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19-10-31 10:10:53 正義網-檢察日報
10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檢察業務統計數據。這是最高檢首次按季度對檢察業務數據進行公開發布。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就發布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業務統計數據是檢察業務管理與決策指導的依據。此次最高檢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檢察業務統計數據,透露出全國檢察機關在業務統計數據的管理和分析工作機制上有哪些重要變化?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此次數據發布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自去年以來,最高檢大力加強對業務統計數據的管理和分析,特別是建立了檢察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制度,對強化辦案業務指導發揮了牽頭抓總的作用,業務統計數據的價值得到了深度挖掘。
檢察工作是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建立檢察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機制,是檢察機關“以空前力度推進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建設”的重要方式。這一機制旨在打破數據、信息壁壘,由業務部門定期圍繞業務數據進行會商,集中“把脈會診”“對癥下藥”,分析研究檢察業務數據反映的問題、原因或者值得關注的特點、規律、趨勢、影響等,為檢察決策和業務開展提供參考依據,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檢察工作大局。
在大數據時代,運用好檢察業務統計數據,既是加強檢察業務指導的需要,也是不斷提升新時代檢察工作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去年張軍檢察長到任后,在調研案件管理工作時明確要求,要加強業務數據分析研判工作,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領導決策,要有宏觀的把握,微觀的、精細的分析和研究,要加強大數據的分析,要建立會商機制,與相關業務部門共同分析研究數據變化背后反映的問題。2018年6月14日,最高檢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工作辦法》,對會商機制的建立、會商原則、會商組織、會商內容、會商程序、結果運用等作了具體規定,進一步規范了檢察業務數據分析研判工作。依據該辦法,最高檢成立了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工作小組,建立了每季度一次會商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張軍檢察長出席了歷次會商會議,并根據會商情況對檢察業務工作提出具體明確要求,會商會議已經成為最高檢院黨組調度全國檢察機關各項業務工作的重要平臺。在最高檢的示范引領下,各級檢察機關已逐步建立健全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工作機制,正在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業務分析研判工作格局。
一年多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把業務數據分析研判作為一項事關全局性、基礎性的工作來抓,緊緊圍繞服務“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聚焦國家政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聚焦檢察機關辦案規模、辦案質量、辦案效率、地區差異,聚焦司法責任制改革、內設機構改革和檢察機關自身建設,充分運用業務分析研判會商工作機制,做好業務數據價值深度挖掘和綜合分析研判,使業務分析真正成為評價業務工作的“晴雨表”和指導業務發展的“風向標”,有效提升辦案質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內涵更豐富、水平更高的需求。
記者:各級檢察機關建立健全檢察業務數據分析研判機制,深挖數據價值,讓業務數據真正“活起來”。今年兩會時最高檢工作報告就是“用數據說話”的鮮活范本。這次最高檢一改每年向社會公布全年業務統計數據的做法,按季度公布檢察業務統計數據,具體出于什么考慮、有怎樣的意義?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檢察機關過去也對外發布相關業務統計數據,但一般是通過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報、中國法律年鑒、中國檢察年鑒、檢察長向全國人代會報告工作、相關業務工作的新聞發布會等方式。本次發布是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按季度公布檢察業務統計數據,這標志著檢察機關正式確立了每季度向社會公布檢察業務統計數據的常態化機制。用每季度數據動態反映檢察工作、回應民生關切、彰顯司法公正,我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每季度公開業務統計數據,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深化司法公開、接受人民監督、確保檢察權始終在陽光下運行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司法公開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將“推進司法公開,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重大任務,并對深化權力運行公開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為人民檢察院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何確保檢察權在陽光下運行,更好地接受人民群眾參與和監督,始終是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此次人民檢察院按季度主動公開業務統計數據,旨在將數據所蘊含的案件質量效率信息、司法管理信息等信息發掘出來,及時釋放出去,加深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了解和認同,以業務數據公開促進司法公開,以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信。
