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圖書館>>法治動態(tài)>>出版動態(tài)>>《冤案何以發(fā)生:導致冤假錯案的八大司法迷信》即將出版
http://www.djtrjvjv.cn 2012-10-26 16:31:05 來源:法律圖書館
冤假錯案究竟是如何發(fā)生的,這是一個人人關注的話題
一位美國前檢察總長通過多年研究揭示
刑事司法體系中廣泛存在的八大錯誤信條是導致冤案的致命因素
并且,這些司法迷信不分國別
冤假錯案是近幾年來媒體和民眾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佘祥林案、趙作海案等都曾引起廣泛地討論。冤假錯案究竟是如何發(fā)生的,更是人人關心的問題。
《冤案何以發(fā)生:導致冤假錯案的八大司法迷信》首先講述了作者在擔任俄亥俄州檢察總長時親自經歷的一起冤案平反,這起冤案經過了7年的艱辛歷程才得以澄清,這讓作者發(fā)現平反一起冤案如此不易。這促使他在任期屆滿后,放棄了政途,轉而加入到一個名叫“洗冤工程”的公益組織中,全心投入對冤案的系統研究。本書大部分內容都以講述故事的形式來呈現刑事司法體系中的問題,最后一部分總結出司法體制中存在八個錯誤的司法迷信,它們是導致冤假錯案發(fā)生的關鍵因素。作者并認為冤假錯案的產生原因,在全世界范圍內大都是共通的。
本書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出版信息:
書 名:《冤案何以發(fā)生:導致冤假錯案的八大司法迷信》
書 號:ISBN 978-7-301-21384-1
作 者:[美]吉姆•佩特羅 南希•佩特羅著 苑寧寧、陳效等譯 顧永忠審校
定 價:35.00元 出 版 時 間:2012年11月
◆ 作者簡介
吉姆•佩特羅
美國俄亥俄州前檢察總長,共和黨人。在他長達35年的職業(yè)生涯中,有28年是作為公眾選舉出的公職人員從事法律工作。在任職檢察總長期間,他帶領俄亥俄州建立了包含重罪犯和輕罪犯在內的基因庫,為聯邦DNA聯合檢索系統貢獻了210000例DNA基因圖譜。這一努力不僅使被塵封的疑難案件得到解決,更使監(jiān)獄中的無辜之人得以釋放。
南希•佩特羅
1972年與吉姆•佩特羅結為夫妻,是丈夫政治生涯的得力助手。
◆ 內容簡介
一起突發(fā)的強奸殺人案使得一位從無劣跡的男子被定罪入獄。堅信丈夫清白的妻子四處奔走,為其洗刷冤情,卻一再受挫。在一個致力于為無辜者洗冤的公益組織幫助下,他們終于獲得了一份關鍵的DNA樣本,證明真兇另有其人。經過該州檢察總長的親自推動和努力,7年之后,冤案終于得以澄清,而真正的兇手,竟是與蒙冤者同處一獄的牢友……
這不是一部偵探小說,這是美國俄亥俄州前檢察總長吉姆•佩特羅經歷的真實故事。在這一經歷中,他發(fā)現,即使身為檢察總長,要糾正一起冤案也如此不易。這促使他在任期屆滿后放棄政途,轉而與夫人南希•佩特羅一起投身于通過DNA技術為無辜者辯冤的“洗冤工程”。
職業(yè)的經歷和獨特的視角,促使他系統反思刑事司法體制中的弊端,并最終揭示出導致刑事冤案發(fā)生的八大司法迷信:
1. 監(jiān)獄里的每個囚犯都會聲稱自己無罪。
2. 我們的司法體制很少冤枉好人。
3. 有罪的人才會認罪。
4. 發(fā)生冤案是由于合理的人為過失。
5. 目擊證人是最好的證據。
6. 錯誤的有罪判決會在上訴程序中得到糾正。
7. 質疑一個有罪判決將會傷害受害者。
8. 如果司法體制存在問題,體制內的職業(yè)人士將會改善它們。
誠然,DNA檢測等高科技手段正在日益提高我們發(fā)現真相的能力,但本書告訴我們:迷信而又錯誤的司法觀念,才是導致冤案發(fā)生的致命因素。
◆ 編輯推薦
我們推出這本書不是為了讓大家可以心安理得地說,“你看,美國也一樣有冤案”。相反,我們希望讓大家看到,不同的國家存在同樣的問題,正如本書作者所說,“盡管世界各國在文化和刑事司法程序上有諸多不同,但導致刑事錯判的大部分原因是共通的”,“這些錯誤的理念,并不因國家與司法體系的不同而相異”。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司法體系可能有不同的思考與回應,相比掩蓋、矯飾和推脫,我們推崇本書直面現實的反思,努力找出那些在不同個案中存在的共同原因,將它們暴露在陽光下。
——本書責任編輯曾健
◆ 名家推薦
作者以其特殊的經歷和獨到的視角,從理論和實務的結合上系統分析、講述了美國的刑事冤案是怎樣發(fā)生的。從書中可以看到: “人們對刑事司法體制常見的迷信觀點導致刑事冤案的因素在實踐中根深蒂固并且得以強化”;“直到DNA時代來臨,大多數美國人一直相信在被認為是全世界最佳的美國刑事司法體系中發(fā)生冤案的噩夢是極為罕見的”;“冤案已經表明警察和檢察官的不法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人為錯誤’的范疇。”
不僅如此,通過本書我們還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活生生的美國刑事司法制度是怎樣運行的:警察是如何破案抓人的?檢察官是怎樣審查起訴的?被告人如何為自己辯護并獲得律師的幫助?控辯雙方的辯訴交易因何以及如何發(fā)生?法院特別是陪審團又是如何對案件審理并對被告人定罪?定罪后被告人又有哪些救濟途徑?美國的監(jiān)獄關了多少人?等等。
——中國政法大學顧永忠教授
◆ 作者感言
終生從政的經歷告訴我,作為一個國家,在錯誤觀念沒有得到改變之前就來修正我們的制度是非常艱難的。然而,改變了相關的錯誤觀念后,我們能夠大幅減少冤案,并在這一過程中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安全的國家。
——吉姆•佩特羅
俄亥俄州檢察總長(2003—2007)
編輯:周俊鋒
日期:2012-10-26 16:31:05 | 關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