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綠色發展·協作保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19)

    Law-lib.com  2020-1-14 11:33:57  正義網


    前言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既是我國經濟重心,也是重要的生態寶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對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等重要指示,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等重大任務,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9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最高檢)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工作部署,聚焦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以首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成果《關于長江經濟帶檢察機關辦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案件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指引,主動監督、智慧履職、鐵面司法,為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檢察司法保障。

      2020年,檢察機關將認真貫徹落實《2020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全面協調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繼續深化“10項檢察舉措”,進一步優化檢察協作機制,不斷提升司法保障能力,為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黃金經濟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堅持以辦案為中心,加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 

      (一)依法嚴懲各類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刑事犯罪。2019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準逮捕4336件7084人,同比分別增長44.39%和43.05%;提起公訴12504件22310人,同比分別增長15.78%和20.26%。其中,非法采礦罪占12.58%,污染環境罪占6.88%,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占6.29%,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占11.46%,濫伐林木罪占22.15%,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占18.17%,上述6個罪名案件數占總案件數的77.53%。深化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重點針對長江流域工業廢水偷排、危險化學品泄露、固體垃圾傾倒以及非法捕撈、非法采砂、非法占用沿江灘涂等違法犯罪,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等問題,共受理監督立案819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722件,公安機關主動立案592件814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51件65人。緊密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懲非法碼頭、非法采砂等違法行為背后的黑惡勢力犯罪,堅決肅清源頭,形成打擊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高壓態勢。江蘇省泰州市人民檢察院與靖江市人民檢察院一體化辦理王某某等61人捕撈、販賣、收購長江鰻魚案,對犯罪行為進行全鏈條式打擊,并要求承擔生態資源損害賠償責任,中央電視臺對該案庭審進行全程直播。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百仗溪環境污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積極引導偵查機關赴江蘇、安徽兩省偵查取證,對涉案16名被告人提起公訴同時,對洪某某等20個民事侵權主體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決被告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共計380萬元用于生態修復。湖北省荊州市人民檢察院注重串并案研判,提前介入引導偵查,深挖長江首起非法采砂涉黑命案,打掉一個在洪湖燕窩段水域長期通過暴力、威脅手段壟斷非法采砂業務,造成1死2輕傷的14人黑社會性質組織,最終組織領導者被告人張某被核準死緩,其余13名成員分別被判處三至十三年有期徒刑。湖南省檢察機關將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融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在辦理公安部督辦的“7·24”團伙涉黑涉惡系列案時,對其在長江流域非法采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或民事公益訴訟,向損害公益的黑惡勢力依法索賠。

      (二)以維護公益為核心,推動解決危害長江生態環境“老大難”問題。2019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共立案環境資源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0212件,辦理訴前程序26271件,其中發出民事訴前公告1823件,向相關環境資源主管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職24448件;對破壞環境資源的單位或個人單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90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391件;對不依法履職的環境資源主管部門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60件。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特殊作用,持續聚焦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點、難點,著力解決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和水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通過辦理有影響、有震動的公益訴訟案件,推動解決危害長江生態環境頑疾。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兩級檢察機關通過辦理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交辦線索、省檢察院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掛牌督辦的長江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督促拆除非法占用長江濕地逾十年、占地超過4.8萬平方米的船廠,使被違法占用的113畝濕地重新與長江相連。江西省南昌市檢察機關通過開展贛江岸線非法碼頭取締、環境整治清理監督工作,向水務、交通、生態環境、城管委等相關職能部門及當地鎮政府發出督促整改檢察建議15件,30余座非法碼頭被取締拆除。四川省宜賓市檢察機關與生態環境局等部門聯合開展長江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段餐飲躉船取締、拆除及整治工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2件,清理躉船30艘,消除長江行洪安全隱患。

