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圖書館>>法治動態>>學術動態>>論中國市場上的部門貨幣及法律問題
http://www.djtrjvjv.cn 2011-9-27 16:24:31 來源:中國民商法律網
論中國市場上的部門貨幣及法律問題
吳志攀 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內容提要: 2011年3月21日晚,吳志攀教授來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寧遠樓模擬法庭,做客高偉紳博士論壇,帶來了題目為《中國市場上的部門貨幣及法律問題》的主題講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軍教授出席并主持本次講座。講座開始前,王軍院長表達了北大法學院與我校法學院的學術淵源,并對吳志攀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 吳志攀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黨委常委,同時任北京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在金融法領域造詣頗深。 首先,吳志攀教授向大家解釋了部門貨幣的概念和它的意義。部門貨幣即通過發放有儲值、支付、結算功能的儲值卡,發卡企業獲得的大量集中的資金。這些儲值卡例如公交卡、美容卡、一些小區的水卡,還有學校內使用的卡等等。而這種并非由銀行發行卻有這準貨幣功能的儲值卡并沒有法律調控和監管機制。然而部門貨幣的現象在美國、歐洲、日本都不是很多見,在其他一些國家中,更為普遍存在的是使用信用卡消費。接下來,吳志攀教授詳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我國壟斷部門的壟斷程度比外國壟斷部門高,導致一些壟斷性企業,比如地鐵,可以得到百姓的信任繼而發放儲值卡。此外是由于我國的信用卡使用不完善。而使用方便和我國儲值卡契約的優勢環境是導致我國儲值卡可以與銀行信用卡并駕齊驅的原因。這其中的優勢環境有很多方面的體現,一方面,通過儲值卡集中的資金不會進入銀行而是直接進入商業機構,其可選擇多種資金安排并保有擁有資金的主動權;另一方面,與銀行信用卡的發放相比,儲值卡的發放不需要需要受到法律嚴格的監管,手續也很簡單;此外,儲值卡不記名、不掛失的特點讓它可以作為福利、禮品、酬金等進行轉讓和饋贈。關于對部門貨幣的監管問題,吳志攀教授談到,許多儲值卡即使在生活中出現問題,也多是小問題,因為這些問題訴諸于法律由于很難找到對應的法律制度所以很難勝訴,而即使勝訴,意義也不大。而中央銀行又無法調節如此豐富的部門貨幣問題,更加導致了監管缺失帶來的消費者受到侵害。在對消費者保護方面,淘寶網首先使用第三方擔保的方式,但仍然不能受到銀監會等機構的監管,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最后,吳志攀教授總結了演講的主體內容,他表示,部門貨幣的發展或許有利于市場繁榮,但是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就會很大,在這個領域法律必須跟進,使在問題出現的時候法院有辦法管理。在接下來的提問環節中,現場的老師和同學們針對團購現象、中國公交卡與國外對比、銀行卡與儲值卡結合后風險以及國人消費觀等積極踴躍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問題,吳教授耐心精彩的回答使討論進入到更深的層次。 此次講座,吳志攀教授從部門貨幣的產生原因、監管,與外國的對比,相關方面的法律監管構思等角度為同學們提供了更加深入和獨到的思考領域,是啟發同學們開拓視野、關注社會的寶貴機會,對日后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有很大的幫助。本次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時間:2011年3月21日
