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1-7-26 9:11:54 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婕 蔡長春
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領導、全國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悉數參加。會議開了一天,主題就一個: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31個高院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院以匯報或書面交流方式報告了人民法庭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通報了全國人民法庭工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了重要講話。
從規模、時長看,可見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再從會議的籌備來看,最高法對此次會議的重視程度之高,可見一斑。
早在年初,最高法黨組就決定把強化人民法庭建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作為2021年的工作重點。此后,最高法成立專門調研組,用時2個多月,采用實地考察、走訪座談、召開片會、數據分析等方式,聽取全國31個高院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意見建議,聽取人民法庭干警、基層黨委政府、當地人民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民法庭大調研活動。
最高法為何如此重視人民法庭建設?
要知其要,必先了解人民法庭地位作用之重要。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層的單位,是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線,是司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推進鄉村振興的最前沿。人民法庭扎根基層,目前60%以上的人民法庭處于廣大鄉村,與人民群眾打交道最多,承擔著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職責。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推進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推進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近年來人民法庭建設成效如何?
周強院長講話和全國人民法庭工作情況通報,對此都作了總結。概括來講,主要是思想認識有了新提高,服務發展取得新成效,服務群眾展現新氣象,促進治理治理取得新進展,改革效能取得新提升,隊伍建設得到新加強,基礎建設邁上新臺階。
主要成績單略舉如下:
人民法庭布局不斷優化。截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實際運行的人民法庭有10145個。在類型上,全國有鄉村法庭6201個、城市法庭1234個、城鄉結合法庭2710個,另外不少地區建立了人民法庭巡回審判點。此外,全國目前共有專業人民法庭840個,強化了行業性、類型化矛盾糾紛或者區域性突出矛盾糾紛的社會治理功能,成為人民法庭工作新亮點。
服務大局成效顯著。全國人民法庭立足核心職能,妥善處理大量征收征用、勞動爭議、婚姻家庭、商鋪租賃、民間借貸等矛盾糾紛,著力源頭預防,注重非訴訟方式及時就地化解。2016年至2020年,全國人民法庭新收各類案件共計2040.8萬件,審結2027.5萬件,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司法為民能力不斷提升。推出網上立案、電子送達、自助查詢、文書印制、短信聯系平臺等方式服務轄區群眾,最大程度釋放人民法庭訴訟服務潛能,切實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規范化訴訟服務。從統計看,近三年來參與“一站式”建設的人民法庭逐年遞增,目前約占60%。
基礎建設提速升級。經費保障迅速增長,裝備配置基本到位,法庭建設穩步上升,2000至2020年,新增投入使用的法庭數量為4691個。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城區法庭、城鄉結合法庭基本實現科技審判法庭全覆蓋,能夠實現網上調解、網上庭審、網上直播、電子卷宗隨案生成、無紙化辦公、電子簽章、智能合議等功能。
當然,人民法庭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發展不平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基建設備、經費保障仍有待加強,人民法庭審判機制尚需改進等。有問題不可怕,只要正視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把問題作為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改進的重點,久久為功,做強做實人民法庭,就能不斷推動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人民法庭如何建設?
新時代人民法庭如何建?此次會議作出部署,從工作原則、功能定位、方法路徑、目標要求等十個方面,擘畫如何加強這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注意的是,從去年11月召開的第四次全國人民法庭工作會議到本次會議,人民法庭應堅持的工作原則有了發展變化,在“堅持便于當事人訴訟”“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高效行使審判權”的基礎上,增加了“便于人民群眾及時感受到公平正義”。
如何理解從“兩個便于”發展到“三個便于”?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新時代人民法院必須緊緊圍繞的工作目標。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公平正義的需要日益增長,“公平正義”成為人民法庭工作更加突出的目標。隨著交通便利化、訴訟服務信息化,“兩個便于”在很大程度得以實現,“兩個便于”原則在新的條件下又有新內涵和要求。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在堅持“兩個便于”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征,將“便于人民群眾及時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工作原則中新的時代內涵、新的實現路徑,正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會議明確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法庭的功能定位。這就是“三個服務”: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服務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
如何理解新時代人民法庭的功能定位?
加強人民法庭工作,是司法服務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服務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的一項重大功能,也給人民法庭提供了廣闊歷史舞臺。人民法庭要緊扣“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后的新任務新要求,以司法手段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強人民法庭工作,是司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人民法庭制度起源于土地革命時期,組織體系覆蓋整個基層社會,是司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前沿,在全世界司法制度中獨樹一幟,最能夠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是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的又一項重大功能,必須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獨特優勢,緊扣市域、縣域治理需求,健全覆蓋城鄉的司法服務網絡,積極促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維護基層社會長治久安。
加強人民法庭工作,是司法服務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線,是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最生動實踐,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應當緊扣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緊緊抓住基層和鄉村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與人民法庭工作發展不平衡、保障群眾權益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服務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
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重點有哪些?
全面推進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此次座談會作了重要部署。
優化人民法庭區域布局。堅持“三個面向”“三便原則”,綜合考慮統籌城鄉發展的現實需要,結合各地實際,區分城區法庭、城鄉結合法庭、鄉村法庭,分類指導,綜合施策,完善法庭布局模式,健全覆蓋城鄉的有效司法服務網絡。
有序推進專業化建設。區分城鄉、區域差異,堅持綜合性和專業化相結合,在農村地區加強綜合性人民法庭建設;在類型化矛盾集中的城區或城鄉結合地區,因地制宜探索將類型化案件集中至人民法庭進行專業化審判;在特色產業發展重點區域,可以根據實際,明確由專業化人民法庭負責審理特定區域、特色產業的案件。
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的總體部署,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行動,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
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參與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加強源頭預防化解矛盾,推動法治社會建設,推動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服務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準確把握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求,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全面推進一站式建設,堅持和完善巡回審判制度,著力解決城鄉基層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因地制宜在人民法庭建立訴訟服務站,方便當事人隨時隨地辦理訴訟業務;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促進形成基層多元解紛網絡。完善直接或者派駐立案機制,推進人民法庭跨域立案服務,確保人民法庭能夠作為協作端辦理跨縣、跨市、跨省立案。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加強電子送達,綜合運用現代和傳統手段,破解送達難題。
此外,會議還從加強人民法庭人員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機制、提升保障水平、加強法庭工作的組織領導等方面,明確了相關工作任務要求。
日期:2021-7-26 9:11:54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