      (三)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推進生態環境修復與生產發展轉型。積極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將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推動生態環境修復相結合,推行“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將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與服務保障打好三大攻堅戰同部署、共推進。2019年,通過辦案共督促修復被污染、破壞違法占用的林地、耕地、濕地、草原11.44萬畝,消除污染隱患、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131.2萬畝,整治造成污染環境企業、養殖場等3426個。上海市檢察機關辦理的卞某某等4人污染環境案首創先行繳納保證金的賠付方式,通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督促行為人簽訂生態修復協議,并繳納保證金400萬元,破解訴前難以完成環境修復的難題。江蘇省泰州市檢察機關在辦理某污水處理公司非法堆放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中,督促政府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推動涉案公司處置修復費用1.3億余元全部支付到位,長江邊污泥暫存區全部整改恢復到位。江西省檢察機關在辦理一起非法占用農用地案中,通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督促犯罪嫌疑人與當地鎮政府簽訂生態修復協議并繳納生態修復費123萬元。湖北省宣恩縣人民檢察院在督促縣環境資源保護局、地方海事處就龍洞水庫生態環境保護依法履職案中,與相關行政機關協調,幫助、引導從事渡船旅游的船舶經營者轉型發展生態農家樂旅游、生態養殖,或者從事水庫生態清潔員,解決后續生計問題,使他們從環境污染者變為環境保護者。重慶市檢察機關在長江沿岸的萬州、合川分別建立林業、漁業修復司法示范基地,與法院、漁業、林業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在基地開展“以案釋法”“現場庭審”“集中放流”等活動,充分發揮教育、宣傳和修復作用,兩年來通過辦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損毀耕地、林地、濕地等3400畝,治理被污染水域3萬余畝,清理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等5.4萬余噸。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對母豬籠水源地污染線索依法立案監督,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爭取當地黨委和上級檢察機關支持,保障水源地200余戶貧困戶750余人的飲水安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立足檢察監督職能,增強服務保障的聚合效應

      (一)上下一體推動,自覺擔當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政治責任。一是強化督促指導。為配合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4+1”工程,在2018年5月2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上提出,具體指沿江城鎮污水垃圾、化工污染、船舶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以及尾礦庫治理),最高檢張軍檢察長、張雪樵副檢察長分別帶隊赴安徽、江西等地,現場督導案件,促進問題整改到位。最高檢掛牌督辦舒某等20人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非法采礦案等9件涉及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案件(刑事案件6件、公益訴訟案件3件);與生態環境部溝通、對接,梳理一批需要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助力解決的案件線索,印發《關于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助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相關問題整改的通知》,要求長江經濟帶各省級檢察機關主動加強與本省(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牽頭部門的溝通聯系,了解掌握相關問題清單整改情況以及自查發現的新問題。對尚未整改到位且存在執法司法困難,需要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助力推動解決的,依法立案辦理;對存在虛假整改、反彈回潮等問題的跟進監督。各地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63件,發出行政訴前檢察建議62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3件。在辦案中注重與行政機關形成合力,探索檢察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銜接等,共同推動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二是完善辦案機制。最高檢針對長江生態環境污染犯罪案件辦理中的難點問題,主動加強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生態環境部等溝通,聯合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強化“兩法銜接”、統一執法司法律尺度、加大對環境污染犯罪懲治力度;出臺《關于長江經濟帶檢察機關辦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案件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明確跨省案件統一管轄和線索移送等五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發布兩批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指導各地檢察機關認真落實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10項檢察舉措”,加強跨區域司法協作。三是推動解決辦案難題。為解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鑒定難、費用高的問題,最高檢商司法部給予大力支持,增加環境資源領域專業鑒定機構,部署推出第一批共58家檢察公益訴訟中不預收鑒定費的鑒定機構,還與中國科學院成立生態環境鑒定聯合實驗室,指導市級檢察院建設快速檢測實驗室。江蘇省、浙江省檢察機關與省生態環境部門掛牌成立環保聯合實驗室。江蘇省蘇州市、江陰市及安徽省、四川省部分地區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快速檢驗檢測實驗室試點工作,著力解決生態環境領域證據滅失快、檢測耗時長的難題。各地檢察機關落實最高檢部署要求,積極爭取地方黨委、人大、政府支持,出臺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或者意見,為檢察機關加強生態環境資源領域公益保護、更好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開展專項行動,以點帶面推進生態環境問題集中整治。各級檢察機關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堅持問題導向,以開展符合地域特色的專項行動為抓手,深化、細化、實化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拉條掛賬、整改銷號,優先解決既能夠解決又有震懾的問題,助推長江生態環境資源領域問題集中整治。安徽省檢察機關結合“三河一園一區”重要生態資源,在全省開展“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活動,分別在長江、淮河、巢湖、大黃山國家公園、大別山綠色示范區等流域或區域開展有特色的子專項活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重點生態功能區、敏感區、脆弱區的司法保護,共督促復墾耕地428畝,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99處,關停和整治污染企業89家,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物13.24萬噸。江西省檢察機關開展“五河一湖一江”及飲用水源地公益訴訟保護專項行動,督促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68個,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62.7公里,整治、關停非法排污口23個,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排放污染物企業36家,拆除養殖網箱643個、面積2.6萬多平方米。湖北省檢察機關開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立案公益訴訟案件2621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2463件,起訴197件,督促恢復治理被污染水域8萬余畝,關停、整治違法養殖場500余家,清理被非法占用的長江干支流河道117.6公里,清除長江干支流岸線固體廢物45.6萬噸,恢復被破壞林地1700余畝。湖南省檢察機關辦理了最高檢掛牌督辦的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圍破壞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系列案,夏某某等涉黑人員在洞庭湖非法捕撈、非法采砂被追究刑事責任后,益陽市人民檢察院向益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2件,請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4000多萬元,并在此基礎上推進“守護一湖四水”專項檢察監督工作以及江河湖塘非法圍堰專項清理活動。云南省檢察機關開展“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專項監督行動”,把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納入其中;同時,以2020年世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為契機,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保護“云南方案”。貴州省檢察機關在“守護多彩貴州·嚴打環境犯罪(2018—2020)”執法專項行動基礎上,以赤水河、烏江、清水江等長江支流流域為重點,集中打擊整治長江流域污染環境違法犯罪。

