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4-2-6 9:42:29 法治日報-法治網
民政部近日公布《社會組織名稱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社會組織名稱管理作出統一規定。《辦法》將于5月1日起施行。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我國有近90萬家社會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三類。當前,我國對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名稱管理有具體規定,社會團體名稱立法仍是空白。《辦法》首次對社會團體名稱作出規范表述,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有利于解決突出問題、構建規范管理秩序,有利于形成社會組織統一的名稱管理制度。
一般不以自然人姓名命名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辦法》第十五條對社會組織使用“自然人姓名”即人名進行了規定,其中第一款、第四款、第五款屬于通用條款,第二款和第三款依然根據三種類型社會組織的特點進行了區分規定。
《辦法》第十五條規定:
社會組織一般不得以黨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革命家、政治活動家的姓名命名。
社會團體名稱一般不以自然人姓名命名,確有需要的,僅限于在科技、文化、衛生、教育、藝術領域內有重大貢獻、在國內國際享有盛譽的杰出人物。
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以自然人姓名作為字號的,需經該自然人同意。使用已故名人的姓名作為字號的,該名人應當是在相關公益領域內有重大貢獻、在國內國際享有盛譽的杰出人物。
社會組織名稱使用自然人姓名的,該自然人不得具有正在或者曾經受到剝奪政治權利的情形。
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關于使用自然人姓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強調,按照第十五條第五款規定,如《民政部關于成立以人名命名的社會團體問題的通知》關于“凡涉及以黨和國家領導人或政治活動家命名的社會團體,應報民政部”等規定,依然繼續適用。
不得使用誤導性文字
《辦法》明確,國務院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名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準的,可以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詞。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登記的社會組織名稱中含有“中國”“全國”“中華”“國際”“世界”等字詞的,該字詞應當是行(事)業領域限定語,并且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社會組織名稱中的行(事)業領域不得使用“第一”“最高”“國家級”等具有誤導性的文字,但具有其他含義的除外。
為維護社會組織名稱的規范性,便于社會公眾識別,《辦法》第十六條對社會組織相同名稱情形進行了限制性規定,規定社會組織不得與在同一登記管理機關、同行(事)業領域、同組織形式情形下的其他社會組織名稱或者名稱中的字號相同。同時,《辦法》合理區分已辦理更名或者注銷登記的社會組織與受到行政處罰的社會組織,對使用此類社會組織名稱年限作了不同規定。
近年來,多地實踐中陸續出現社會組織將內部設立的辦事機構命名為“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的情況,混淆了辦事機構與分支機構,引起了公眾誤解,一定程度上存在風險隱患。為此,《辦法》第十八條明確“社會組織內部設立的辦事機構名稱,應當以‘部’、‘處’、‘室’等字樣結束”“且區別于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名稱”。這是首次對社會組織內部設立的辦事機構名稱作出規范表述,便于公眾更加清晰識別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結構。
登記管理機關及時糾正
《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及時糾正本機關登記的不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名稱。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如發現不符合《辦法》規定的社會組織名稱,登記管理機關應當督促社會組織通過更名、注銷等方式糾正不合規的名稱,同時通過年度檢查、評估等手段,結合常態化“僵尸型”社會組織整治工作,加強對社會組織名稱的管理。另外,根據法不溯及既往原則,《辦法》施行前,登記管理機關登記的社會組織名稱符合施行前規定的,無需糾正;如發現既不符合施行前規定也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應當依法依規予以糾正。
此外,《辦法》還在第二十四條作出規定,社會組織申請登記或者使用名稱違反本辦法的,依照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登記管理機關工作人員在社會組織名稱管理工作中利用職務之便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依法追究責任。
日期:2024-2-6 9:42:29 |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