地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王軍:大家好!今天吳志攀教授來給我們講“中國市場上的部門貨幣及法律問題”。在座的有很多畢業于北大的老師。北大法學院為我們法學院的建設輸送了許多人才,我們法學院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有北大元素、人大元素,政法大學的元素等外來因素,也有經貿大本土元素,是多種元素的結合,F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吳志攀教授講座。
吳志攀:非常感謝王院長,也感謝各位老師和同學。我今天直奔主題,部門貨幣的法律分析我們就開始,我這上面采用的一些圖片,圖片都是一些公共網絡的圖片,沒有任何商業推廣的目的,只限于高校教學和科研目的,如引用此課件,也只能限于內教科研。謝謝各位。
我所講的貨幣有紙幣、硬幣、電子貨幣,銀行卡或者信用卡,這都是我們法定的貨幣,都是銀行發行的,在國內市場流通,但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我們現在各位都坐地鐵,或者坐公交,也會有公交卡,如果僅僅限于公交也沒有問題,只是乘車方便的儲值卡,隨著網絡的擴大,坐的人數增多,去年是1500萬人次一天。地面公交就更多了,2500萬人次,價錢雖然很少,但隨著網絡更加擴大,這就越來越多了。
一卡通實際上是儲值卡,這跟信用卡不一樣,信用卡是必須要有錢在賬戶上,相當于吸收存款,對發卡部門來說,雙方都是沒有利息了,值得注意的是,卡有支付和結算的功能,也有儲值的功能。通過這種方式,發卡的企業獲得了大量的資金,這種資金我把它稱之為部門貨幣。因為它不在銀行,非銀行的部門,通過這種手段集中起來,這個詞是我發明的。通過這種方式,發卡的企業,獲得了大量的資金。這種資金我把它稱為“部門貨幣”。
一卡通正在擴大范圍,在地鐵或者公交站邊上可以刷,粥店的卡也可以坐公交、地鐵。上海的公交卡也是這樣,跟北京差不多,幾千萬人次,廣州的公交卡也是一樣,地鐵里面7-11店卡與地鐵卡通用,這完全具有一種銀行的儲值卡性能,這還不是銀行發的,最主要的是交通都用這種儲值卡消費,可以想象一下,將來中國會有多少人去做公交或者地鐵?都是用這種同銀行發的儲值卡去用,儲值卡越來越方便,將來地下的通道越來越發達,用這個卡很方便,顯然它是一個非常非常有潛力的儲值的方式,結算的方式和支付的方式。這樣公交部門像銀行一樣,雖然它不是銀行。其實,各行各業均具有儲值、支付、結算功能的儲值卡,最簡單的美容卡,5000元可以做美容、足療,年卡,幾萬塊錢天天可以去做,或者送給朋友,健身,更不用說了,浩沙、青鳥等等,這個卡可以作為禮品送人,可以打折,這些都是吸引人的地方。過去送煙送酒,現在送健康,給人一個健康卡,特別是結婚、生孩子都要用,F在美發刷卡,寵物店刷卡,齒科保健卡,最貴的是30萬一張卡,給你種牙,自己種完,還可以給家人用,好朋友可以送他一個牙的卡。
資和信非銀行金融,它跟很多商店加盟,這上面都是加盟商店,錢存在這個地方,然后到加盟店去消費、服務都可以,跟信用卡是一樣的,但這次不是銀行,它是一個民營機構,買書也用卡,新華書店你進去,后面會有人跟著你,你要刷卡嗎?我去好幾次,我都被人跟著,說我有卡,買的話打八折,你沒有卡的話,就不打折,我說我也不認識你,我怎么接受你這個服務?他就替我結帳,八折的卡給他,他就賺八折的錢,他這個書是更便宜買的。這樣你就能夠看到名目繁多的購物卡真的有現金的功能,打折的優惠選擇商品很多,這樣就有禮品的功能,單位發福利的功能,拿了卡交稅,電影卡也是這樣,因為看電影很貴,《阿凡達》150塊,酒店就更不用說了,高爾夫,電卡,現在北京市居民都這樣,先買幾千塊錢電,把卡充上,這就有了,有了以后,到沒有電的時候,再繼續充值。
在新的一些小區,水都是要刷卡的,不刷卡卡錢用完了,水就停了,然后去買卡,再插上,才能有水,有些小區有熱水的,有些小區有純凈水的,有純凈水卡,全都是。煤氣也是這樣,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電子化和證券化,使得這些部門用越來越多的卡,可以提前支付,可以提前匯款,增多公共設施的投資能力,成為最好的績優股,這種情況使得投資的吸引力就更大。汽車進入家庭之后,卡也跟上了,我們到高速公路去交費排隊拿錢麻煩,去買個速通卡,到那一刷,有一個專門的通道給這樣的車,這有什么好處?打九五折。特別你到機場送人就特別的優惠,20公里的速度通過,公車尤其是如此,送人趕飛機特別的方便。加油卡也是這樣、還有洗車卡,汽車保養卡。
