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18-11-20 16:06:40 工信部網站
為促進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機制,我部組織研究制定了《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暫行辦法》出臺的背景和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文化建設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出了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決策部署。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
工業文化是在中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形成、并滲透到工業發展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遺產是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了我國工業化進程不同階段的重要信息,承載了行業和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淀,標志了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一系列重要歷史節點。當前,社會各界對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已經形成廣泛共識,但由于我國工業遺產項目時間跨度大,數量繁多,保存現狀復雜,隨著工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老廠礦停產搬遷,一批重要工業遺產面臨滅失風險。此外在利用過程中,因對工業遺產核心價值把握不準,使工業遺產面臨二次破壞的風險。這些問題凸顯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出臺《暫行辦法》是落實《指導意見》、規范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和保護利用的重點舉措,也是有效引導全國范圍內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我國工業遺產現狀情況
今年,我部組織對全國工業遺產開展了摸底調查,對改革開放前建成的,具有較高價值的工業遺產項目進行了梳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尚存工業遺產近千處,主要形成于幾個重要階段,一是古代手工業時期;二是清末洋務運動和民國民族工業時期;三是建國后至1960年代,以156項重點工程項目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行業覆蓋煤炭、冶金、機械等國民經濟基礎行業和國防軍工領域;四是從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期,在中西部地區進行的以國防科技工業為主的三線建設留存下來的工業遺產。從分布時期看,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的工業遺產占比約三分之二;從行業領域看,原材料領域工業遺產占比超過三分之一,裝備制造、消費品領域工業遺產占比均超過五分之一。總體上看我國具有較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為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我部先后開展兩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工作,并制定出臺了《暫行辦法》。
三、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主要原則
開展工業遺產保護有較強的公益屬性,同時工業遺產又有較高的經濟社會價值,促進工業遺產合理利用既是國際通行的準則也是實現工業遺產更好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暫行辦法》確立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動態傳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強調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鼓勵開展合理利用,政府、遺產產權所有人和社會各方協同合作,強化對遺產核心物項的保護,保留工業遺產核心價值;在保護好工業遺產的前提下進行合理利用,對其承載的優秀工業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促進工業文化繁榮和產業發展,實現“動態傳承”、可持續發展。
四、國家工業遺產認定標準和程序
國家工業遺產是指在中國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價值并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工業遺存。《暫行辦法》結合我國工業遺產現狀和保護利用實際情況,參照國際標準,從多個方面確定了國家工業遺產的認定條件:一是在中國歷史或行業歷史上有標志性意義,見證了本行業在世界或中國的發端、對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有重要影響、與中國社會變革或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二是工業生產技術重大變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業、地域或某個歷史時期的技術創新、技術突破,對后續科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具有較高的科技價值;三是要具備豐富的工業文化內涵,對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有較強的影響力,反映了同時期社會風貌,在社會公眾中擁有廣泛認同,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四是其規劃、設計、工程代表特定歷史時期或地域的風貌特色,對工業美學產生重要影響,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四方面價值是認定國家工業遺產的主要條件。為強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導向,將保護利用工作基礎也作為認定的一項基本條件,要求申請單位必須要制定并實施專門的保護利用規劃,同時遺產項目要產權明晰、管理制度健全。
在申請程序方面,《暫行辦法》提出依托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開展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及保護利用相關管理工作。考慮到國家工業遺產所在地地方政府與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息息相關,《暫行辦法》在按屬地管理的遺產項目申請程序中增加了需“經所在地縣級或市級人民政府同意”環節。
五、加強國家工業遺產保護
《暫行辦法》規定,國家工業遺產所有權人承擔加強國家工業遺產保護的主體責任,應當設置專門部門或由專人監測遺產狀況,劃定保護范圍,保持遺產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遺產的核心物項;應當在遺產區域內設立標志及相應的展陳設施,宣傳遺產重要價值、保護理念、歷史人文、科技工藝、景觀風貌和品牌內涵;應當建立完備的遺產檔案,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和完善國家工業遺產檔案數據庫。遺產所有權人應當按要求及時向相關部門或單位提交遺產保護利用年度工作報告,對遺產核心物項損毀等重要情況應在30個工作日內按程序提交報告。
六、加強國家工業遺產合理利用
當前一些地方或企事業單位積極探索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新模式,注重突出工業遺產原生功能的延續使用和展示,突出行業特色,發掘文化價值,既加強保護、又注重“活化利用”,通過打造工業博物館、工業文化主題公園、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或產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在實踐中取得積極成效。在總結相關地方和單位經驗做法基礎上,《暫行辦法》提出支持利用國家工業遺產相關資源建設工業博物館,發展工業旅游,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小鎮(街區)、創新創業基地,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產業等,鼓勵在有效保護國家工業遺產的前提下,把加強工業遺產合理利用作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七、加強協同,形成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合力
為形成“分級保護”機制,《暫行辦法》鼓勵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參照組織開展省級工業遺產的認定和管理,推動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協調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與文化和旅游部、國資委、文物局等部門溝通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推進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同時,鼓勵社會公眾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
八、加強《暫行辦法》的宣貫和實施
《暫行辦法》是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規范性文件。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宣貫力度,督促實施執行。一是通過組織召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經驗交流會,加強對《暫行辦法》的解讀;二是組織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對遺產所有權人及有關各方的專業培訓,提高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水平和能力;三是加強宣傳,提升全民工業遺產保護意識,凝聚起全社會廣泛共識;四是以認定為抓手,繼續組織開展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同時指導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省級工業遺產認定。在后續工作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對《暫行辦法》貫徹實施的指導,對實施情況適時開展檢查和評估。
日期:2018-11-20 16:06:40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8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