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1-6-18 11:05:44 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萬靜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以食品、特種設備等生產企業監管為切入點,推進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市場監管重點領域信用監管,不斷完善企業信息公示、信用承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制度舉措,形成行之有效的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機制和模式,提升監管效能。
實施清單管理
《意見》指出,實施清單管理,強化重點領域企業信息歸集公示,具體包括以下三方面工作:
建立重點領域企業清單。對重點領域企業實施清單管理,厘清監管對象底數。省級市場監管部門根據行政許可情況梳理重點領域企業清單,根據清單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下簡稱公示系統)的相關企業進行分類標注;總局本級實施行政許可的,由總局建立清單并進行標注。建立公示系統和重點領域審批、監管、執法辦案等系統對接機制,實現重點領域企業及時標注、動態調整。
全面歸集重點領域企業信息。立足當前企業信息歸集工作基礎,推動重點領域企業信息全面歸集,制定重點歸集事項清單,明確信息歸集的重點。總局和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可視情況拓展信息歸集范圍。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按照“誰產生、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將重點領域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含監督檢查、監督抽檢等,下同)結果等信息,依法依規及時歸集到公示系統,記于企業名下。
依法公示重點領域企業信息。樹立“公示即監管”的理念,堅持“公示為原則、不公示為例外”,除涉及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國家秘密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信息外,市場監管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產生的涉企信息應當依法向社會公示。在公示系統設置重點領域信息公示模塊,全面公示重點領域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充分運用社會力量約束企業違法失信行為。
據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偉東介紹,2019年全國兩會上,“信用監管”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信用監管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信用監管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要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手段,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從而提高監管效率,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提升監管效能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說,與傳統監管方式相比,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有以下一些特點:比如突出了“信息”和“信用”在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從信息角度看,信用監管的過程就是信用信息產生、歸集、共享、公開、評價、應用和修復的過程,突出強調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和公開的作用;從信用角度看,信用監管是充分運用征信、評信、用信等信用管理方法和工具的過程;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全程信用監管;大幅提升失信成本,讓監管“長出牙齒”;同時更加注重法治化、標準化、規范化和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等等。
為此,《意見》明確,要強化事前防范和事中監管,提升重點領域監管效能。積極推進信用承諾,推動在企業登記注冊、行政審批等環節開展信用承諾,強化企業信用意識。依法依規推進重點領域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核查發現企業承諾不實的,依法終止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納入信用記錄并通過公示系統公示。根據重點領域監管需要,總局將適時建立工作機制,制定格式文本,引導企業通過公示系統主動公示信用承諾,支持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先行先試,強化信用約束、社會監督。
同時大力推進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建立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型,不斷優化完善指標體系,提高分類的科學性,共享信用風險分類結果。
統籌推進重點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根據區域和行業風險特點,探索建立重點監管事項清單制度,全面梳理職責范圍內的重點監管事項,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對象、監管措施等內容,依法依規實行重點監管。在重點監管事項清單之外,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與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相結合,提高問題發現能力。
提高失信成本
《意見》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加大事后失信懲戒力度,提高重點領域違法成本。具體包括:加強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由市場監管總局建立統一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制度,推進重點領域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工作。重點領域監管機構、執法辦案機構、信用監管機構建立協同管理工作機制,依法做好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列入、移出、公示和信用修復工作。
同時加大對違法失信企業的約束懲戒。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失信懲戒措施,依法依規對違法失信企業實施約束懲戒。完善共享應用機制,將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信息嵌入重點領域審批、監管業務系統,并主動向其他監管部門推送,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依托公示系統,對重點領域屢禁不止、屢罰不改以及嚴重違法失信的企業,實施集中公示、重點曝光。
楊偉東分析指出,信用監管通過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實現監管資源配置在需要監管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對象上,有效提升了監管效能、維護了公平競爭、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而分級分類監管是實施新型信用監管的主要路徑。對信用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而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格監管,從而做到“讓守信者降成本,讓失信者付代價”。
《意見》還明確,要運用市場力量助推監管,發揮信用導向作用。比如加大重點領域企業信息的開放共享力度,探索公示系統相關數據向省級市場監管部門開放。探索重點領域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市場化應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加強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引導消費者和企業合作方根據企業信用程度評估消費風險、商業合作風險,切實用市場力量約束企業違法行為。
日期:2021-6-18 11:05:44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