校園現在也是如此,學校部門發了,你不是學生,學校不掙學生錢,外面人買這個卡,你要交20%到15%的手續費,收20%的手續費很貴的,餐廳服務費才10%,20%是相當的貴,校慶的卡也是一樣。電話卡,現在都有手機了,不用這個了,手機沒有普及之前都用BP機,現在都有手機了,就不用了,發短信了,這個技術是韓國人發明的,但收一毛錢是中國人定的。進入網絡,3G就選WO,這都是先交錢,后消費。
卡真是無所不在,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更多的部分,正在代替貨幣,卡成為貨幣,部門的貨幣,把一個城市所有的卡都買齊了,你不需要帶現金和信用卡、銀行卡,你就用這些卡消費,就能打折。這些卡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可以解決衣食住行,儲值卡發行的都不是銀行,都有準貨幣的功能,通過儲值卡巨額的先進,被發卡企業圈起來了,中性的,并沒有什么不好,不在銀行之下,在企業調動,有法律嗎?有監管嗎?沒有。這種現象在國外存在嗎?我就問了一下美國,美國就有信用卡,做什么都是信用卡,不會發展這種東西,美國打折怎么辦?報紙上或者宣傳的廣告商給你下面有一角的東西叫做打折卷,把那個剪下來,結算的時候遞上去會打折,或者到網站去買,十塊的東西花五塊就買了,有點像能吃飯的返卷。在歐洲有嗎?也不多,歐洲跟美國差不多,用信用卡,日本有嗎?日本也很少,就我們這兒多。美國商家和消費者難道都比中國人少嗎?因為這個東西好,商家收的費用,消費者也得到打折的實惠,顯然這有一個好的,為什么他們不搞呢?我們就在想原因。
通過發卡商業機構分析,卡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壟斷性的企業發行的卡,一類是有某種特殊功能的企業發行的卡。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壟斷性企業的卡。比如說加油,北京一定是中石化、中石油發的。電話是中國移動和聯通,沒有什么別的選擇,坐地鐵就更不用說了,不管幾號線卡住了就不好了,這個沒有選擇,老百姓也很信任,沒有問題,就是政府企業,但他們不是政府,他們是上市公司,他們是大型企業,他們的信用度很高,不用擔心,預售的產品和服務,老百姓信得過。外國也有殼牌公司,為什么不發卡,它也有很多的電話公司?為什么不發電話卡呢?
另一類是發儲值卡的企業,有一定的美譽度,某個健身的系統,餐廳的系統,有這樣的美譽度,這樣的情況有特殊的服務功能,這個特殊服務功能比如說足療,這種特殊的健身,看牙,這都特殊的,所以這個必須得上那去才能有這個服務,一般的沒有。所以老百姓會基本信任這個企業,愿意把錢提前存在那,我們說在一些像北大、清華附近那些餐廳,高級餐廳的打折卡都很貴,以萬為單位起,每次請客去刷,吸引人去購買。也就是說任何有信任也能導致貨幣,這些服務部門在美國、日本、歐洲都有,為什么他們不發而我們發呢?我們有信用卡為什么在這兒還是要用他們的卡?
分析到此,我們初步回答了這個問題,可能外國壟斷部門沒有我們壟斷部門這么高,這是肯定的,我們現在油價比美國油價還貴,手機通話費比美國還貴。但是這種情況不但是部門壟斷程度高,我們信用卡使用不完善,在美國出租車上可以刷卡,我們在北京出租車上能用信用卡結帳嗎?我們現在是沒有,還是用現金,美國是信用卡。
為什么壟斷部門的儲值卡跟銀行信用卡在我們中國能夠并駕齊驅呢?銀行也是按期付款,使用14天的錢,15天還了錢就沒有利息,這種是先把錢存了,然后再消費,這兩個方法是反的,我們為什么還愿意做這種儲值卡呢?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這種部門的儲值卡對老百姓的好處并不是太多,而信用卡的好處是多的?赡苡幸粋解釋,就是方便。信用卡他們也很方便,所以不能完全解釋。其他原因契約是一種原因。契約有個人、商店、銀行,三個主體他們之間有三種契約,銀行跟商家叫做加盟店,商店跟消費者也有契約,接受我這種信用卡,消費者跟銀行還是有信用,銀行先開戶,辦手續,領了信用卡才行,三種信用都有了以后,就建立起來了。商業機構的儲蓄卡的合同關系是兩個主體,商業服務機構,消費者,一種合同關系。銀行只是走帳,銀行信用卡錢基本上是銀行的,銀行跟你之間發生關系,不跟商業機構再有什么關系,完全是不一樣的。
