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1-4-26 7:15:48 法治日報——法制網
制圖/李曉軍
●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舉措,不斷激發創新活力,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 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多環節、多方面,不能僅靠某個部門唱獨角戲,還有賴于行政、司法、執法等部門及相關從業機構和行業協會的通力協作,以及全社會對創新文化的認識和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
● 創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保護,可建立回報機制,保證創意者的投入獲得回報,實現市場均衡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陽
4月26日是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早在1月1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官方網站就發布了2021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知識產權和中小企業:把創意推向市場。
所謂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方面或文化藝術方面,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著作權)兩部分,主要包括商標權、專利權、版權保護以及對仿冒和侵害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禁止。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舉措,不斷激發創新活力,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促進保護水平整體提升
早在1950年,我國就頒布了相關的知識產權法規。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我國基本形成了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在內的知識產權法律框架。
1985年,“85100001.0”新中國第一件專利號碼產生,標志著“知識無價亦有價”的時代由此肇始。
此后30余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達221.3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8件,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391個,核準專用標志使用企業9479家,累計注冊地理標志商標6085件。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數據公告》顯示,2019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1463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6%。
創新成果的轉化運用、良好營商環境的營造、國際交往的順利開展、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無不需要知識產權制度保駕護航。
2014年,經中央批準,北京、上海、廣州成立了中國第一批知識產權法院,奠定了中國特色知識產權專門化的審判體系。
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掀開了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的序幕。
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知識產權法庭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知識產權法庭的機構性質、受案范圍、程序銜接、審判運行機制等都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到了2019年1月1日,中國知識產權訴訟法律制度迎來歷史性突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的啟動,標志著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正式建立,同時也意味著分散于全國各省份法院的知識產權二審(即終審)將統一審判標準。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介紹,國家專門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現了商標、專利、原產地地理標志的集中統一管理,明確了知識產權保護“誰來干、誰負責”。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要不斷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手段強化保護,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郭澤強認為,《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是首個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出臺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綱領性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的全面提升。此前有觀點認為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是司法部門的事,該意見考慮到目前公眾知識產權意識總體不高,侵權案件多發等現象,明確提出不能僅靠司法部門,行政、社會力量都必須參與。
“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多環節、多方面,不能靠某個部門唱獨角戲,有賴于行政、司法、執法等部門及相關從業機構和行業協會的通力協作,以及全社會對創新文化的認識和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惫鶟蓮娬f。
我國司法保護不斷加強
依法宣判彰顯保護決心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作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力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到,2020年全國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46.6萬件,同比上升11.7%。出臺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等10個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方便當事人舉證、縮短訴訟周期、降低維權成本、提高賠償數額,知識產權案件判賠金額同比增長79.3%。制定司法解釋,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依法保護科研人員及其職務發明成果,激發創新活力。嚴懲盜版抄襲、惡意搶注、傍名牌等侵害著作權商標權行為。
為落實落細懲罰性賠償制度,保證民法典關于懲罰性賠償相關規定有效發揮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3月出臺了《關于審理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解釋》。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正確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還發布了《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典型案例》,其中之一就是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天賜)與安徽紐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紐曼)及其相關9人商業秘密侵權糾紛案。
資料顯示,2014年5月,廣州天賜在市場上發現安徽紐曼正在銷售相同的“卡波”產品,經鑒定,其產品的相關工藝、生產設備等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實質性相似。隨后,廣州天賜將安徽紐曼及其相關9人告上法庭。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認定安徽紐曼及相關9人行為構成對涉案技術秘密的侵害,考慮侵權故意和侵權情節,適用了2.5倍的懲罰性賠償。
雙方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二審認為,一審判決在確定侵權賠償數額時未充分考慮涉案技術秘密的貢獻程度,確定懲罰性賠償時未充分考慮侵權行為人的主觀惡意程度和舉證妨礙行為等,以頂格5倍改判安徽紐曼及相關9人賠償經濟損失3000萬元及合理開支40萬元。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胡功群指出,上述案件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首例懲罰性賠償案,判決充分考慮了被訴侵權的主觀惡意、舉證妨礙行為以及被訴侵權行為的持續時間、侵權規模等因素,適用了懲罰性賠償,最終確定了法定的懲罰性賠償最高倍數5倍的懲罰倍數,明確傳遞了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的強烈信號。
今年4月16日,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認定王某在被訴侵權商品包裝上突出使用“阿克蘇”標識,既未能充分舉證證明被訴侵權蘋果來源于阿克蘇地區,對“阿克蘇”標識的使用亦超出正當使用地名的范疇,構成“商標侵權”,判決撤銷原判,改判王某、某水果店停止侵權,賠償阿克蘇地區蘋果協會損失10萬元。
該案判決時,距2021年世界知識產權日僅剩10天。
據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介紹,該案是一起成功的司法保護地理標志產品的案例,厘清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侵權構成條件,即被控侵權人負有舉證證明其產品來源地的責任,且即使來源地屬實,被控侵權人還必須舉證證明其系對該證明商標中地名的正當使用。
此外,近年來,我國人民法院還審理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廣泛影響力的案件,如喬丹商標系列案、紅牛商標權屬案、華為公司與康文森公司系列案、“香蘭素”技術秘密案、磚瓦協會壟斷案等,彰顯了人民法院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堅定決心。我國因此被視為國際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
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
保障創意經濟持續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成果,關乎企業發展、人民福祉和國家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圍繞“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體制”,提出了“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立法”等一系列要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知識產權”也再次成為高頻熱詞!凹訌娭R產權保護”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們也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孫菊紅撰文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進一步認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堅定不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之路上邁出新的步伐,有利于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知識產權室主任管育鷹也認為,中國已經走到了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基于無形的智力資產的創意經濟發展將有利于經濟結構的優化,也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增長引擎。若要保證創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運用和保護,建立回報機制,保證創意者的投入獲得回報,實現市場均衡。
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樂高”訴“樂拼”系列標識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樂拼”生產廠商廣東美致智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美致智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汕頭市智樂拼玩具有限公司等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且程度惡劣,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賠償樂高博士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共3000萬元。
這一判決結果,將一審判決的300萬元提高了10倍。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運書認為,上述判決的信號非常明確,表明中國政府重視國際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立場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的決心。提高損害賠償金額,起到威懾作用,有力地打擊了仿冒者,保護了權利人,給了市場很大的信心,對整個市場競爭環境有正面效應。
在另一起“樂高”案中,版權領域的保護也涉及了刑事責任。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判處主犯李某某侵犯著作權罪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9000萬元,其余8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4年6個月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相應罰金。該判決已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成立以來,截至2020年12月23日,共受理案件5104件,審結4124件。其中,受理民事二審案件2905件,審結2277件;受理行政二審案件908件,審結614件。
日期:2021-4-26 7:15:48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