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圖書館>>法治動態>>期刊目錄>>《法治研究》2012年第六期目錄與摘要
《法治研究》2012年第六期目錄與摘要
http://www.djtrjvjv.cn 2012-11-07 14:27:46 來源:中國法學會網
特別策劃
1、變態犯罪中精神病與刑事責任能力的辨析
李玫瑾3-9
【摘要】 在刑事司法中,精神病與責任能力是兩個既密切相關又明顯不同的概念,涉及不同的專業領域。對于犯罪動機不明或表現瘋狂的犯罪一般要進行法定程序鑒定,但我國目前這一鑒定基本等同于"精神病鑒定",結果容易導致司法審判變為醫學診斷。由于概念不清,引發爭議,進而影響到司法的公正性。
【關鍵詞】 精神病; 責任能力; 司法鑒定;
2、精神病性障礙及其涉法特點分析
陳立成10-16
【摘要】 精神病性障礙是一類肇事肇禍比較多、社會影響比較大的精神障礙,有多種類型,每個類型的表現及涉及法律問題時的特點都不相同。充分了解和認識到這些特點,對于及時識別與恰當處置各類型精神病性障礙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精神病性障礙; 涉法; 犯罪; 特點;
法治論壇
3、主觀誠信研究中國學說綜述
徐國棟17-25
【摘要】 《民法通則》確立誠信原則以來,主觀誠信在我國以善意的名目得到研究,研究文獻聚焦于對善意本身的研究、對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對善意人的研究、對善意行為的研究等幾個方面。同外國相比,沒有對家庭法和繼承法中的善意進行研究。所以,我國的主觀誠信被局限在財產法的范圍內,這是需要改進的。
【關鍵詞】 主觀誠信; 善意; 善意取得; 善意第三人;
4、先秦司法思想史研究的兩個側面
崔永東26-33
【摘要】 《周禮》與《禮記》是儒家的兩部"禮學"經典,其司法思想對后世頗有影響。本文認為《周禮》中的"肺石"制度(類似于后世的"直訴"制度)、緩刑制度、三刺三赦三宥制度及聚教罷民制度等等都體現了一種人道的司法理念,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又認為《周禮》將"諧和"即和諧當成一種最高的司法價值來追求,主張通過實行調解制度或其他具有人道精神的司法制度來促進和諧。本文又從司法與自然、司法與道德兩個方面考察了《禮記》的相關論述,指出在司法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禮記》基于"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認為人間秩序與自然秩序之間存在某種統一性,人類的政治活動應順應天時,如在春夏季節應當進行賞賜和教化,在秋冬季節應當動用刑罰,否則違反時令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在司法與道德的關系上,《禮記》認為司法審判會受道德觀念的影響,司法官員必須注意道德修養,養成敬慎、正直、中庸、仁愛的品質,司法審判應當體現出對道德價值或人道價值的追求,司法的最高目標是促成道德理想國——"大同"社會的實現。本文還對云夢秦簡進行了探索,認為從秦律所規定的司法制度——審判責任制度和證據制度來看,可以說都是基于司法公正的理念來設計的。審判責任制度中的"不...