二是每季度公開業務統計數據,是指導檢察業務工作的有效手段。定期公開業務統計數據,不是簡單的數據羅列,而是讓數據說話,用數據反映檢察業務運行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運用數據語言描述檢察權運行的現象、原因、規律,提出對策建議。同時,業務統計數據通常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果不及時轉化,它的實踐價值將隨著實踐的推移而降低。因此,每季度公開業務統計數據,通過對各類數據的聯動、無窮組合和創新實時分析研判檢察業務運行態勢,有利于促使人民檢察院司法決策、業務管理思維模式,從以經驗性、模糊化管理向數字化、精密化、智能化管理轉變,為各級檢察機關科學決策和指導業務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三是每季度公開業務統計數據,是進一步推動和創新檢察理論研究的重要途徑。檢察理論研究不盡的源泉就在豐富而鮮活的檢察實踐中。人民檢察院每季度公開業務統計數據,動態展現全年檢察業務運行態勢,可以為學界、理論界提供客觀的基礎素材,從中發現檢察機關司法辦案中的“真問題”,從理論上深加闡釋、精于指引,使檢察理論研究真正“接地氣”。
記者: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是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責。從業務數據看,檢察機關今年以來在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檢察機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到檢察工作各方面,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今年前三季度,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掃黑除惡、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等重點工作整體向好。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卓有成效,“打傘破網”成效明顯。2019年前三季度,經過一線檢察人員的積極努力,全國檢察機關辦理的涉黑惡犯罪案件成效顯著,共受理審查逮捕黑惡犯罪嫌疑人65115人,批準和決定逮捕50373人,其中批捕黑惡勢力保護傘637人,同比上升204.8%。大量涉黑惡勢力犯罪案件進入審查起訴環節,共受理審查起訴黑惡犯罪102733人,決定起訴67557人,其中起訴黑惡勢力保護傘970人,同比上升457.5%。
積極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嚴厲打擊相關刑事犯罪,取得積極成效。持續打擊危害金融安全犯罪,共批捕、起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等涉眾型經濟犯罪19766人、23875人,同比分別上升25.1%、29.4%,共批捕、起訴金融詐騙犯罪3935人、6183人,同比分別下降3.2%、20.7%。辦理環境污染類刑事案件有較大提升,其中以大氣為侵害對象案件上升幅度最大,共起訴涉及大氣污染犯罪582人,同比上升62.1%,涉及水污染犯罪1885人,同比上升26.5%,涉及土壤污染犯罪2629人,同比上升24.4%,批捕、起訴破壞資源類犯罪人數顯著增加,共逮捕12498人,起訴30851人,同比分別上升59.7%、28.4%。對扶貧領域犯罪批準或決定逮捕1532人、起訴2740人,同比分別上升96.9%、99.4%。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案件41097件,占訴前程序總數的56.7%。審查后提起公益訴訟1921件,占提起公益訴訟案件的71%。
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批捕、起訴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類犯罪上升幅度均高于總體刑事犯罪,共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71774人,決定起訴94599人,同比分別上升29.7%、21.2%。共批捕影響非公經濟發展案件10377人,同比上升1.3%;起訴影響非公經濟發展案件14203人,同比上升39.7%。對非公經濟人員依法審慎采取羈押性強制措施,對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犯罪的,作出不捕決定10973人,同比上升24%;不捕率為29%,比總體刑事犯罪不捕率高7個百分點;對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犯罪的,作出不訴決定8565人,同比上升42.3%;不訴率為15.3%,比總體刑事犯罪不訴率高6.7個百分點,促進營造誠信有序、合法經營的市場環境。
精準服務和保障民生。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堅持打擊嚴重暴力犯罪,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劣藥等犯罪,依法保護學生、農村留守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婦女、進城務工農民等群體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大司法救助力度,1至9月,共提起國家司法救助9180件,同比上升8.2%,實際救助人數8316人,同比上升7.2%。對貧困戶、刑事被害人的未成年近親屬、殘疾人、軍人軍屬等其他當事人,共開展救助1101人,同比上升6.9%。社會治安態勢轉好,故意殺人、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和毒品類犯罪同比均下降,1至9月,受理審查起訴故意殺人罪同比下降7.1%,受理審查起訴搶劫罪同比下降16.7%,受理審查起訴毒品類犯罪同比下降17.8%。
上述統計數據顯示,各級檢察機關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統一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維護社會穩定,強化對社會公益、非公經濟、弱勢群體等的司法保護,服務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保障民生,切實擔當起了運用法治思維服務和保障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任,取得了良好效果。
