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北京2月18日電(檢察日報全媒體記者于瀟 見習記者楊景茹)虛假訴訟不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也嚴重破壞社會誠信,損害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公信。2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廳長馮小光做客“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開啟人民檢察事業新征程”最高檢廳長網絡訪談時表示,2020年,檢察機關進一步深化虛假訴訟專項監督,辦理虛假訴訟案件有較大幅度增長。
2019年5月22日,最高檢召開“打擊虛假訴訟,共筑司法誠信”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五件虛假訴訟監督指導性案例,擴大了檢察機關民事虛假訴訟監督工作的社會影響力。為切實加強對法院民事虛假訴訟的監督,2020年7月,最高檢向最高法發出“五號檢察建議”。
“我們將持續跟蹤督促,強化溝通協作,抓好‘五號檢察建議’的落實,用好最高檢部署的民事案件虛假訴訟智慧監督系統,提升運用科技手段發現線索的能力。”馮小光表示,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與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的溝通,建立虛假訴訟案件線索移送、聯合查辦、結果反饋等合作機制,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懲治力度,維護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訴訟環境。
2020年7月,最高法、最高檢會簽了《關于建立全國執行與法律監督工作平臺 進一步完善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兩高’正會同公安部、司法部編制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業務協同信息化系列標準,規范案件信息跨部門流轉和業務協同,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監督虛假訴訟,提升辦案質效。”馮小光提及。
記者注意到,各地檢察機關也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推動虛假訴訟監督工作向縱深發展。浙江省檢察院與破產管理協會聯合出臺《關于建立破產債權申報中虛假訴訟線索移送處置工作機制的會議紀要》,加強破產債權申報中虛假訴訟監督;福建省檢察院也向福建省人社部門發出防范虛假勞動仲裁檢察建議,促成人設部門制定防范機制堵塞漏洞;江蘇省檢察院則注重運用江蘇省高級法院“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案件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