      (三)強化協同聯動,構建檢察協作新格局。一是跨省域檢察保護“形成一盤棋”。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四省市檢察機關建立赤水河、烏江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并與西藏、青海六地檢察機關會簽《關于建立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共擔上游保護責任;云南省分別與貴州、四川兩省聯合開展三級檢察院、河長辦赤水河、瀘沽湖聯合巡河(湖)調研活動;江西、湖北、湖南三省檢察機關簽署《關于加強新時代區域檢察協作服務和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長江流域跨區域公益訴訟和刑事檢察協作作為重要內容部署,同頻共振保護“一江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檢察機關圍繞“聯防聯治協同發力,筑牢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屏障”主題召開聯席會議,出臺加強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三年行動方案,推進長三角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深度融合。二是跨地域檢察聯動“擰成一股繩”。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善市三地檢察機關共同簽署《太浦河流域生態資源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并跨界協作開展“同護一江水、共建兩岸綠”聯合行動,依托蘇州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和巡回工作站共同對太浦河流域跨界污染情況進行公益訴訟線索排摸、勘驗取證和初步調查工作,發現公益訴訟線索2件,成案1件;浙江省杭州市與安徽省黃山市檢察機關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協作機制;湖北省十堰市與河南省南陽市、陜西省商洛市、安康市三地檢察機關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合作機制;四川省建立了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赤水河、貢嘎山、華鎣山、瓦屋山等山川河流保護的跨區域協作機制。三是跨系統執法司法“同使一股勁”。各地檢察機關自覺將檢察職能融入本地黨委、政府關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各項部署中,變檢察監督為共建共享。上海市檢察機關發揮磋商主導作用,與生態環境部門共同推動矽比科公司潤滑油漏出污染黃浦江上游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有關修復工作,損害賠償協議履行到位。安徽省皖江五市檢察機關主動與地方公安、生態環境、漁政、水務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提前介入、線索移送等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增強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合力,更好協調解決長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領域案件辦理中出現的問題。江西省人民檢察院與省監察委員會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公益訴訟工作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暢通機制、形成合力。湖北省檢察機關通過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向監察機關移送職務犯罪8件。貴州省人民檢察院會同省河長辦在烏江支流清水河開展“兩長”護河大巡查活動,帶動市縣兩級檢察院同步開展聲勢浩大的“兩長”巡河行動,推動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四)做實智慧借助,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水平。一是加強專項業務培訓。最高檢與生態環境部聯合舉辦2019年全國環境污染犯罪案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培訓班、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培訓班,與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歐洲環保協會聯合舉辦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固廢污染防治公益訴訟培訓班,幫助提升檢察辦案專業化水平。最高檢積極協商有關專業機構舉辦無人機駕駛員資格示范培訓、環境勘驗采樣和現場檢測技術骨干培訓。二是加強辦案團隊專業化建設。最高檢與生態環境部互派干部掛職交流,讓具有專業知識的行政執法人員作為檢察官助理參與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各地檢察機關以專業化辦案分工,積累專業化辦案經驗,提升專業化辦案水平。上海市、重慶市檢察機關擇優組建環資案件、公益訴訟專業團隊,建立專家智庫;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檢察院、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等建立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湖南省資興市人民檢察院成立東江湖生態保護檢察局,推行“四檢合一”檢察官辦案組,對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和“一案三查”,最大化保護生態環境資源。上海、浙江、安徽、湖南等地檢察機關與科研院校合作成立公益訴訟研究中心,為辦理涉環境資源保護案件提供專業支持。三是創新檢察技術應用。各地檢察機關將衛星遙感、大數據分析、無人機取證、移動指揮車等智能化取證設備和指揮系統應用于檢察辦案調查核實中,實現遠程調查、遠程指揮和即時信息存儲,提升取證效能。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黎里鎮人民政府圍湖造地案”中,借助衛星云圖比對技術為案件辦理打下扎實證據基礎,推動黎里鎮政府收到檢察建議后一個月內編制完成調整方案、三個月內完成工程招標,并根據工程量設定完成期限,穩步推動整改工作,有效回應了群眾多年反饋未果的訴求。安徽省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智慧檢察公益新模式,推進研發智慧公益訴訟平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收集案件線索,輔助案件辦理。