記者:刑事檢察是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業務,隨著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逐步深化,“捕訴一體”的新型刑事檢察辦案模式已經確立,從業務統計數據分析該辦案模式的運行效果如何?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在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格局中,刑事檢察一直處于重要地位。在今年初的全國檢察長會議上,張軍檢察長提出明確要求,要做優刑事檢察工作。新時代,刑事檢察如何向“更加好”努力?“捕訴一體”是刑事檢察運行模式的重大變革,其核心內容是同一案件的批捕、起訴,由同一名檢察官負責到底,捕與不捕是基礎,優質高效訴出是目標。當前,檢察機關經過對內設機構的重塑性改革,“捕訴一體”刑事辦案模式已經確立。這一模式運行一年多來,刑事檢察工作效率總體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共辦結審查起訴刑事案件1532327人,占需要辦理人數的78.6%,審結率比去年同期增加0.5個百分點。
在提高辦案效率的前提下,檢察機關審查逮捕案件更加注重證據審查力度,第一至三季度,因證據不足不捕占不捕情形的比例分別為53.6%、56.7%、57.2%,呈現出逐季度增加的態勢。同期,因證據不足不起訴案件占比相應下降。對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因證據不足不起訴22794人,占19.2%,同比減少1.2個百分點。引導偵查力度進一步加強,提前介入數量同比上升幅度較大。檢察機關共提前介入偵查27838次,同比上升47.7%。其中,審查逮捕提前介入16032次,同比上升14.3%;審查起訴提前介入11806次,同比上升144.5%。
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2018年10月,修改后刑事訴訟法正式確立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自全面實施以來,全國檢察機關認真落實、依法適用,對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提高訴訟效率、準確及時懲治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前三季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審結案件404142件486842人,同期決定起訴440717人,不起訴44312人,其中適用普通程序46454件,簡易程序159440件,速裁程序113967件,簡易程序和速裁程序合計273407件,占85.5%。
同時,刑事檢察專業化分工加強,統計數據顯示普通刑事犯罪、重大刑事犯罪、職務犯罪、經濟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執行監督及司法工作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立案偵查工作有序開展,刑事檢察工作運行態勢進一步穩中向好。
記者:除刑事檢察工作平穩發展外,檢察機關在民事檢察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在今年全國檢察長會議上,張軍檢察長提出了“做強民事檢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從有關辦案數據來看,民事檢察工作發展總體良好。
民事檢察辦案數量上升、質效提高。最集中體現在對民事生效裁判、調解書的監督領域,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民事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共提出抗訴3348件,同比上升33.1%;提出再審檢察建議4885件,同比上升100.9%。檢察機關更加注重對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實體監督,提出抗訴、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的占比也在增長,同期共提出抗訴數量占審結數的7.4%,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數量占審結數的10.7%,同比增加3.6個百分點。從法院對民事檢察監督工作的采納情況看,法院對檢察機關提出的抗訴案件,裁定再審2239件,同比上升40.2%,占同期提出抗訴數的66.9%,同比增加3.4個百分點;對檢察機關提出的再審檢察建議,裁定再審2081件,同比上升108.1%,占同期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數的42.6%,同比增加1.5個百分點。
當然,做強民事檢察,不僅僅是對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監督,還應注重對民事審判活動、執行活動的監督,不斷提升檢察建議的精準度。1至9月,對民事審判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8335件,法院采納檢察建議6661件,占同期提出數的79.9%,同比增加6.8個百分點;對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11705件,同比上升1.9%,法院采納檢察建議8566件,占同期提出數的73.2%,同比增加2.1個百分點。
記者:在“四大檢察”四輪驅動中,行政檢察工作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在整個檢察工作中,行政檢察從理念和實踐上看,相比其他檢察業務都有明顯差距。在今年初的全國檢察長會議上,張軍檢察長提出要“做實行政檢察工作”。從前三季度的業務統計數據看,各級檢察機關穩扎穩打,逐項推進行政檢察工作,行政檢察離人民群眾越來越近,產品越來越多,效果也越來越好。
一方面,行政檢察受理案件數量大幅提升。應該說,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在行政案件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對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案件9153件,同比上升30.6%;受理對行政審判活動監督案件1002件,同比上升80.2%;受理對行政執行活動監督案件7686件,同比上升92.5%。
