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北京4月7日電(檢察日報全媒體記者戴佳)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網上發布廳”了解到,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位運行,網絡賭博犯罪案件上升明顯,網絡犯罪黑灰產業生態圈逐步形成并發展。
來自最高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嫌網絡犯罪(含利用網絡和利用電信實施的犯罪及其上下游關聯犯罪)14.2萬人,同比上升47.9%。當前,傳統犯罪加速向網絡空間蔓延,特別是利用網絡實施的詐騙和賭博犯罪持續高發,2020年已占網絡犯罪總數的64.4%。隨機詐騙與精準詐騙相互交織,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交友詐騙、退款詐騙、信用卡貸款提額詐騙、刷單詐騙等較為突出。為賭博網站“洗白”資金的“跑分平臺”、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流氓軟件”、擾亂網絡市場秩序的“惡意刷單”等案件層出不窮。
最高檢披露,規模龐大的地下黑灰產業密切配合,為網絡犯罪持續“輸血供糧”,成為該類犯罪多發高發的重要原因。網絡犯罪往往形成較為固定的犯罪利益鏈條:上游為犯罪團伙提供技術工具、收集個人信息等;中游實施詐騙或開設賭場等網絡犯罪;下游利用支付通道“洗白”資金。數據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網絡詐騙是在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精準出手”,有針對性實施犯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已成為網絡犯罪黑灰產業的關鍵環節。
另外,網絡犯罪集團化、跨境化特征凸顯,犯罪主體呈現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的“三低”趨勢,老年人與年輕人更易成為受害對象。
據悉,2020年,最高檢成立懲治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安全研究指導組,統籌協調做好深化打擊治理網絡犯罪各項工作,全面加強懲治網絡犯罪的研究和指導。最高檢還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出第六號檢察建議,圍繞網絡黑灰產業鏈條整治、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問題,提出治理建議等。
各地檢察機關對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網絡犯罪保持嚴懲態勢。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持續多發高發態勢,積極參與打擊整治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銀行卡的“斷卡”專項行動,打擊治理跨境賭博專項行動等;針對假借“創新”名義在網絡上實施的金融犯罪,穿透網絡技術表象,實施精準打擊,防范金融風險;針對網絡誹謗等嚴重擾亂網絡社會公共秩序行為,建議公安機關對“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案”立案偵查,自訴轉公訴;針對網絡黑灰產業鏈條長、分工細等特征,突出打擊重點,深挖上下游關聯犯罪,有力斬斷犯罪利益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