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 試卷二 http://www.djtrjvjv.cn 1988-9-25 198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試卷二
刑法、刑事訴訟法 一、在下列各題的空格內填入正確的內容(每題1分,共10分) 1.犯罪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2.享有外交特權和__________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問題,通過__________解決。 3.管制的期限,為_______個月以上__________年以下。 4.已滿16歲不滿_________歲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別嚴重,可以判處_____________。 5.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從__________之日起計算。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刑期,從_____________之日起計算。 6.對于免予起訴的決定,被告人如果不服,可以在_____日內向人民檢察院_________。 7.公開審判的案件,先期公布_______、被告人姓名、___________和地點。 8.14歲以上不滿____________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 9.人民法院審判公訴案件,除___________以外,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 10.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免予起訴。 二、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正確的在括號內寫上"對",錯的在括號內寫上"錯"。每題1分,共20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以反革命為目的殺人、傷人的,適用我國刑法。() 2.刑法第114條規定的廠礦重大責任事故罪,是以情節是否嚴重作為劃分罪與非罪界限的。() 3.構成偽造車票、船票罪,必須"以營利為目的。"() 4.犯罪的客觀方面是指中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5.犯罪對像是指犯罪分子施加某種影響的具體的物或人,因而是一切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 6.搶劫罪與搶奪罪都是侵犯財產罪,但它們的犯罪客觀方面不同。() 7.共同犯罪只能由共同作為形式構成。() 8.又聾又啞的人和盲人,屬于無責任能力的人。() 9.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同類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10.按照刑法第9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刑法施行之前,法律、法令、政策不認為是犯罪的行為,如按照刑法規定構成犯罪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11.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決定。() 12.人民團體可以為被告人推薦辯護人。() 13.傷害案中,醫院醫生出具的蓋有公章的病情診斷證明,屬鑒定結論。() 14.刑事訴訟中,公訴案件的被害人有權委托律師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15.審判管轄是指各級人民法院之間對第一審刑事案件的受理范圍的劃分。() 16.刑事訴訟中強制措施,是對各種刑事犯罪分子的一種補充處罰手段() 17.偵查人員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 18.執行程序是刑事訴訟中的特殊程序。() 19.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 20.二審判決、裁定一律由原審法院代為宣布。() 三、將下列各題中的錯誤找出,并將改正的內容填寫在空格內。(每題1分,共10分) 1.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應當減輕處罰。() 3.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免除處罰。() 4.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如果沒有再犯新罪,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算已經執行。() 5.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論處。() 6.根據刑法的規定,對于犯罪的外國人,應當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7.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可以取保候審。() 8.凡需要提起公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9.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2人至3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10.對于被假釋的罪犯,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由人民法院予以監督。() 四、在下列各所提供的答案中,選擇出正確的答案,并將相應的英文字母填入括號內。(每題1分,共30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下列各罪的,適用我國刑法:()()()()。A.反革命罪B.偽造國家貨幣罪C.貪污罪D.受賄罪 2.構成下列各罪必須"情節嚴重":()()()()。A.偽造有價證券罪B.刑訊逼供罪C.非法拘禁罪D.非法搜查罪 3.我國刑法理論把犯罪客體分為:()()()()。A.直接客體B.一般客體C.同類客體D.間接客體 4.引起意外事件的"不能預見的原因"是指:()()()()。A.行為人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B.行為人沒有預見也不可能預見C.行為人可能預見,但無力避免 5.被判處()()()()的犯罪分子可以減刑。A.死緩B.拘役C.有期徒刑D.無期徒刑 6.我國刑法對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為:()()()()。A.首犯B.主犯C.從犯D.脅從犯E.教唆犯 7.引誘、容留婦女賣淫罪侵犯的客體是:()()()()。A.婦女的人身自由B.婦女的性的不可侵犯C.