另一方面,行政檢察的結案量越來越大。及時辦結行政監督案件,考量的是檢察機關維護司法公正和政府公信的能力水平。前三季度,行政檢察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的理念,積極與審判機關、行政機關、涉案當事人溝通,對行政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審結7463件,同比上升28.4%;對行政審判活動監督審結794件,同比上升70.4%;對行政執行活動監督案件審結6371件,同比上升118.9%。
需要說明的是,今年以來,民事檢察、行政檢察積極在服務大局尤其是服務非公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提出抗訴、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檢察建議等多種方式充分履職,努力為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1至9月,對影響非公經濟發展的民事、行政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提出抗訴184件,同比上升114%;提出再審檢察建議335件,同比上升289.5%。對民事、行政審判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154件,同比上升46.7%。對民事、行政執行活動監督提出檢察建議290件,同比上升30.6%。
記者: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近日,最高檢剛剛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匯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公益司法保護的這一“中國方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您能介紹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今年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公益訴訟檢察制度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鋪開,短短四年時間已經形成健康發展的良好工作態勢。10月23日,張軍檢察長剛剛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情況。
今年以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引領,把公益訴訟檢察作為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面,依法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職責,整體態勢發展良好。各地在推動均衡發展上下大功夫,各季度立案數量較多的5個地區占全國總體立案數量的比例,呈逐季度下降趨勢,與此相對應,立案數量較少的5個地區占比情況呈明顯上升趨勢。國有財產保護領域案件逐季度上升,第三季度立案3017件,較前兩季度分別上升71.5%、8.4%;提起訴訟22件,較前兩季度分別上升175%、175%。民事公益訴訟仍然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領域。一季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449件,占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89.4%;一至二季度提起1316件,占90.1%;一至三季度提起2209件,占89.6%。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成效明顯,起訴案件環比上升幅度大,但主要集中在基層檢察院。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中,通過訴前程序,行政機關糾正違法或履行職責案件52165件,占訴前程序案件量的75%,占同期立案數量的60%,通過訴前程序維護公共利益,可以實現司法的最佳狀態。
經過各級檢察機關的積極努力,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財產保護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通過辦案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面積143679.2畝;保護被污染土壤668885.1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1784774.4噸;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排放廢氣和其他空氣污染物的企業579家;共向污染企業和個人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1473萬元,治理恢復費用4837.6萬元。
依法保護國有財產。通過辦案督促收回欠繳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79128.6萬元,督促收回被非法占用的城鎮國有土地483.8畝,沒收地上建筑物215135平方米。
依法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通過辦案督促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12783.9公斤,督促收回流通中的假冒偽劣食品178214.2公斤。督促查處銷售假藥和走私藥品224種243公斤;督促收回流通中的假藥和走私藥品94種5.3公斤。
記者: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系到民族的未來,關系到億萬家庭的幸福,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已成為檢察機關響亮的品牌。今年以來,未檢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已經成為檢察機關一項獨立的業務類型,是檢察機關服務大局、保障民生的重要內容。這次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中央有關部門同意最高人民檢察院專設未成年人檢察機構,各省級檢察院也專設了未成年人檢察機構,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高度重視。