      (五)注重宣傳發動,鼓勵公眾參與。一是結合辦理代表委員建議提案推動立法研究。在辦理“關于建立特殊案件跨省際辦理機制,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建議”等“兩會”代表委員建議提案中,最高檢統一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檢察工作座談會和實地辦案,赴長江經濟帶檢察機關視察調研公益訴訟檢察等工作,反映工作情況和實際困難,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共同推動長江保護法立法研究,完善公益訴訟檢察制度。二是結合檢察辦案開展普法教育。綜合運用“兩微一端”、專題片、微電影等,及時發布社會關注度高、法律適用準、政策把握好、辦案效果佳的典型案例,傳遞長江保護檢察“好聲音”,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召開長江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制作相關宣傳片,推出典型案例,受到廣泛關注。貴州省人民檢察院拍攝生態環境保護題材的院線電影《我是檢察官》,生動講述檢察機關保護清水江流域森林資源故事,詮釋檢察官守護綠水青山的為民情懷,入選中央政法委70年70部優秀政法題材影視作品;該院還與下級院共建660平方米生態環境保護警示教育基地,融室內數字化與多媒體互動于一身,集生態環境法制宣傳、警示教育和工作成果展示于一體,為提高干部群眾生態環保意識提供全新教育陣地。三是結合履職需求加強與環保社會組織、大型電商企業、國際同行的溝通交流。最高檢圍繞環境保護中檢察機關與環保組織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合作以及如何共同推動環保領域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與中華環保基金會、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中心等社會組織加強交流,分享經驗、收獲理解、凝聚共識;就大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新技術在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公益保護領域應用等話題,與華為、騰訊、京東等領軍企業深入溝通;在云南省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國際研討會。赴江蘇省、貴州省開展預防性公益訴訟中外比較研究。向來訪的美國司法部環境與自然資源局,英國、巴西、越南等檢察同仁,美國佛蒙特法學院以及歐洲環保協會邀請的氣候變化、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國際知名專家,介紹中國環境治理成績、分享環境公益保護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對標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任重道遠

      (一)省際協作多停留在工作聯絡層面。長江經濟帶橫跨9省2市,對大量跨生態系統、環境空間的違法案件,依法打擊、有效預防、生態修復,都需要加強區域間的執法司法協作。流域省市建立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為檢察機關在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檢察工作中統一思想認識、統一司法尺度、統一開展行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但是就目前的跨區域協作機制運行情況而言,總體上還多停留在日常工作聯絡層面,跨區域案件移送的實例還比較少。各省市在謀劃部署年度重點工作、專項行動方面的交流協作還不夠深入,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時、聯動辦案不緊密等問題。長江全流域的統一專項行動尚未部署開展。