在我們國家為什么儲值卡會有契約的優勢環境呢?因為我們國家在消費機構發卡時,錢是先進商業機構的帳的,我們拿錢把這個東西進入地鐵公司,到足療先進了足療店,到參觀錢先進了參觀,沒有進入銀行的窗口,這些店收足了錢,轉到銀行開到帳戶,那是他的錢,不是銀行的錢,商業機構就可以選擇做其他的資金安排,地鐵公司收了很多很多的錢,超市收了很多很多的錢,不一定馬上就能采購貨物,幾萬塊錢花一段時間,除了貸款還可以借貸,多開門店,到銀行去借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商業機構貸款難的情況下,把儲值卡的方式,就是一個投資渠道,這在外國可能沒有這么難的投資和貸款的情況,只要信用度夠了就有,我們這兒不一定。比如我們買車要搖號,買房子只限于買一套,人家現在的房子巴不得你去買,我們多貴的房子只能買一套,等等。有一些限制就不一樣,所以到銀行借錢不容易。
現金是比較通俗的,有錢在手上就有優勢,在交易中就會有主動權,然后就有決定權,這個決定權就說明你說得算了,過去有一本書叫做《現金為王》。在中國是這樣,在外國并不是這樣。錢在你帳上存著,你不能一天把錢用完吧,用完了,銀行就可以貸款了。這個就是這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會把權利讓給你,在國外沒有這個可能。因為在國外,銀行和中國一樣是受到嚴格監管的,開銀行不容易,銀行倒閉也不容易,開個足療店不容易,足療店關門也容易,銀行不能馬上開,也不能馬上關,關的時候政府會考慮救不救。
在中國也是這樣。中國這套體系借鑒了外國,銀行有監管部門,證監會、銀監會,國外也有,也有專門的法律。儲值卡部門,就像我說的足療店,餐廳都是一些工商部門監管,市場監管部門監管,跟銀監會、證監會有什么區別?前者是辦業務先得到批準,給許可才能做,足療點發卡不需要到工商部門去登記,在這兒賣,有人買就可以了,發卡會員愿意買就可以,不需要去申請,但銀行要發銀行卡,首先得得到批準,這是不一樣的,銀行監管的法律也非常多。
在嚴格的監管下,銀行提高了,法律提供了保障。在中國其他的環境,像我說的貸款難,結算關系現金在銀行控制,不在企業控制,自由度不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有這樣好的監管條件,但是由于商家比較麻煩,商家自己還是發卡。開個餐館,開個嘉禾一品粥,北京有180個店,你在國外嘉禾一品粥不發儲值卡,誰知道你明天關不關?所以他們用信用卡結帳,我們不會。每個人的款額不大,消費永遠是吃的,這么多餐館,全世界餐館都沒有中國餐館多,中國人都有出去請吃飯的習俗。
工商行政部門監管。我們有兩種服務商品是有的,一個是藥品,一個是食品,這個是需要拿藥證,食品是要經過食品衛生檢查,除了這個之外都沒有,我們最后這些東西靠消費者保護法,消協,這個力度差不多了,你可能勝訴,你可能曝光,但是拿不出錢,這個單位關了,找不到人了,就有辦法了。這種情況下,從風險上比較不用說還是信用卡用的更安全,因為信用卡是記名的,用的時候有密碼,可以掛失,儲值卡像現金一樣,誰拿到都可以用,但是為什么明知如此還要用呢?因為我們的環境不一樣。
我們大量的商業部門發的部門貨幣現象就是并非我們企業信用比外國好,也并不一定產品質量高,或者我們物美價廉,主要還有文化方面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更大了,我們除了帳先進誰,后進誰的帳的差異之外,我們還有另外的環境,就是它方便轉讓和饋贈,信用卡不方便轉讓和饋贈。商業機構儲值卡不記名是一個好處,不掛失就可以轉讓、饋贈,可以作為福利發給員工,作為禮品發給客戶,作為感謝的酬金可以發給某些相關單位,這個在國外不是太普及,這些東西都有嚴格的規定,某些美國的大公司送禮都不超過200塊,請客不超過200塊,在日本請客全是自己掏,他們有一個好處就是工資高,我們這兒工資低,請不了幾頓一個月工資沒有了,日本很奇怪,一個教授請不起,拉著幾個教授一起請。這就是他們的文化,不能用他們的公款請我們,我們要來一個客人我們得報銷,不報銷這工資怎么夠。這完全是文化不一樣,這是很大的差異。