【關鍵詞】 儒家; 法家; 司法思想;
5、行政復議:制度比較、功能定位與變革之途
黃學賢;馬超34-44
【摘要】 行政復議在當下社會所遭遇的困境已是有目共睹,作為一種公民權利的救濟方式,行政復議處于信訪與行政訴訟的雙重夾擊之下,"生存空間"日趨狹窄!缎姓䦶妥h法》"內部監督"的功能定位和一系列制度設計的偏差,導致了行政復議制度在現實中公正性與公信力的缺失。行政復議的理想價值取向應在于"效率"與"公正"之間,制度設計應最大限度地調和這兩種基本價值,F行制度過于偏重"效率"取向,忽視"公正"追求,使得其急需以"有限獨立化"為方向進行相應改革。
【關鍵詞】 行政復議; 權利救濟; 功能定位; 有限獨立化;
6、行政權力干預公民權利限度的探討
俞祺45-50
【摘要】 行政權力對于私領域的干預應當具有限度。影響行政權力干預深度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干預對象"公民權利"受保護的強度,其二是干預理由"公共利益"的強度。兩者相抗后最終的強弱對比是行政權力介入深度的決定性因素。對于底線性質的權利,行政權力任何時候不得干預;對于其他權利,在特殊情況下(緊急狀態),行政權力可以根據專門的規則(緊急狀態法)實施干預;而在一般情況下,行政權力干預的深度需要在個案中進行衡量,其中必須貫徹私權利優位的觀念。
【關鍵詞】 行政權力限度; 緊急狀態; 利益衡量;
7、山西票號身股制與員工持股制的比較研究
談蕭;胡新建51-57
【關鍵詞】 行政權力限度; 緊急狀態; 利益衡量;
【摘要】 山西票號身股制是一種允許"身股"(人力股)與"銀股"(貨幣股)并存的合股經營制度,它具有嚴格的頂身股者遴選機制、有效的頂身股者激勵機制和嚴明的頂身股者約束機制。員工持股制具有股權結構多元化、激勵監督有效化和分配機制合理化等方面的特點,這與山西票號身股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在股權確定機制、權利義務配置和規范表現形式等方面,山西票號身股制與員工持股制還是有較大差異。對于當前我國推行員工持股制而言,可以從山西票號身股制中獲得如下一些啟示:充分發揮商事習慣的功能;確認人力資本的法律地位;限制或禁止人力股的轉讓;放寬員工持股份額限制。
【關鍵詞】 山西票號; 身股; 員工持股; 比較;
8、股東知情權范圍淺析
羅杰58-62
【摘要】 我國現行公司法建立了以查閱權為核心內容的股東知情權體系,但在司法實踐中,知情權的范圍仍存有諸多不足與爭議,諸如:公司原始會計憑證是否包含在知情權范圍內?股東知情權之復制權范圍為何?公司法是否賦予股東審計公司資產的權利?何為公司法規定的不正當目的?本文從兩則案例入手,對此一一進行了分析,并就知情權范圍體系的構建原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股東; 知情權; 范圍; 構建原則;
9、解讀證券法治理論,反思金融司法實踐——“證券市場法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
李有星;范俊浩;李龍政63-70
【摘要】 "證券市場法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從中國資本市場所存在的種種實際問題出發,重點探討了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制度的完善、違法行為的預防與規制、證券賠償訴訟與司法重整機制的優化、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構建、民間融資困局的破解等問題,并提供了與會專家學者針對上述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對證券法治理論進行了全面解讀,對金融司法實踐展開了深入反思。
【關鍵詞】 信息披露; 內幕交易; 賠償訴訟; 司法重整; 公司治理; 民間融資;
10、論美國法上的證券交易信義理論及制度發展
黃愛學71-81
【摘要】 證券交易信義關系是指,在證券商作為經紀商、交易商或顧問商時,如果投資者對其存在信賴關系或者受控制關系時,證券商即處于受信人地位。這種義務已經超出了普通法上一般注意義務的要求。這實際上是對證券商科以更嚴格的法律義務,有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在美國證券交易中,證券商與投資者的信義關系理論主要包括信賴理論、招牌理論和代理理論。根據聯邦立法和司法實踐,證券商的信義義務的最終完全確立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其基本理論、判例制度和立法發展對于我國立法構建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的具體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證券商; 證券交易; 信義義務; 誠信原則;
11、關于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法制的若干思考
何佳馨82-86