      (二)檢察機關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相對分散,整體性不足。在“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布局中,探索開展生態檢察工作主要以刑事檢察、公益訴訟檢察為主導,民事檢察、行政檢察為補充的格局。從目前運行情況看,刑事檢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銜接配合有待深化、優化。特別是對于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分別由刑事檢察官、公益訴訟檢察官負責刑事公訴、公益訴訟,在法院對環境資源類案件集中管轄的背景下明顯影響司法質效。如何有效整合刑事檢察、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強化長江生態檢察保護的整體性、協調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推進鐵路運輸檢察跨區域集中管轄機制改革的實踐積累不夠。最高檢在《意見》提出要深化長江經濟帶鐵路運輸檢察體制改革,建立集中管轄跨省生態環境資源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機制。這項改革的推進落實,涉及鐵路運輸檢察體制并軌的宏觀考量,也涉及管轄范圍設定、與案件發生地檢察機關的工作協調等配套制度設計,既需要進一步細化制度機制,更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四)跨區域檢察辦案的機制性障礙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跨區域司法“大數據”共享、分析和應用機制尚未有效建立,對跨省市犯罪的空間分布和轉移態勢進行細致分析、聯合發布數據分析報告、形成共管共治合力等機制尚不健全;跨省域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的偵查中,檢察機關如何加強省際工作協作,及時協調、支持偵查機關跨省取證,還需要進一步細化措施。跨區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往往因為污染成因復雜,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不易確定、具體責任難以劃分,加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行為地和結果發生地的辦案訴求不同,影響協作配合密切程度。此外,流域省際間司法鑒定標準不統一,跨省管轄案件修復賠償款由誰履行檢察監督、如何妥善安置等,需要明確規則、完善機制、統一規范。

    四、回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精準提供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檢察產品 

      檢察機關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站在融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要深刻認識到,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壓艙石”和“引擎”作用只能強化、不能減弱,“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仍然任重道遠。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在長江流域治理格局中發揮檢察機關的獨特作用,與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結合起來,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行動結合起來,與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結合起來,與落實恢復性司法理念結合起來,推進全形態治理、全鏈條治理、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

      (一)圍繞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進一步找準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立足點、著力點、關鍵點。檢察機關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主要責任是立足檢察職能提供良好法治環境。要主動融入、找準定位,充分發揮多元職能,運用多元方式,把服務和保障工作做實、做深、做精。

      ——牢牢抓住辦案這個立足點。加大辦案督導和指導力度,上級檢察院要采取掛牌督辦、上提辦理、指定管轄等形式,集中力量辦理一批社會影響大、具有典型意義的重大案件。按照指導性案例的標準認真辦理,努力辦成精品案、示范案。通過辦案,切實增加企業違法成本,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長江經濟帶各省級檢察院每月向最高檢報送辦理涉長江生態環境的案件情況。

      ——牢牢抓住長江生態保護這個著力點。緊密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突出打擊非法碼頭、非法采砂等違法行為背后的刑事犯罪。加強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刑事案件的立案、偵查和審判監督。加強對涉生態環境民事行政審判和調解執行活動的監督。突出辦理涉及違法排污、跨省傾倒固體廢物等公益訴訟案件。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在依法辦案的同時,積極督促修復生態環境。

      ——牢牢抓住服務民營經濟發展這個關鍵點。扎實推進涉民營企業案件立案監督和羈押必要性審查專項活動,認真開展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及刑事申訴積案專項清理工作,對涉民營企業家案件做到每案必審,堅決監督糾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營企業經營糾紛、超期羈押、“疑罪從掛”等突出問題。掛牌督辦一批涉及民營企業的重大典型案件,通過督辦個案,指導辦理類案,真正通過辦案落實對民營經濟的平等保護。

      (二)認真落實“一條長江、共同保護”,進一步加強長江經濟帶檢察協作。要實現從單一分散合作向系統整體合作轉變,從依靠地緣聯系合作向依靠制度合作轉變,從臨時隨機合作向常態規范合作轉變。

