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訴訟時效

    梁慧星著 已閱11497次

    查看此書介紹或購買此書


    九、第七章 訴訟時效

    (一)概說
    民法時效,分為取得時效與訴訟時效。取得時效以占有之事實狀態為要件,訴訟時效以權利不行使之事實狀態為要件;取得時效為權利取得之根據,訴訟時效為權利消滅之原因。《民法通則》僅規定訴訟時效,未規定取得時效。
    關于訴訟時效的效力,有三種模式:(1)實體權消滅主義。訴訟時效時效力為直接消滅實體權。日本民法采取此種立法主義。(2)訴權消滅主義。訴訟時效完成后,其實體權利本身仍然存在,僅訴權歸于消滅。因訴權消滅,其實體權利不能請求法院強制執行。蘇俄1922年民法典及匈牙利舊民法典采此種立法主義。(3)抗辯權發生主義。訴訟時效完成后,義務人因而取得拒絕履行的抗辯權。如義務人自動履行的,視為拋棄其抗辯權,該履行應為有效。《德國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葡萄牙民法典》《國際商事合同通則》(PICC)《歐洲民法典草案》( DCFR),均采取此種立法主義。《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的效力究竟屬于何種主義,未有明文規定,學者多解釋為訴權消滅主義。而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顯而易見,是采抗辯權發生主義。近年關于編纂民法典的討論中,多數學者亦主張采抗辯權發生主義。
    關于訴訟時效的客體,也有不同規定。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規定,如《德國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俄羅斯聯邦民法典》、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和《土庫曼斯坦民法典》等,以請求權為訴訟時效的客體。少數立法例,如《日本民法典》,以債權或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為訴訟時效的客體。但日本的判例學說卻認請求權為訴訟時效的客體。《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的客體未有明確規定,但依學者通說,訴訟時效的客體,限于以債權請求權為主的請求權。
    考慮到訴訟時效是法律對債權的限制,取得時效是法定的物權取得方法,二者顯有差別,因此,本法規定訴訟時效制度,另在民法典的物權編規定取得時效制度。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時效的中止和不完成,第三節時效的中斷。下面介紹本章在《民法通則》基礎上新增加的法律條文。

    (二)訴訟時效的客體
    條文: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但下列請求權除外:
    (一)基于身份關系的撫養費、扶養費和贍養費的請求權;
    (二)基于財產共有關系的分割請求權;
    (三)基于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確認權利請求權、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的返還請求權;
    (四)基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停止侵害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
    (五)基于投資關系的收益分配請求權;
    (六)基于存款關系的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請求權;
    (七)基于債券關系的還本付息請求權。
    本條規定訴訟時效的客體為請求權,但列舉規定以下七種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1)規定撫養費、扶養費、贍養費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理由是,受撫養、扶養或受贍養者一般是年幼、年老或其他缺乏勞動能力的人,撫養費、扶養費、贍養費是這些人生活的來源,若無此等費用,將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有財產分割請求權,性質上屬于形成權,不是真正的請求權。(3)排除妨害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為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消極功能和重要內容,基于物權的性質和效力,不應適用訴訟時效。確認權利的請求權,目的在解決權利紛爭,其目的和性質決定,不應適用訴訟時效。不動產物權采登記生效主義,非經登記不生效力,若規定已登記不動產物權返還請求權適用時效,將與不動產登記制度相抵觸,因此,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的返還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4)基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停止侵害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理由亦在于權利的目的,即這類權利的目的在解決權利紛爭,及發揮物權的效用。(5)所謂投資,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法律主體將一定貨幣或實物投入企業、公司,以取得股權并獲取收益的行為。依據本法關于原物與孳息關系的規則,股息、紅利屬于股東權的孳息,因此,不應適用訴訟時效。(6)存款人可以隨時要求金融機構支付其存款本金及利息,是存款合同的性質決定的,也是世界金融業的通行做法。因此,本條規定,存款人要求金融機構支付其存款本金及利息的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7)基于債券關系的還本付息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理由是:債券是一種需要遵循嚴格程序在證券市場上公開發行的有價證券,其性質和功能決定,其還本付息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

    (三)普通時效期間
    條文: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關于普通時效期間和特別時效期間,各國家與地區有不同的規定。如《法國民法典》原規定的普通時效期間為30年,特別時效期間為5年、1年和6個月。《德國民法典》原規定的普通時效期間為3年,特別時效期間為10年和30年。我國臺灣地區民法規定的時效期間為15年,特別時效期間為5年和2年。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規定的普通時效期間為15年,特別時效期間為5年、2年、6個月。《民法通則》規定的普通時效期間為2年,特別時效期間為1年,另有最長時效期間為20年。
    在關于起草民法典的討論中,民法學者一致認為《民法通則》規定的普通時效期間過短,對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利,有必要予以適當延長。但考慮到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加快經濟流轉,通訊手段的現代化使行使權利更加方便,導致普通時效期間縮短的趨勢。因此,在總結《民法通則》實施以來的司法實踐基礎上,著重參考《德國民法典》《俄羅斯民法典》等的經驗,在增設10年長期時效期間的同時,將普通時效期間改為3年。