從前三季度的業務統計數據看,各級檢察機關堅定不移地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較好地實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對涉嫌輕微犯罪并有悔罪表現的未成年人,不批捕12535人,不捕率為33.6%,比總體刑事犯罪不捕率高11.6個百分點;不起訴9119人,不起訴率23.1%,比總體刑事犯罪不訴率高14.5個百分點。
同時,各級檢察機關馳而不息地抓好“一號檢察建議”的貫徹落實。“一號檢察建議”發出以來,各地加強預防性侵害的法治宣講,加強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分析,著手推動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庫和入職查詢制度建設,從源頭上減少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同時,探索建立了強制報告制度等性侵案件發現機制,對應當依法從嚴懲戒的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堅決嚴厲打擊。1至9月,共批準逮捕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37514人,提起公訴43640人,同比分別上升23.2%、27.6%。
記者: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后,依據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檢察機關保留了對司法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的立案偵查權,近一年來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根據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19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全國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修改后刑事訴訟法,扎實推進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查辦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最高檢注重加強工作指導,先后赴浙江、湖南、寧夏等地,采取直接閱卷、個別交流等多種方式,了解基層偵查辦案工作情況特別是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當面聽取意見建議。還選取4件人民群眾關注、社會影響大以及辦案中遇到困難較多、阻力較大的案件進行掛牌督辦,與承辦人共同閱卷,共同分析研判,提出督導意見,指導做好偵查辦案工作。另外,注重典型案例指導,選取5件在服務大局、監檢銜接、突破案件等方面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認真總結提煉經驗做法、指導意義,為各地偵查辦案工作提供參考。
總的來看,各地檢察機關能夠認真貫徹落實最高檢部署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抓住服務和保障“三大攻堅戰”、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積極建立健全監檢銜接工作機制,穩妥推進偵查辦案工作,發展勢頭良好。1至9月,對司法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立案偵查627人,包括重大案件4人、特大案件2人、縣處級以上干部要案43人。
記者:自司法責任制改革、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以來,各級檢察院檢察長是如何發揮“頭雁效應”,以上率下,充分發揮對檢察辦案工作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各項改革落地生效的?
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發揮領導干部對檢察辦案工作的示范引領作用,是檢察改革落到實處的關鍵。領導干部示范引領作用最重要體現在帶頭辦案和檢察長列席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兩項工作中。當前,入額院領導走到辦案一線,帶頭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依照規定列席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參與案件討論,在落實司法責任制、推進領導干部辦案常態化、辦案類型多元化、辦案活動規范化方面,都較好地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
從最高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入額院領導辦理具體案件后,各地入額領導干部勇于擔當,主動承辦各種類型案件,引領了員額檢察官履職盡責依法辦案的良好風氣。1至9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入額院領導共辦理案件378299件,其中各級院檢察長辦理的案件占10%,副檢察長、檢委會專職委員及其他入額院領導辦理的案件占90%,辦理的案件涵蓋了“四大檢察”的主要業務。
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判委員會,是履行憲法賦予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方式。去年,張軍檢察長主動列席了最高法的審判委員會會議,以上率下給各地樹立了榜樣。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列席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已成為常規化重點工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兩家雙贏多贏共贏的工作局面逐步形成。1至9月,各級檢察長及受檢察長委托的副檢察長共列席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5755人次,同比上升54.5%。其中縣區院4304人次,同比上升59.1%;分市院1331人次,同比上升42.7%;省級院120人次,同比上升39.5%。檢察長列席2786人次,同比上升76.4%,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
日期:2019-10-31 10:10:53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