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0-9-23 10:11:11 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紫薇
□ 記者 陳 磊
為貫徹實施民法典,進一步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定,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強調,要探索開展婚前輔導并開發婚前輔導課程,幫助新人做好進入婚姻狀態的準備,從源頭上減少婚姻家庭糾紛的產生。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稱,我國對婚姻家庭關系的調整,往往集中于法律層面的規制,著力于家庭糾紛發生后的解決,對于如何預防這些矛盾的發生,一直未見更多有效的做法。
專家認為,《意見》的實施使“家庭矛盾少發生”“有了矛盾不激化、不升級”成為可能,更能幫助夫妻雙方、家庭成員提升矛盾的自我解決能力,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開展婚前輔導預防糾紛
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質量
“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并實現頒證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圣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
“深化婚姻家庭關系調適和離婚輔導,探索離婚冷靜期內對當事人開展婚姻危機干預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推廣體現優秀中華文化的傳統婚禮,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倡導健康文明、簡約適度的婚俗文化。”
這樣的表述,出現在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之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民政部印發《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導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婚姻家庭價值取向。
其中提出,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促進婚姻幸福、家庭和諧。積極倡導和推廣體現優秀中華文化的傳統婚禮,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
中華女子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意見》的出臺具有重要意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民法典“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等規定在民政領域落地見效的具體行動。
“總體說來,《意見》以其秉持的人文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在婚姻家庭領域面臨變局中引領家庭建設的正確方向,為建設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貢獻民政力量。”李明舜說。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郝佳認為,婚姻是家庭的紐帶,婚姻家庭的和諧是民生幸福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婚姻關系的質量對于社會民生的穩定安寧具有基礎性影響。
在郝佳看來,我國對婚姻家庭關系的調整,往往集中于法律層面的規制,著力于糾紛發生后的調解、處置和懲處,對于如何預防這些糾紛的發生,一直未見更多有效的做法。《意見》的出臺,為從婚姻家庭關系的起點植入和諧因子提供了渠道和路徑,將使“家庭矛盾少發生”“有了矛盾不激化、不升級”成為可能,更能幫助夫妻雙方、家庭成員提升矛盾的自我解決能力,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構建和諧婚戀觀家庭觀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全國結婚率從9.9‰降至7.2‰,而離婚率則從2‰增至3.2‰。2019年,全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補發結婚證和離婚證書403.4萬對。
極端的婚姻也時常發生。
近日,一起“河南女子遭家暴跳樓”案件引發廣泛關注。去年8月,當事女子遭丈夫連續毆打,其從正門逃離未成功后,從二樓跳下逃離,導致全身9處骨折。目前,女子起訴離婚一案仍在審理中。
在郝佳看來,當下的婚姻家庭領域中,根治這些現象的核心要義在于構建和諧、尊重、友好的婚戀觀、家庭觀。《意見》所提供的婚前輔導、婚姻家庭關系調適等措施,都是能夠幫助婚姻家庭產生自體免疫的“良方”。
此外,郝佳認為,憲法明確宣告,婚姻、家庭受國家的保護。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婚姻法到繼承法再到民法典,夫妻雙方、家庭成員在婚姻家庭中人身權益、財產利益的保護法則日臻完善。不過,再完備的法律,提供的也只是最基礎的保障。現代人對于婚姻家庭的需求,已不再是搭伙過日子和溫飽式需要,“融洽的感情生活,相互尊重、相互成就的夫妻人格關系,高質量的婚姻家庭關系成為更多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印發《意見》的背景之一,正是國家對這種向往的回應,是國家履行婚姻家庭保護責任的體現。國家通過宣傳婚姻家庭文化、宣講家庭責任、講授婚姻家庭溝通技巧、開展親子教育等常態化服務,為婚姻家庭關系中的當事人提供幫助和指引。”郝佳說。
李明舜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就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在李明舜看來,我國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理念成為社會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家教家風的內容被寫入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家庭文明建設被列入精神文明建設總體布局等。
“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來的家庭不斷追求生活的高質量,家庭成員盼望擁有豐富多彩的精神追求,需要更和諧安全的婚姻家庭生活,需要增強婚姻家庭的凝聚力和情感依托。”李明舜說,“這就是《意見》出臺的時代背景。”
搭建婚前輔導教育平臺
警惕財產決定婚姻走向
《意見》要求,要加強組織領導,構建社會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凝聚推進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合力。
李明舜建議,這就需要探索搭建多層次、廣覆蓋、便捷化的婚前輔導教育服務平臺,不斷擴大婚前輔導覆蓋面,特別是采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婚前輔導教育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企業活動,在全社會樹立新時代家庭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婚姻家庭領域落地生根。
“婚姻是結婚當事人的終身大事,是需要雙方用心經營的事業。婚姻里的許多內容并非都是可以無師自通的,通過婚姻輔導將有關婚姻的知識、經驗和觀念傳遞給結婚當事人,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就可從源頭上減少婚姻家庭糾紛的產生,就可以促進夫妻和睦、家庭和諧。”李明舜稱。
根據《意見》要求,深化婚姻家庭關系調適和離婚輔導,通過設置婚姻家庭輔導室(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和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為有需求的當事人提供情感溝通、心理疏導、關系修復、糾紛調解等服務。
在李明舜看來,這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舉措。通過上述工作,有助于化解婚姻家庭矛盾、平息婚姻家庭糾紛,有助于辨識區分死亡婚姻和危機婚姻并進而挽救危機婚姻,有助于在保障離婚自由的同時防止輕率離婚,有助于婚姻家庭的和諧與穩定。
據李明舜研究,《意見》強調持續推進婚姻家庭文化建設,其目的就是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婚姻家庭文化,充分發揮其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和社會教化功能。
“當前,婚姻家庭文化建設中要特別強調樹立新時代家庭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領域的體現和要求,新時代家庭觀核心內涵就是要培養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體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李明舜說。
《意見》還提出,堅持改革創新,發揚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有機結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以制度建設帶動整體水平的提升。
對此,郝佳認為,從《意見》的定性上來講,它并非法律,因而并無廣泛意義上的強制力,當事人可以選擇參與。“因此,如何引導當事人參與其中,恐怕是《意見》落地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李明舜的提醒是,當前,樹立新時代家庭觀還要警惕和防止不良傾向,一是要警惕個人主義在婚姻家庭領域泛濫,“個人主義害死人,是婚姻家庭解體破裂的罪魁禍首”;二是要警惕市場經濟規則在婚姻家庭領域泛濫,“婚姻家庭是一個倫理實體,夫妻之間幫助扶養,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贍養中不應該充斥著等價交換的味道”。
警惕封建主義在婚姻家庭領域死灰復燃,是李明舜的另一個提醒,即絕不允許重婚、借婚姻關系問題索取財物等封建糟粕在婚姻家庭領域以變相的形式存在。同時,警惕財產關系在婚姻家庭領域反客為主。“婚姻家庭領域中有人身關系也有財產關系,人身關系是本,財產關系是末,人身關系是皮,財產關系是毛。不能讓財產決定婚姻的開始并左右婚姻的結局,否則就是一種倒退。”
日期:2020-9-23 10:11:11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