    (四)長期時效期間
    條文:下列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十年:
    (一)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從加害行為發生時、義務違反時或者損害被發現時開始計算;
    (二)基于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返還請求權,從權利發生時開始計算;
    (三)基于借款合同的返還本金和利息的請求權,從權利可以行使時開始計算;
    (四)基于勞動合同、雇用合同的工資、報酬請求權,從合同終止時開始計算;
    (五)基于建筑物買賣合同的所有權和基地使用權的移轉請求權,及對待給付請求權,從買賣合同生效時開始計算;
    (六)基于基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的土地使用權設定或者移轉請求權,及對待給付請求權,從合同生效時起開始計算;
    (七)基于不動產抵押合同的抵押權設定請求權,從抵押合同生效時開始計算;
    (八)基于生效判決和裁決的給付請求權,從判決或者裁決確定時開始計算;
    (九)基于可執行的調解書和公證證書的給付請求權,從權利確定時開始計算;
    (十)基于繼承關系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從繼承權或者受遺贈權受侵害時開始計算;
    (十一)經破產程序所確定的可執行的請求權,從破產程序終結時開始計算。
    本條著重參考《德國民法典》和《俄羅斯民法典》的經驗,在3年普通時效期間之外,設10年長期時效期間,并明文規定適用長期時效期間的11種請求權。這里稍作說明。
    侵害人身的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適用長期時效,主要理由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身體受到的傷害,帶給受害者或其親友的痛苦更為深重,對其生活的影響更為巨大。在致人死亡的情形,人死不能復生,該傷害絕無彌補的可能,不僅給其親友造成最深重的痛苦,并且使那些依賴受害人撫養和供養的人的生活限于困境。在致人殘疾的情形,輕的致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重則致受害人自身生活不能自理,必然使受害人自己的生活及受其撫養和供養的人的生活遭受重大困難。可見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相對于其他損害賠償請求權,有適用長期時效期間的理由。此所謂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在內。
    不動產物權采登記生效主義,非經登記不生效力,若規定已登記不動產物權返還請求權適用時效,將與不動產登記制度相抵觸,且本章關于訴訟時效客體的條文,已經明文規定:“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的返還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因此,本條規定適用長期時效期間的基于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返還請求權,僅指未經登記的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返還請求權。
    基于借款合同的返還本金和利息的請求權,適用長期時效期間,主要理由是:如借款合同適用短期時效期間,僅因3年普通時效期間經過即可拒絕還款,將完全摧毀市場信用。
    基于勞動合同、雇用合同的工資、報酬請求權適用長期時效期間,主要是基于保護弱者的考慮。因勞動者是經濟生活中的弱者,靠出賣勞動力換取微薄的工資、報酬,維持自己和家庭成員的生活,其社會地位卑微、掌握信息有限,很難及時向雇主主張權利。
    基于建筑物買賣合同的所有權、基地使用權的移轉請求權及對待給付請求權,基于基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的土地使用權設定或者移轉請求權及對待給付請求權,以及基于不動產抵押合同的抵押權設定請求權,均適用長期時效期間。主要理由是,這些請求權均產生于不動產物權。因不動產物權往往具有較大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用,且對當事人的生產、生活影響巨大,為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有必要適用長期時效期間。
    基于生效判決和裁決的給付請求權、基于可執行的調解書的給付請求權、經破產程序所確定的可執行的請求權,適用長期時效,主要理由是:以上請求.權均產生于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具有很強的公示效果和證據力,事關裁判權和人民法院的權威,規定適用長期時效也體現了對國家公權力的尊重。改革開放以來所謂“執行難”的社會問題之愈演愈烈,即證明了確保這類請求權實現的重大意義。這一規定借鑒了我國臺灣地區民法、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的經驗。
    基于繼承權或受遺贈權所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適用長期時效,主要理由是,繼承權和受遺贈權往往與不動產相關,且關系到家庭關系的穩定,加強對繼承權人和受遺贈權的保護,實際上是對家庭秩序和整個社會秩序的保護。

