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0-11-13 15:29:30 正義網
正義網北京11月13日電(檢察日報全媒體記者徐日丹)村委委員挪用征地補償款15萬元;民政部門負責人串通村黨支部書記貪污、詐騙醫療救助資金36萬元……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3起刑事案件涉扶貧領域財物依法快速返還典型案例,進一步發揮典型案例對相關案件辦理的引領、示范和指導作用,震懾違法犯罪分子。
據悉,為更好地服務鞏固脫貧攻堅戰戰果,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能,促進國家惠民利民政策落實,今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刑事案件涉扶貧領域財物依法快速返還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按照《規定》要求,只要案件涉及扶貧領域財物及其孳息的,辦案單位均應依法開展快速返還工作。
此次發布的3起典型案例分別是崔某某挪用公款案,徐某、莊某貪污、詐騙案,李某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記者注意到,3起典型案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體現依法返還的快速性與有效性。檢察機關積極查明權屬關系,及時將涉案款物返還給相關個人單位或組織。二是罪名具有多樣性。既有挪用公款罪、貪污罪等職務犯罪,也有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詐騙罪等普通刑事犯罪。三是凸顯檢察職能特色。有的積極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高度認可;有的通過認罪認罰工作促使被告人退繳贓款進而快速返還給受害人;有的制發檢察建議促進社會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刑事案件涉扶貧領域財物的及時返還,關系著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與法院、公安機關溝通協作,推動符合權屬關系清楚、返還不影響訴訟活動進行等條件的涉扶貧領域財物實現依法快速返還,促使扶貧財物發揮效能,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日期:2020-11-13 15:29:30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