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1-9-3 14:56:24 最高人民法院
9月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體新聞發布廳發布人民法院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民商事案例并回答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和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林文學出席發布會。發布會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
近年來,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努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集中展示近年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民營經濟所取得的成效。這些典型案例,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是,采取一系列司法措施,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 切實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 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關于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司法政策文件,以投資準入、產權保護、創新創業等為著力點,全方位、系統化、制度化、機制化地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司法審判中堅持各類市場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權利保護平等、發展機會平等,切實維護好、實現好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9月3日發布的國龍公司與西電公司承攬合同糾紛一案就是平等保護的典型案例。
二是,充分運用司法重整制度,幫助危困企業煥發生機。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三個有關破產清算、司法重整的司法解釋及一系列司法文件,積極完善破產法律制度。
一方面,采取必要的司法措施,有效利用債委會機制,支持、推進危困企業預重整、庭外和解,幫助危困企業渡過難關。
另一方面,各級人民法院不斷完善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堅持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充分運用司法重整這一制度工具,引進戰略投資、先進技術,進行債權債務股權重組,幫助一批有發展前景的危困企業擺脫債務危機、流動性困境,實現涅槃重生。
截至2020年底,就有30多家債務總額在百億元以上的企業,完成司法重整,扭虧為盈。僅2020年,人民法院通過司法重整共計盤活資產4708億元,讓532家企業重獲新生。9月3日發布的重慶力帆股份、廣西正菱集團以及江蘇剛松司法重整案,就是通過司法重整,使企業獲得重生的典型。
三是,堅持公正文明司法,充分體現審判執行的力度和溫度。善意文明執行,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法院如期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階段性目標之后,向“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邁進的重要舉措,是對執行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每個案件就是一個營商環境。”在保全、執行等司法活動中,一方面,堅守法律底線,加大執行力度,提高執行效率,快速幫助企業回籠資金、特別是解決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
2017年以來,人民法院僅以網絡司法拍賣的形式共實現債權1.69萬億元,節約傭金523.54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債權占相當大的比例。
另一方面,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在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嚴禁超標的查封、亂查封、過度執行、亂執行,千方百計以“活查封”、替代性保障措施、執行和解、集約協調等執行措施,盡可能減小對被執行人權益以及生產經營造成的影響,傳遞“司法溫度”。
在9月3日發布的典型案例中,選取了浙江嘉興桐鄉法院、北京海淀區法院、廣東廣州中院三家法院的做法。桐鄉法院把5G、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最新的科技成果運用于“活查封”,體現了智慧法院建設助力善意文明執行的成效。海淀區法院依據當事人的申請保全了7800多萬元,但根據實際情況以500多萬元為單位分成14筆“滾動解封”,實現了“以保促調”,也避免了被保全人因大額資金被保全而陷入僵局。廣州中院的部分事項先行判決、先行執行,縮短了訴訟周期,減少了司法訴訟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四是,司法審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民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精神,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第一,加大對惡意違約、逃廢債務、侵犯產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懲治力度,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個案的審理,體現鼓勵勤勞致富、合法經營的社會導向。
第二,三令五申禁止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在民刑交叉案件中處理好打擊犯罪與保護有關企業合法民事權益的關系。既對罪犯“打財斷血”,又維護好依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合理調整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對“砍頭息”、職業放貸、高利貸、套取金融機構信用轉貸等不予支持。助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預防化解金融風險,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第四,體現新發展理念,服務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浙江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盯人民群眾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生態、旅游等民生保障方面的司法需求,助力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妥善審理涉民生民商事糾紛案件。
9月3日發布的鎮江山水灣公司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人民法院從振興鄉村經濟出發,既化解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又推動當地特色農業項目繼續推進。山西梅園華盛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中,法院秉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共同富裕的理念,依法保護合法收入,旗幟鮮明否定非法收入。
五是,多元聯動解決糾紛,與工商聯、商會等組織共同形成解決糾紛合力。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了《關于發揮商會調解優勢 推進民營經濟領域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意見》。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又與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人民法院與工商聯溝通聯系機制的意見》。
近年來,人民法院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積極聯合工商聯、商會等組織對民商事案件開展調解工作,努力形成司法合力,形成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越來越多的有經驗、有影響力的商會領導、民營企業家以及懂經濟、懂法律、懂企業管理的人才參與到商事糾紛化解中來。通過工商聯與法院的訴訟平臺對接,創新開展在線解決糾紛,妥善化解了一大批涉民營企業間、商會會員間的民商事糾紛。
在9月3日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既選了“點”,也介紹了“面”。從“點”來看,浙江嘉興南湖區工商聯,成立了專門的調委會,一年時間,調解成功率63.4%,標的額約1.6億元。從“面”而言,江蘇省近三年來,各商會調解組織共有效化解民商事糾紛3757件,化解標的金額10.27億元。實踐證明,多元聯動解紛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正確道路,我們還要進一步持續推進,爭取走深走實走遠。
9月3日發布的10個典型案例只是近年來人民法院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小窗口。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努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日期:2021-9-3 14:56:24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