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0-5-8 13:14:29 法制日報——法制網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麗
□ 實習生 賈婕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2020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通知》,在明確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各學科使用教材的同時,特別強調中小學教材中不得夾帶任何商業廣告或教學輔助資料的鏈接網址、二維碼等信息。
該通知發布后引起熱議,一部分人認為此舉有效維護了教材的純潔性和安全性,還學生一個清朗的學習空間;另有一部分人則認為禁用網址、二維碼割裂了教材和互聯網的聯系,弱化了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和呈現形式的豐富性,且不能從根本上阻斷學生接觸網絡不良信息的渠道。
利用二維碼做廣告
引起社會強烈關注
在教材中插入廣告和網站鏈接,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5年前,媒體就曾對此進行報道。近日,通過調查走訪,《法制日報》記者發現存在少量中小學生教材中夾雜輔助資料鏈接二維碼的現象。
在重慶某初三年級的英語教材背面就出現了二維碼,學生可通過二維碼下載客戶端或登錄網頁,獲取相關章節的視頻學習和課后習題答案。據使用者胡同學介紹,該二維碼只有部分免費內容,如果想要進一步觀看視頻和解析則需要支付相應費用,包月價格為68元,包年價格為680元。
“這種收費大大降低了同學們的使用頻率,但是在對答案的時候還是會選擇掃碼。”胡同學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老師的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并沒有在課堂上公開推廣過二維碼所對應的輔導資源以及軟件。
對此,有受訪家長認為,如果是在免費的情況下,支持學生使用二維碼查看答案獲取解析,因為這樣可以在課堂外學習作業中懂的知識點。
近年來,少數教材因為出現文字、配圖錯誤而飽受詬病,有關專家學者表示此類錯誤實屬硬傷,應當“零容忍”。而教材中提供的網址鏈接到黃色和賭博網站,更是觸碰了社會道德底線,突破了教材內容安全和網絡信息安全紅線,其負面影響和危害程度遠遠大于文字配圖錯誤,因而引起家長、媒體和專家的強烈關注。
去年,四川省南部縣某小學的“家庭報告書”封底上,出現了當地一家童裝店的廣告;山東鄆城部分小學生的獎狀上出現了當地某個眼科機構的廣告。這些乘虛而入的廣告,給年幼的學生們造成極大的誤導與干擾。
“現在的問題在于,有的教材出版方出于利益考慮,打著公益旗號做商業廣告,這是需要嚴肅治理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熊丙奇說,之所以作出這種禁止性規定,主要是因為教材作為一種用戶量很大的產品,在教學領域里有極強的權威性,總有商家想利用這個平臺賺取利益。但是國家法律明確規定,教材是一種面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工具,利用教材做廣告的商業行為,在整體的教育治理中是非常不合適的,不符合我們的價值導向。
“同時,二維碼對應的不一定是學生拓展的學習資源,并且二維碼存在鏈接指向轉變的可能性,在審查時二維碼為學習資源,但在一段時間后可能會指向一些商業廣告或非法網站等,這就增加了審核的復雜性。”熊丙奇說。
教育部門頻發禁令
相關問題屢禁不止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廣告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除公益廣告外,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廣告活動,不得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
2018年10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嚴禁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緊急通知》,以案例的形式再次強調,學校要堅決抵制各類利用中小學生和幼兒的教材、教輔材料、練習冊、文具、教具、校服、校車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等行為,進一步擴大了禁止的范圍。
查閱相關資料不難發現,關于中小學教材禁止廣告的問題,教育部門幾乎年年都在重申,但是仍然屢禁不止。
“每次教育部發布類似的禁令,大家都會認為這是一個新規定,實際上這是一直存在的規定,是一個法律已經明確的事實,是我們現實中依法治教的一個大問題。”熊丙奇分析說,他認為屢禁不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現有法律不嚴格執行,二是在各種利益的誘導之下,商業機構想利用“擦邊球”來獲取利益。“我們必須強調現有法律的執行力度,不能允許有任何打‘擦邊球’的違規操作行為存在。”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之所以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在于,很多情況下,與教材相關的教輔資料的編寫者和出版者都是一個主體,所以會利于這個機會來推廣相關產品。屢禁不止的原因在于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不夠,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
“學生或學生家長遇到這種問題時,由誰去起訴,法律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當這種問題出現的時候,就容易導致沒人去追究其違法責任。”儲朝暉認為,一方面要推進整個社會的法制建設,來減少這樣的現象;另一方面,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嚴格執法。
禁令之下眾說紛紜
亟待探索有效手段
在教材中直接禁用網址、二維碼,雖然能夠解決網絡鏈接資源的不可控問題,但在采訪中,也有受訪家長擔心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有家長認為,“禁用”割裂了教材和互聯網的聯系。
“這里并不是說紙質教材就一定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紙質書本教材都出現幾千年了,沒有互聯網,照樣把文化、知識和技能傳承做得很好。但如今,互聯網日益成為學習資源的匯聚地和社群學習的新場所。”北京家長劉梅(化名)說,在教材中引入二維碼、App、增強現實等技術,通過視頻、3D圖像等形式,將單純文字或圖片難以準確表達的抽象內容直觀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夠顯著提高實際學習效果,增加現場感和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此外,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當教師、學生遇到疑問時,也可以通過網址或二維碼實現與出版社及時交互,便于出版社收集反饋意見,為教材的優化改版提供參考。
甚至還有學者認為,按照從純紙質教材到立體化教材(紙質教材和數字資源融合)再到電子課本的發展路徑,紙質書籍將逐漸消亡。因此,傳統紙質教材很難將自身隔離于數字化、網絡化的教學環境和社會環境。
對此,儲朝暉認為,禁用網址、二維碼割裂了教材和互聯網的聯系,弱化了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和呈現形式的豐富性,且不能從根本上阻斷學生接觸網絡不良信息的渠道。
“整體上來看,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過去,媒體比較單一,紙媒作為唯一的媒介時,教材的作用相對來講就比較重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對于比較偏遠的農村來說,教材可能是唯一的學習信息來源。”儲朝暉說,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逐漸進入信息化時代,學生能夠接觸到更豐富更全面的學習渠道,“如果在這時禁止網址二維碼的要求確實會割裂教材與互聯網的關系,對學生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儲朝暉建議:“教材規范使用和學生拓展視野之間的度要把握好,讓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去獲取信息,并進一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熊丙奇認為,互聯網的信息是快速更新的,而教材的編寫是一個周期性的,所以在目前的教學體系中,教材只是一個框架,而與互聯網鏈接的這個職責應該由老師來承擔。“這些資源應該存在于教師用書里,而不是教材中。在教師教育的過程中,幫助老師提供信息與資源,充分發揮老師的自主能動性,將教材使用和互聯網信息資源的使用進行有效的整合和銜接。”
日期:2020-5-8 13:14:29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