由于我們的文化,各個地方的卡都多得不得了,問題也就多了。我們看到的都是小問題。比如有一個健身房發了儲值卡,突然關門了,沒有公證,沒有告示,之后找政府,原因是把錢外借,有的甚至從事房地產開發去了,這就出問題了,然后就到電視臺、報紙去報,報有什么用?打官司能贏嗎?很難,同學們都是學法律的,要一個紙勝訴,沒有什么太大意義。銀行吸收了存款,它的管轄是很難的,銀行有我們儲值的存的款,存款儲備金是中央銀行限制的,貸款利息上線是中央銀行限制的,銀行貸款的限定是政府限定的,我們那些店干什么沒有限制,貸款的范圍必須符合國家政策的指導,我們不能貸,這些好多好多限制,這個在國外也是如此。
看看對中央銀行的功能的影響?ㄈ绻俣嘣儇S富的話,會使中央銀行的功能會弱化,它調節不了這么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石油,這三家掌握貨幣,也不打折,在市場這么大量的用,會相當的影響。在中央銀行無法調節的狀態下,我們就要考慮它的問題了,為了便于流通?還是要減少風險?這兩個就要權衡了,風險管的太嚴就不便利,如果流通的話,信用就沒有監管,可能消費者會受到一部分的侵害。你今天去消費,明天可能關門,消費者的保護就滯后,市場經濟也承受著愿者上鉤的經濟。處于弱勢的永遠是消費者,就是自愿的也不能這樣做,所有的都是這樣。所以法律的缺失使得市場的監管成為一個空白,規模越大,空白越顯示出來。這個案件法院加大了,抱怨再多了,報告通過的支持率就不夠了,實際上根本不是法院的原因,根本原因就是這個東西得從頭管,不管就出問題。
貨幣跟銀行卡捆綁了,既可以用銀行卡,又可以用貨幣,貨幣跟金融機構之間也開始談判,開始互相之間的交易,甚至跟電信網絡又開始結合了,你就放在我手機芯片里面算了,然后就交錢了,手機可以干這些,吃飯拍一下,足療用手機拍一下,這個完全是有可能的,就看移動公司有沒有這么大的本事把他們都說服,真的有一天消費者就帶一個手機,護照、錢包、信用卡什么都不用帶,就完全的可以消費了。這種超級壟斷,可以把銀行,將來可能,如果不管的話,移動公司就變成中國最大的非金融機構的部門貨幣的單位。
《刑法》有擾亂金融秩序罪,還有銀行有關的銀行卡管理辦法,量管得著嗎?管不著,這不是非法的,這很合法的,公開,大張旗鼓的發,這肯定管不著,但是以前可不是這樣,我舉一個例子,以前在中關村有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極其聰明,他就發現北京數千家中小餐廳還用現金收款,于是設立中小餐館的收款機,做任何一個東西,必須再收款機上按一下,直接給我打一下就行,之后后臺給你炒。但是這個機器比較貴,餐館都是小買賣,給不起,他就發明一種打折卡,買了我的打折卡,這個客戶到你的餐館去吃,吃完了,錢就算還給我的,八五折的卡,在全市2000多家餐廳可以吃飯,都發了以后,這些人去吃,慢慢錢就回到公司了,但是當時被金融監管機構發現了,說你不是銀行,不能發儲值卡,你這樣發市場就亂了,給叫停了。在當時這種情況不行,但今天完全放開了,都這樣干,沒有人再叫停了,今天的自由度比當年的自由度大得多了。
因此,網絡上有高價回收購物卡的,單位發的福利不愿意用,就會打折賣了,那邊就給你現金,比如五折就買了,八折再賣,這就變成了一種交易的手段了,具有有價證券的方式了。這種情況我們剛才說了。沒有法規,只有契約,沒有專門法規規范部門貨幣,我現在去吃飯,發現盤子越來越大,菜越來越少,餃子的餡越來越小,這些都不可能有事先監管,只能事后監管。政府對卡的余額,跟我們這種質量的問題都太多了。另外這些卡跟電子信息和網絡聯系在一起了,問題就更大了,病毒的問題,有網絡安全的問題,防止黑客盲點漏洞,整個技術問題不復雜,但是這些技術漏洞就容易被一些部門所利用。消費者僅靠合同法的保護就太弱了,合作保護是事后違約才能做的,金融監管則是事先的。
我們再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各位都上淘寶網,現在多少人在上淘寶網?已經有4億人,每天交易額是多大?20億元,增長速度比移動電話的客戶還要快,可能在今年年底,客戶會漲到6億到7億,交易額變成50億,甚至是70億,明年經過整整一年,2013年還要翻番,中國有多少年輕人,45歲以下的人都在加入淘寶網,淘寶網是什么?支付寶是第三方擔保支付,在網上賣了,能不能收到錢,不知道,網銀是只要淘寶網的客戶才能互相買賣,貨只要你發出去了,就能記錄,過了一定日期,不給制訂,給會扣錢的。美國網上還是用信用卡去付,開專門的網站,開了以后,在上面買東西,必須把信用卡先告訴他才能開通,不給信用卡號碼,把不給你開的,非常非常奇怪,而且我用中國銀行的卡給他,他不用,國際的卡才能用,人家非常的害怕,無形中就被人刷了,不動不行,完全都是這樣的。我們不行,我們現在提供了我們銀行不能做,網銀為什么不能用銀行卡支付?也可以,但是沒有第三方擔保的意義。