    (五)時效的主張
    條文:時效應當由其受益人或者受益人的代理人通過訴訟或者仲裁主張,才能適用。
    法院或者仲裁庭不得依職權適用時效,也不得就時效問題進行釋明。
    按照民法原理及發達國家和地區立法例,時效只能由當事入主張而不能由法庭主動援用。例如《法國民法典》第2223條規定:法官不得自動援用時效的方法。《日本民法典》第145條規定:除非當事人援用時效,法院不得根據時效進行裁判。但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民法,出于計劃經濟和單一公有制的要求,允許法庭依職權適用時效。例如,1964年的《蘇俄民法典》第82條規定:不論雙方當事人申請與否,法院均應適用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關于法院可否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無明文規定。在《民法通則》施行后的一段時間,民法理論和裁判實務因受蘇聯東歐社會主義民法理論的影響,曾經認為法庭和仲裁庭可依職權適用訴訟時效,而無須當事入主張。20世紀90年代以來,民法理論和實務界已經注意到,法庭不待當事人主張而主動適用訴訟時效,違背民法時效制度的本質和市場經濟的要求,加之《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過短,更加嚴重不利于人民和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迄今,法院和仲裁機構已經糾正不待當事人主張而主動適用時效的做法。在總結自《民法通則》實施以來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釋并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立法例,制定本條。

    (六)時效完成的效力
    條文:時效期間屆滿,義務人可以拒絕履行。
    時效期間屆滿后,義務人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自愿履行義務、承認債務或者提出擔保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或者不知道時效為由進行抗辯或者請求返還。
    關于訴訟時效的效力,有不同立法主義,即所謂訴權消滅主義或請求權消滅主義、實體權消滅主義和抗辯權發生主義。三種立法主義,各有其理由。但經分析和考察各國和地區的具體規定及裁判實踐后發現,三種立法主義未必有實質上的差別。無論采何種立法主義,關于訴訟時效效力的內容都是一致的:
    1.訴訟時效完成后,債務人可以拒絕履行債務。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第297條、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144條、《德國民法典》第214條、《土庫曼斯坦民法典》第163條,都有明文規定。《法國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俄羅斯民法典》及《越南民法典》等雖無明文規定,因采實體權消滅主義,債權既已消滅,則債務人當然有權拒絕履行債務。在采請求權或訴權消滅主義的民法典中,請求權或訴權既然消滅,權利人已不能通過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則義務人之有權拒絕履行,當是題中應有之義。
    2.對時效完成的債務的給付,不得要求返還。《民法通則》第138條、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144條、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第297條、《德國民法典》第214條、《意大利民法典》第2940條、《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206條、《土庫曼斯坦民法典》第163條、《越南民法典》第389條,均有明文規定。《日本民法典》雖無規定,但判例學說亦采此立場。《法國民法典》雖無明文規定,但依其第2221條的規定,對時效完成的債務仍為履行的,構成默示拋棄時效利益,當然不得再要求返還。
    3.時效的完成,不影響時效完成前已經適于抵銷的債務的相抵。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337條、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第841條、《德國民法典》第215條、《意大利民法典》第1242條、《日本民法典》第508條、《土庫曼斯坦民法典》第453條,均有明文規定。《法國民法典》雖無明文規定,但依其第1290條的規定:“債的抵銷得依法律之效力當然發生,即使債務人不知,亦然。”則時效完成前適于抵銷的債務,自兩債務并存時起,已當然發生抵銷的法律效力,自然不受此后完成時效的影響。第3項內容,規定在民法典的債權總則編。
    《德國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等規定,“對時效完成后的債務表示承認或為其提供擔保”的,準用“債務人就時效完成的債務為履行”的規則。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達成的還款協議是否應當受法律保護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單上簽字或蓋章的法律效力問題的批復》,義務人與債權人達成還款協議,或者在債權人的催款通知單上簽名或蓋章,被視為對時效完成的債務的承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上述解釋并參考《德國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的經驗,設立本條第二款。

    (七)時效規定的強行性
    條文:當事人不得變更時效期間的長短及其計算方法。變更時效期間及其計算方法的合意無效。
    預先拋棄時效的意思表示無效。
    關于法律規定的時效期間,當事人是否可以合意變更,有三種立法主義:(1)時效規定屬于強行性規定,不得由當事人依自由意思予以排除,時效期間不得由當事人協議予以加長或縮短,時效利益不得由當事人預先予以拋棄。當事人關于排除時效適用、變更時效期間或預先拋棄時效利益的約定,依法當然無效。瑞士、意大利、葡萄牙、希臘、俄羅斯、魁北克、巴西、我國臺灣地區等采此規定。日本民法雖無明文規定,但民法學者作同樣解釋。(2)允許當事人約定減輕時效,尤其是縮短時效期間,但不允許約定加重時效,尤其是延長時效期間。奧地利、荷蘭、丹麥等國民法采此規定。《法國民法典》2008年修正前、《德國民法典》2001年修正前原第225條亦同。(3)允許當事人約定減輕或加重時效,但設有一定限制。《法國民法典》(2008年修正)《德國民法典》(2001年修正)《匈牙利民法典》《西班牙民法典》《愛沙尼亞民法典》等,均屬此列。《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國際商事合同通則》( PICC)(2004年新版)《歐洲合同法通則》( PECL)《歐洲民法典草案》(DCFR)亦規定:當事人可協議變更時效的規定,特別是縮短或者延長時效期間。
    《民法通則》對此未有明文規定,但學者意見及裁判實踐,多認為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屬于強行性規定,絕對不得變更。考慮到訴訟時效制度的本質是對民事權利的法定限制,關乎社會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統一,允許改變時效的立法例,其實行效果如何,尚待觀察研究。且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不久,實行訴訟時效的時間不長,一旦允許當事人約定變更時效期間,難免為居于優勢地位當事人濫用,導致法律秩序混亂。因此,本法維持第一種立法主義。根據《民法通則》實施以來的裁判實踐和民法理論,參考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相關規定、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法典及《瑞士債務法》《意大利民法典》《俄羅斯民法典》等立法例,制定本條。