公共秩序D.社會管理秩序E.社會主義的婚姻家庭制度 8.某甲在3日內分別以400元、600元、800元向某建筑公司的營業員、科長、經理行賄,某甲的行為構成:()()()()()。A.繼續犯B.連續犯C.持續犯D.想象競合犯E.累犯 9.某郵電工作人員私拆郵件,并從被私拆的郵件里竊得財物折款3000元,該郵電工作人員的行為構成:()()()()。A.牽連犯B.結合犯C.想象競合犯D.連續犯E.繼續犯 10.按照刑法規定,即可從輕處罰,又可減輕處罰的犯罪有:()()()()。A.教唆他人犯罪,但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B.中止犯罪C.防衛過當D.犯罪未遂 11.數罪并罰中的"限制加重原則"指()()()()。A.重刑吸收輕刑C.以數罪中最重的刑罰為基礎,再加重一定的刑罰,作為執行的刑罰B.將所犯數罪分別宣告的刑罰合并執行D.一個行為觸犯數個罪名,在總和刑以下處罰 12.我國刑法對預備犯的處罰原則是:()()()()。A.比照未遂犯從輕處罰B.比照中止犯從輕處罰C.應當比照既遂犯減輕處罰D.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3.剝奪政治權利包括剝奪:()()()()。A.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B.著作權C.接受財產贈與權D.擔任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14.刑法分則規定的司法工作人員瀆職罪包括:()()()()。A.私拆郵件罪B.非法拘禁罪C.泄露國家機密罪D.報復陷害罪 15.構成下列犯罪必須"以營利為目的":()()()()。A.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B.制造、販賣、運送鴉片罪C.偽造公文、證件、印章罪D.假冒商標罪 1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A.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B.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C.依據特赦令免除處罰的D.被告人死亡的 17.下列能證明案件事實的物品,可作為物證:()()()()。A.貪污案中的賬簿B.走私的貨物C.貪污的贓款D.販運、私藏的槍支 18.證明的對像是指:()()()()。A.需要查明的事實B.需要證明行為與結果之間有無因果關系C.被告人的自然狀況D.案件中有的證據材料 19.根據刑事訴訟法中的有關規定,辯護人參加訴訟的時間是在案件的()()()()。A.偵查階段B.偵查總結時C.起訴階段D.審判階段 20.某甲目睹被告人持兇器殺死某乙,某甲的證言是()()()()。A.直接證據B.控訴證據C.原始證據D.傳來證據 21."當事人"是指:()()()()。A.自訴人B.被告人C.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原告人和被告人D.辯護人 22.在刑事訴訟中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本案下列人員回避:()()()()。A.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B.書記員C.翻譯人員D.鑒定人 23.自訴人趙某控告被告人薛某犯誹謗罪,在訴訟過程中,薛某提出證據,控告趙某把他打成重傷。人民法院對薛某的控告()()()()。A.應作為反訴并案處理B.轉交公安機關立案C.應另案處理D.轉交檢察機關立案 24.被告汪某(在押)接到縣人民檢察院對其免予起訴的決定后,即表示不服提出申訴。同時,被害人和移送案件的公安機關也分別提出申訴和要求復議,檢察院在未作出復議結果的情況下,應該()()()()。A.在審查被告人的申訴后,再對被告人作出處理決定B.先釋放被告人C.在審查被害人的申訴后,對被告人作出處理決定D.先駁回公安機關的復議申請,而后釋放被告人 25.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公訴案件的證明責任由()()()()承擔。A.被害人B.被告人C.證人D.司法機關 26.公安機關對于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A.正在進行"打砸搶"的B.從教養場所逃跑的C.拒不執行法院判裁定的D.干擾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 27.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后,對于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A.要求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B.開庭審理后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C.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D.作出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從而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裁定 28.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A.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的B.公訴人與辯護人意見嚴重分歧的C.合議庭成員對案件有不同意見的D.被告人翻供的 29.人民法院對公訴案件在必要時,可以()()()。A.自行偵查B.指定證人C.進行搜查30.在開庭審理時,審判人員應當向被告人出示()()()()讓他辨認。A.物證B.鑒定結論C.勘驗筆錄D.詢問筆錄 五、解釋下列名詞(每題2分,共6分) 1.間接故意2.遺棄罪3.刑事訴訟中的拘傳 六、簡答下列各題(每題5分,共20分) 1.什么是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害的客體? 2.誹謗罪與侮辱罪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3.什么是行賄罪? 4.什么是刑事訴訟? 七、實例分析(每題7分,共14分) 1.洪某,男,1972年10月出生。1987年8月21日,洪見一女孩(10歲)在塘邊放牛,洪強要牽牛玩水。女孩未理。即刻騎上牛背回家。洪怒,用手中鋤柄趕牛下塘,欲使女孩受驚,發泄不滿。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驚慌落水。洪見狀頗為得意,后見女孩沉沒,急忙下水營救未果,女孩被溺死。問:洪某的行為與被害人被溺死有無因果關系?表現為什么樣的罪過形式?應否追究洪某的刑事責任?并說明理由。 2.甲、乙、丙三人共同犯搶劫罪,一審判決后,甲、乙以量刑過重提出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就一審判決對甲、乙的量刑進行審查后,認為上訴有理,改判甲、乙較輕的刑罰。問:第二審人民法院的作法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