【摘要】 我國自1998年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后,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肯定和好評。當然,從完善立法的角度來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關于作為我國三大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之一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其法律規定還比較籠統、簡陋、粗放;第二,即使就現有保險法律以及相應行政規章的規定來看,也還存在著法律規定的不統一和不平等的缺陷。
【關鍵詞】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法制; 完善;
12、臺灣罕用藥法律制度給我們的啟示
林禹鴻;吳曉明87-91
【摘要】 我國臺灣地區制定了一系列罕用藥法律制度。比較之下,祖國大陸目前仍存在罕見病、罕用藥物管理制度的嚴重缺失。為此,我們有必要借鑒臺灣地區的先進經驗,建立、完善罕用藥管理法律制度,從而有效地保障罕見疾病患者的用藥權益。
【關鍵詞】 臺灣; 罕見疾病; 罕用藥;
13、臺灣人工生殖立法研究
劉長秋92-98
【摘要】 伴隨著人工生殖技術在臺灣的發展以及因此帶來的島內要求規范人工生殖技術衍生問題之呼聲逐漸增多,臺灣相繼出臺了一些有關人工生殖技術的規范性文件,并最終于2007年頒布了"人工生殖法",使臺灣人工生殖技術管制模式最終選擇了立法控制。與我國大陸的人工生殖法的立法內容相比,臺灣地區人工生殖法強調權益保障,重視風險規制,并集中了多種調整手段。我們應當借鑒臺灣在人工生殖管理方面的先進立法經驗,促使人工生殖法規盡早完善。
【關鍵詞】 人工生殖; 風險規制; 臺灣;
14、論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正當性依據
孫聰聰;李新天99-104
【摘要】 保險代位求償權的功能在于防止被保險人獲得雙重賠償、避免加害人因保險的存在而免責,其正當性來源于利得禁止原則和維持損害賠償制度的需要。為實現其功能目的,代位求償權必須法定化,且其行使應受到必要的限制。"保險人損失發生說"誤解了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的條件,沒有認識到民法上賠償義務人的讓與請求權與代位求償權的區別,有待進一步商榷。
【關鍵詞】 保險代位求償權; 利得禁止原則; 損害賠償制度; 保險人損失發生說;
15、國際投資條約中“投資”定義涵蓋知識產權的理論解釋
張建邦105-111
【摘要】 大多數現代投資條約的"投資"定義涵蓋知識產權。投資條約所保護的知識產權不是純粹的主觀權利,而是在經濟活動中被作為經濟資產運用的知識產權。投資條約保護知識產權的根本基礎是知識產權作為專屬權利的財產屬性和作為經濟資產的市場需求。同時,"投資"定義覆蓋的資產類型是一個完整統一體,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行使對其它投資資產FDI的決策、流向和市場準入會產生影響。知識產權的行使也與投資自由化密切相關。
【關鍵詞】 國際投資條約; 知識產權; 資產; FDI; 投資自由化;
16、補貼追溯時效的爭議與確定——以美國對華反補貼為素材
李仲平112-118
【摘要】 美國在對華反補貼實踐中特別為中國創設的補貼追溯時效規則,既是對國際反補貼規則的最新發展,也是對中國產品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律問題。中美各方關于應否設置抵消中國補貼的追溯時效及選擇何時作為抵消中國補貼追溯時效的爭議,忽略了《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c)款的規定。在美國對中國適用反補貼法的情形下,中國應贊成設置抵消補貼的追溯時效;在美國適用外部基準方法識別中國補貼時,抵消中國補貼追溯時效的劃定應以美國向WTO補貼和反補貼措施委員會通報其使用該方法之日為準。
【關鍵詞】 補貼; 追溯時效; 中國入世議定書;
司法實踐
17、登記程序瑕疵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認定
傅賢國119-124
【摘要】 由于法律對登記程序瑕疵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缺乏規定,加上法理理解不一難以為司法實踐提供應有的理論指導,導致矛盾判決及法律適用混亂頻發。這不僅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還有損國家司法權威。通過解讀相關法律規定可以看出:不同情形、不同程度的登記程序瑕疵婚姻關系,其法律效力也有所區別,不能簡單地認定為有效、無效或可撤銷。應當在立法中盡快明確不同情形、不同程度的登記程序瑕疵婚姻關系的法律效力和相關的訴訟規則,以便于司法操作。
【關鍵詞】 登記程序瑕疵; 婚姻關系; 法律效力; 區別對待;
18、論民事宣判補正程序及其設置
周艷波125-131
【摘要】 通過對宣判補正程序的涵義和法律特性的分析,解讀宣判補正程序的制度要素,闡明架構該程序的理念基礎;從實用理性的視角剖析該程序的主要功效,提出構建該程序的理論框架,力求為訴訟程序現實功能的實現提供一個新的理論支撐點,喚起更多仁人志士對其的關注和重視,推進我國訴訟制度改革的步伐,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事訴訟制度。
【關鍵詞】 宣判補正程序; 宣判程序; 準民事裁判; 缺陷; 救濟;
日期:2012-11-07 14:27:46 | 關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