    (八)禁止訴訟時效濫用
    條文: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雖然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但認定請求權基礎事實的證據完整、確鑿,且加害人有賠償能力,適用時效完成的效果顯然違反社會正義的,人民法院有權決定不適用時效。
    本條規定,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即使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有權決定不適用訴訟時效:(1)請求權的證據完整、確鑿,即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請求權的存在。(2)加害人有賠償能力,既有實際的能力。(3)適用訴訟時效的效果顯然違反社會正義:須注意,此禁止訴訟時效濫用規則,僅適用于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即侵害自然人的生命、身體、健康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侵害自然人的生命、身體和健康的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死亡或者嚴重殘適用訴訟時效的效果顯然違反社會正義:須注意,此禁止訴訟時效濫用規則,僅適用于人身傷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即侵害自然人的生命、身體、健康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侵害自然人的生命、身體和健康的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死亡或者嚴重殘疾,如果僅因訴訟時效期間經過,即使事實證據確鑿、因果關系清楚而加害人又有賠償能力,卻由于適用訴訟時效的效果致受害人及其親屬得不到任何賠償,不僅將使受害人或依賴其扶養的親屬墮入痛苦和絕望的深淵,也背離民法設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違背社會正義。因此,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法院,于這種情形以訴訟時效濫用為由,拒絕加害人援用訴訟時效的要求,判決加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此項判例規則,受到民法學界的一致肯定,稱為禁止訴訟時效濫用的法理。
    鑒于科學技術和工業交通事業的高速發展,使人類面臨各種各樣的、防不勝防的不測危險,造成死亡和嚴重殘疾人數劇增。粗略估計,單我國每年因高壓輸電設施、高速運輸工具等高度危險源所造成的死亡和嚴重殘疾人數就在數十萬以上。而受害人多數屬于社會生活中的弱者,因種種原因未及時主張權利,致時效期間屆滿而得不到任何賠償的實例,比比皆是。《民法通則》一百三十七條第三句規定,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其立法意旨,與發達國家和地區所謂“禁止訴訟時效濫用”的法理相同。可惜
    該規定過分原則,缺乏可操作性,致其立法意旨難以實現。在總結《民法通則》實施以來法院適用訴訟時效的實踐基礎上,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三句關于“延長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之立法意旨,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法院創設的“禁止訴訟時效濫用”的法理,制定本條。

    摘自:《梁慧星談民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內容簡介:梁慧星教授是中國著名民法學家,是《合同法》起草委員會組長,《民法通則》《物權法》《侵權責任法》起草組核心成員。他全程參與了《民法總則》的起草工作,是改革開放以來民事立法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本書中,梁慧星教授按民法總則的體系架構,分析了《民法總則》對《民法通則》的重要改動、創新、各種關系的調整,對民法總則的起草歷程、條文含義、價值選擇、法理分析進行了透徹闡釋。
    本書不僅可以幫助廣大讀者學習民法總則的具體內容,理解民法典編纂的整體考量,還有助于引導廣大讀者對民法學理論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全面掌握民法學科知識體系。

    聲明:該書摘由本站掃描錄入,僅供介紹圖書使用,錯誤在所難免,引用時請與原書核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v片在线观看 |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 欧美另类孕交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成年人网站 | 成年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 国产美女一区精品福利视频 |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 国产玖玖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 国产a级三级三级三级 | 欧美成人性色xxxx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欧美一级网站 |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日韩一级 | 九九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玖草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成人国产精品 | 亚洲天天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中国女人真人一级毛片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 欧美做爰孕妇群 | 理论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网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深夜做爰性大片很黄很色视频 | 最新国产三级 |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俺 | 国产一级一级 | 亚洲免费视频网址 | 国产欧美久久久另类精品 | 欧美一线视频 |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欧美 | 久久y| 中文字幕天堂久久精品 | 亚洲天堂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