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法律教育轉型與社會變遷研究》書評 ——
查看此書介紹
侯敏 2008-10-4 20:53:30
新視角 新觀點 新體系
——《中國近代法律教育轉型與社會變遷研究》書評
法律教育是法學界和教育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如何從我國國情出發認識法律教育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如何認識和評價我國法律教育發展的歷程、現狀及其成果,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穩步推進我國法律教育的進程,是當前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大理論課題。
法律教育作為近代中國社會全方位現代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孕育于中國社會急遽變革的歷史進程中,是伴隨著中國社會內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條件的不斷變革而同步發展的,同時又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從轉型的角度研究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法律教育,不僅有助于正確理解中國近代法律教育與社會之間的辨證關系,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近代法律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而且對于促進法律教育的開放和多元化,提升和改善法律教育的內在品質,建設一個規范、高效的法律教育體系無疑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參考價值。在這方面侯強博士的博士后出站報告《中國近代法律教育轉型與社會變遷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3月)作出了系統而深入的探討,是一部專門研究近代中國法律教育問題的學術力作。
侯強博士的論著不僅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有關近代中國法律教育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現狀,而且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作出了創新性貢獻。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言則有據,論則有理。該論著在資料的挖掘上超過了以往的研究,并采用了計量分析的方法,談及每一具體問題,無不旁征博引,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和可讀性。作者對保存在《申報》、《大公報》、《民立報》等近代報刊文獻中的資料,盡可能多地進行了搜尋查找,整理出不少珍貴的史料。研究中列舉的數據,不是對原有數據的轉引,而是在整理、核實、統計的基礎上得出的,使研究更為客觀,分析更加細致,達到了量化水平。
二、結構宏大,體系嚴密。該論著將法律教育“放回”近代中國社會和歷史中去,同其他社會要素聯系起來,對法律教育轉型與近代中國政治變革、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近代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及近代中國法制現代化等關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對法律教育的動機、效果、目的、性質、作用及影響作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評價,極大地豐富了我國關于近代中國法律教育的研究,為新時期我國法律教育工作提供了歷史借鑒。
三、立論新穎,視角獨特。該論著從社會轉型的角度,以現代化理論為工具,闡明了近代中國法律教育發展的命運與我國早期現代化進程的成功與失敗有機聯系在一起,在形式上構建起了一個能反映法律教育轉型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整體性框架,在內容上側重考察了法律教育現代化轉型及其引發的文化沖突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彌補了以往研究多偏重于法律教育本身的不足。相對于以往的研究來說,這一做法本身在學術上就是很有意義的成果,對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必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和作用。
總之,該論著內容豐富且深刻,行文流暢而優美,作者既能高屋建瓴,統領全局,又能剖析毫芒,切中肯綮,是一部理論性與現實感兼具的佳作。當然,作為一部探索之作,該書也難免存在美中不足之處。例如,作者因對該書體系完整的追求和篇幅所限,對于近代中國法律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地域性差異問題未能進一步展開深入地論述。
作者簡介:侯敏,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