最后,我簡單歸納一下。第一,中國現在已經出現了貨幣大規模的被各個部門圈起來的情況。但是他們不是銀行,也很少有法律來規定,也沒有監管部門來監管,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二,壟斷信用會導致部門貨幣。第三,部門貨幣已經很常見了。第四,部門貨幣的發展或許有利于市場繁榮,也確實是如此,消費繁榮起了很多的便利作用,也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金融關系非常的復雜,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就會很大,我們在設計一個系統的時候,我們不能光看他有利的一面,發生爆炸的時候,風險會涉及到更多人的問題。第五,法律上必須要跟進,參照信用卡的辦法,商業銀行法的辦法,權利和責任、風險掛鉤,使他們對等,一旦出現問題,法院也有辦法去管理,否則就會很麻煩。
以上這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很不成熟,屬于拋磚引玉,尤其是經貿大學,金融貿易法律知識很強的,我說的話題主要是引起大家的重視,我們現在浸染到這個環境當中,我們是否可以重視?可能會比我們的一些概念研究更有用,解決問題,就從我們身邊的小事開始。因此我提供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交流。歡迎大家批評!謝謝。
提問與回答(略)
王軍:按照慣例,我來做幾句點評,談一點感受。今天我們榮幸地請到了大師級的吳志攀老師。今天吳老師談的很具體,使我想到“問題與主義之爭”。在這兒我想發幾句議論。像吳老師這樣的權威學者,在做了20年或者30年的學問之后,究竟是應當重點研究抽象問題呢,還是應當研究比較具體的問題?在此之前,我們請過蘇力老師,談的話題也非常具體。所以我想到了這個問題,即胡適在當年說的:“多談點問題,少談點主義”。這確實是我們始終要思考的問題。所以我想問吳老師:在金融學界召開的純粹業務性質的會上,您談法律問題還是金融業務問題,即業務問題您談不談?臺灣東吳大學法學院潘維大教授來我們論壇時,對實務方面的問題也談,例如談了轉基因技術的采用對現在保險業的影響。這是很具體的問題。其實談抽象的問題也可以使我們有收獲,具體的問題也使我們有收獲,只是從不同的角度。我現在還是抱著一種好奇心,能不能說搞金融法的人,他的思路是比較具體的,因為金融一定要解決具體問題,談的太抽象了,就沒有人聽你講了。還是吳老師您個人喜歡談較具體的問題?或者是,北大的老師,一般比較喜歡談具體的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今天聽的很生動,很解渴,講了一個使我們能聽懂的話題,大家覺得比較輕松。今天各種各樣的“卡”,有點像鄉下私搭爛建的房子,需要限制,有的可能要去除。按照我的理解,其中至少有兩大弊端:第一是圈走了銀行的資金,造成了貨幣在國家金融體制外的循環。再有就是對消費者的保護問題,比如我買了刷汽車的卡,本來可以刷10次,當我刷到第四次的時候,發現這個老板已經換了;如果金額很大,損失就會很大。我理解至少有這兩大弊端。“卡”本身是不是一個好的東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是好東西,有打折的功能、便利的功能。通過這個話題,我們看到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我們今天的立法滯后這樣的現象。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吳老師的精彩講座!
日期:2011-9-27 16:24:31 | 關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