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1-1-5 15:41:26 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東明
□ 實習生 張海燕 職源
凌晨三點“聞雞起舞”尋找線索、跨省協作合力保障食品安全、耗時兩年破解高空墜物難題……近日,上海檢察機關51件公益訴訟案件被集中展示,2020年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終出爐。
據悉,自2017年7月上海全面啟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檢察機關立足“公共利益代表”的角色定位,結合國際化大都市的特點,辦理了一批有感受度和影響力的案件。
“上海檢察機關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上海時提出的‘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切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許祥云表示,上海遵循全球卓越城市的屬性要求,對標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打造具有創新引領作用的標準之訴、制度之訴,形成了新時代公益訴訟的“上海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和獲得感。
努力打造標準之訴
積極守護社會公益
長江口,沒有捕撈證的老邢在禁漁期捕撈了一條不足兩斤重的中華鱘,不僅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5000元,還被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以下簡稱上海鐵檢院)在法庭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4萬元,并公開賠禮道歉。該案是長三角首例非法獵捕、殺害中華鱘的案件。
上海鐵檢院對生態重點區域發生的破壞生態案件,采取一案一鑒定的工作機制;對于簡單電捕魚案件,在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并確保辦案質量的基礎上,結合專家意見和科學計算方法,綜合考慮增殖放流實際經驗、電捕時長等因素,認定生態資源損害后果,為類案辦理制定標準,樹立規范,形成“標準之訴”。
近年來,上海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服務保障國家戰略部署,助力長江經濟帶、長三角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守護海洋”“黑臭水體治理”專項監督。
為使公益訴訟有章可循、規范推進,2020年6月1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頒布實施,被譽為公益訴訟的“上海標準”。這一地方立法有效引導公眾參與檢察公益訴訟工作,規范信息共享、線索移送、立案管轄、調查取證、聯合督辦等行為,探索完善長三角、長江經濟帶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機制,為檢察公益訴訟制定標準,強化制度保障。
“公益訴訟作為一項全新檢察職能,沒有經驗可循,上海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進行地方立法,意義非同尋常。”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屠春含說,上海不斷總結辦案經驗,進一步探索建立完備的公益訴訟法律規范,嚴格公益訴訟檢察權的依法行使,確保公益訴訟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不斷探索制度之訴
助力政府依法行政
一個開在社區里的寵物店引發公益訴訟。檢察官調查后發現,該寵物店涉嫌違法排污、臭味擾民、無證經營、擅自改變物業使用性質、破壞環境衛生等多項違法行為,對社區環境造成損害。但由于多頭監管,這一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于是,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組在梳理法規確定權責的基礎上,將訴前檢察建議發給了城管執法局,督促其依法履職,并以點帶面,對轄區內改變房屋居住用途經營犬只問題開展巡查和整治。
“行政機關承擔大量行政管理和社會治理的事務,是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維護者,我們對此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監督智慧,在訴前制發檢察建議,以最小司法投入獲得公益保護的最佳社會效果。”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慶華說。
這是上海公益訴訟助力法治政府建設的一個縮影。近一年來,檢察機關從個案中發現線索后,以點帶面,向相應的行政主管單位制發檢察建議,以期形成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制度之訴”。
除了制發檢察建議,上海檢察機關充分運用訴前磋商、公開聽證、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督促行政機關履責,同時加強與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日常溝通協作,合作簽署公益訴訟工作協議35份,推行特邀檢察官助理制度,聘請行政執法專業人員擔任檢察官助理。
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長侯丹華看來,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上海檢察機關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理念,實現數量、質量、效率、效果的有機統一,不僅有助于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還為黨委政府當好法治參謀,助力依法行政。
創新突破提供范例
滿足群眾時代需求
高空墜物一直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針對建筑附屬構件高空墜落危害公共安全現象,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督促虹口區建管部門依法履職,不久前,這起行政公益訴訟案被評為上海檢察機關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將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納入公益訴訟范疇,得益于2020年6月上海人大的地方立法。《決定》第二條在原有五大類保護領域基礎上,明確列舉“城市公共安全、金融秩序、知識產權、個人信息安全、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五個領域。
此外,公益訴訟辦案組拓展辦案來源,針對食品藥品安全重點監管名單報送遲滯等問題,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改進工作的檢察建議;面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突出問題,創立檢察官派駐河長辦及“河長+檢察長”制度,促進河長制落實。
數據顯示,2020年1至11月,上海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督促相關方面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98.77畝、水域55.655畝、土壤187.2畝、耕地22畝、林地145畝,督促整治違法排污的企業28家,督促清除固廢和生活垃圾31.1萬噸,追償各類賠償金、治理費用2267萬元,督促收回流通中的不安全食品藥品涉及流通區域10省。共有11件案例被最高檢評為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許祥云說:“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要求就是我們行動的新方向,通過不斷探索創新,以扎實的實踐走出新時代公益訴訟的新路子,為‘中國方案上海實踐’提供更多范例,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設作出新貢獻、新成績。”
日期:2021-1-5 15:41:26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