題結合起來全面、深入研究的專著。這部著作的出版無疑將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重視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問題。
“性活動作為人類的最基本生存欲望之一,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犯罪源動力之一”。作者指出:女性犯罪與女性受害常常直接具有或隱含著與“性”的關聯。女性作為犯罪者的角色,她們所實施的各種各樣的違法犯罪案件中,依靠性來犯罪屢見不鮮且占比例較大。女性犯罪和女性受害的角色和身份往往還具有同一性和轉化性。在女性身上,犯罪和受害這兩個對立的角色和身份并非是完全確定和相互排斥的,正確認識這一關聯性,無意將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防治女性性犯罪,減少女性性受害現象的發生。
溫柔、體貼、賢惠、順從似乎是女性的專用詞匯,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數千年傳統儒家文化熏陶的國度里,女性在社會角色中居于弱者的地位。如果說現代社會中的人尚能理解女性的逐漸解放和崛起,那么在人們投向隨著女性解放一路飚升的女性犯罪則帶著一絲詫異和不安。作者借鑒了“犯罪學之父”切薩雷·龍勃羅梭的研究方法,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了女性性周期與女性犯罪之間的關系。對大學生涉性罪錯、高檔賣淫女、腐敗與性、女性與毒品犯罪及婚內強奸等熱點問題都坐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作者以新穎的視角,流暢的語言,獨特的構思,深邃的風格和設計,理性地審視了“性”在女性犯罪中的作用,使我們對女性犯罪的詫異和不安豁然開朗。
對于女性的性受害,作者從家庭暴力、社會黃毒等方面分析女性性受害的家庭和社會因素。對拐賣婦女、性騷擾、女性人格權受害等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作為性受害者的女性,理應得到社會的同情和法律的保護,但作者理性地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女性被害人的責任問題,指出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間往往都有一個意義交流的過程,女性行為不檢點常常成為犯罪的誘因,被害人的太軟弱也會助長犯罪。防范女性性受害應當注重青春期女性的性教育和性保護。對于性受害的女性,社會往往注重的是對侵害人的打擊,而女性受害人卻被遺忘。作者提出應盡量避免對女性受害人的二次傷害,在給以受害女性在注重身體治療的同時,還要給予心理上的安慰,同時社會與家庭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保護。
對于性,中國人從來都是諱莫如深,縱使近些年來有所開禁,但正確性觀念的培育、正確對待與性相關的問題尤其是女性性犯罪與性受害問題,依然任重道遠。作者所選擇的這一研究課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是社會各界所關注的敏感問題。也正因為其敏感,我們不難想象作者研究此問題所付出的艱辛。作者對這一課題的關注與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盡管此書也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相信閱讀本書并不僅僅能開拓視野,也將會給您諸多啟迪與深思。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