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5-2-14 15:27:40 正義網
正義網北京2月14日電(檢察日報記者單鴿)“減假暫”是刑罰執行監督的“牛鼻子”,也是最具司法屬性的辦案類型,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2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廳廳長王光月在做客“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持續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最高檢廳長訪談時表示,檢察機關依法加強對刑罰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深入落實“減假暫”相關制度文件,既監督“紙面服刑”“提錢出獄”,又防止“該減不減”“該放不放”。
“我們強化對‘減假暫’監督案件的辦理。”王光月介紹說,為此,檢察機關加強對罪犯計分考核等的監督,按照有關規定對重點對象、重要環節、重大情況開展調查核實工作,促進實質化辦理。
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針對“減假暫”提出糾正意見1.8萬余人。
“針對實踐中假釋適用率長期較低的司法現狀,我們還監督依法適用假釋。”王光月表示,在2023年首次發布以假釋監督為主題的指導性案例基礎上,2024年最高檢又組織編發了6件假釋監督典型案例,進一步厘清爭議問題,明確適用規則,同時指導各地創新監督機制。比如上海市建立“減刑假釋白名單”制度,建立專門臺賬,依法推動適用減刑、假釋。
據了解,2024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假釋監督案件1.4萬余人,同比上升1.1倍。檢察機關還積極開展“減假暫”檢察聽證。2024年,各地共組織“減假暫”檢察聽證2393件。
“北京、天津、吉林等省級院領導、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負責人帶頭組織聽證,圍繞罪犯減刑、假釋適用條件、社區矯正監管幫教等重點內容,邀請人民監督員、律師等參與聽證,聽取各方意見,加強釋法說理,案件辦理結果得到多方認同。”王光月說。
日期:2025-2-14 15:27:40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