      ——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要把協作配合落實到辦理跨行政區劃案件中,用實實在在的案件檢驗、鞏固協作機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最高檢牽頭,并發揮沿黃河9省區檢察機關的積極性主動性,協同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借鑒長江經濟帶檢察協作機制及其成效,在總結黃河“清四亂”專項行動經驗成果的基礎上,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檢察協作機制。

      ——處理好內部協作與外部配合的關系。統籌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職能作用,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線索移送、調查取證等工作。適應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必須公告的新要求,堅持在刑事偵查階段提前介入,在批捕階段制發訴前公告,會同公安機關完成民事公益訴訟所需證據包括必要的司法鑒定等取證工作。探索建立生態修復補償與認罪認罰從寬銜接機制。完善公益訴訟線索舉報獎勵、檢察建議整改成效第三方評估等機制。主動爭取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和政府支持,積極參與由黨委牽頭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協調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公檢法聯席會議,促進統一司法尺度。依托“兩法街接”工作機制,主動加強與生態環境、國土、航運、海事等單位的常態化溝通,形成保護長江的執法司法合力。

      ——處理好鞏固與提升的關系。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最高檢將結合各地公益保護重點需求、辦案力量等實際情況,在每個省區市指定若干市級檢察院和基層檢察院,專業化辦理某一類新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對于指定管轄、交辦、轉辦的案件,最高檢將配套辦案經費,為辦案單位提供司法鑒定等資金支持。辦案單位要由檢察長或者分管副檢察長作為主辦檢察官,帶領檢察官辦案組重點辦理,辦成精品,辦出影響力。沿江檢察機關要結合長江大保護工作實際,探索開展危化、尾礦、交通等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切實加強化工污染治理、尾礦整治、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安全生產等司法保障。

      (三)凝聚共識,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踐行“雙贏多贏共贏”“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持續跟進監督”等理念,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監督智慧,協同各方力量,堅持“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加強檢察機關與河(湖)長制辦公室的工作銜接,針對在界河、界湖的水污染治理中“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等治理難題,統一河湖執法司法標準和尺度,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機制優勢,統籌協調、督促相關地方政府、職能部門依法行政、履職盡責,共同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

      ——加強執法司法信息技術保障。依托正在建設的長江發展網信息平臺,推動構建長江流域執法司法協同指揮體系。重點完善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實現案情通報、案件移交、聯合辦案、區域協作、案件咨詢等無縫銜接。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專家名錄、鑒定評估機構以及其他專業機構名錄,實現專家資源、鑒定評估資源共享共用。跨省際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多嘗試使用專家意見或者行政機關出具的檢測報告等作為監督的依據和證據。推廣運用便攜式污染檢測設備、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提升調查取證質效。

      ——加強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以生物多樣性恢復作為檢驗長江大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標尺,更新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指導長江流域檢察機關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力度。組織專門力量,聯合有關高校科研機構和公益組織,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國際、國內法律及執法司法實務的比較研究,形成生態多樣性保護檢察指南。加強專項業務培訓。總結分享“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國際研討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固廢污染防治公益訴訟培訓班的成果,加強在執法司法實踐中的轉化應用。注重收集、匯總、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典型案例。為中國承辦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提供檢察智慧和檢察貢獻。

      ——加強普法宣傳教育。改進“四大檢察”“十大業務”的宣傳方式方法。更多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實地調研考察。加強對新出臺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的宣講解讀。加強青少年普法工作,推行法治副校長講課現場直播。創作公益訴訟檢察影視作品。


    日期:2020-1-14 11:33:57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 国产黄色片一级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77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女子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 | 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 国产成人经典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久久久久琪琪精品色 | 国产久草视频 | 在线观看香蕉免费啪在线观看 | 国产一进一出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 毛片网站大全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午夜香港三级a三级三点 | 欧美手机在线 | 在线免费一级片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女在床上被男的插爽叫视频 |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 国产真真人女人特级毛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网 | 成年人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三级毛片视频 | 久草免费资源在线 | 日本天堂在线视频 | 免费播放美女一级毛片 |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 免费高清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久久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不卡 |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