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湖南高院通報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狀況 發布十大典型案例

    Law-lib.com  2021-3-12 11:11:08  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占江帥標通訊員陶琛

    2018年來,湖南全省法院共審理各類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件12956件,其中刑事案件738件,民事案件11987件,行政案件231件。3月12日上午,湖南省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副院長楊翔通報了湖南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狀況,發布了十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包括三個刑事案例、六個民事案例和一個行政案件,內容涵蓋疫情防控、公益訴訟、網絡購物、仿冒知名品牌、投資理財、易燃易爆與假冒偽劣商品制售等方面。

    預防與懲治并重保持高壓態勢

    據楊翔介紹,2018年來,湖南全省法院保持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共懲處侵犯消費者權益犯罪分子1599人,其中216人被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年以上重刑率同比提升了6個百分點,切實提高了群眾消費安全感和滿意度。

    一是保障疫情防控,打擊制售假冒防疫物資犯罪行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省法院堅持從嚴從快原則,懲處了一批制售假冒口罩、防護服、體溫計等防疫物資的惡劣犯罪行為,為全省“戰疫”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長沙市雨花區法院審理的張某疫情期間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依法判處張某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并處罰金四十萬元,對擾亂防疫工作的不法行為形成了強大威懾。去年,省高院還出臺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以及涉疫情案件法律適用問題解答,為全省法院審理制售假冒防疫物資案件提供了制度指引,有效凈化了防疫物資生產、銷售市場環境。

    二是維護餐桌安全,嚴懲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近年來,全省法院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不斷加大對食品安全犯罪的打擊力度,在依法判處自由刑的同時,注重財產刑的適用,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犯的能力和條件,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如岳陽縣人民法院審理的唐某非法銷售病豬肉案,在對犯罪分子判處有期徒刑的同時,還判處了高達13萬元的罰金,體現了人民法院嚴懲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三是活用從業限制,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充分運用禁止令等從業限制措施,對實施涉食品藥品犯罪行為情節嚴重的,判處終生或一定期限內不得在從事食品藥品行業,保證刑罰實施效果。懷化市鶴城區人民法院在審理段某、梁某、張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時,鑒于被告人犯罪情節惡劣,社會危害性大,在判處自由刑、財產刑的同時,還判處被告人終身禁止從事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工作,體現了懲治與預防并重,教育與監管結合的司法態度。

    四是加強聯動配合,凝聚消費犯罪行為多方打擊合力。加強與檢察、公安、市場監督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對于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犯罪案件,及時立案,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對于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存在其他犯罪行為的,及時向公安、檢察機關移交犯罪線索,形成司法打擊合力。對在審理侵害消費者權益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的,尚未構成犯罪的相關人員或企業,可能涉及行政違法但未收到行政處罰的,及時移送行政監管部門依法處理。

    堅持人民中心織密消費者權益保護網

    湖南全省法院堅持司法為民工作主線,一方面加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違法成本,強化經營者的守法義務,另一方面充分暢通維權渠道,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完善社會多元協調機制,明確公益訴訟細則,在統一和規范法律適用的同時,為消費者編織起嚴密的權益保護網絡。

    一是暢通維權渠道,降低訴訟成本。在訴訟案件多發地開展巡回審判,就地立案,就地調解,就地審理,最大限度減少消費者的訴累。張家界武陵源區法院在景點較為集中的地區設立專門的巡回審判點,就地調處各種旅游糾紛。實行涉消費者權益案件“繁簡分流”,對涉消費者權益的小額訴訟案件采取“快、簡、便”的方式,簡化辦案程序、精簡文書制作、縮短辦案周期、提高審判效率,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加強公益訴訟案件審理,切實解決消費者維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等、舉證難度大、維權成本高等問題,為消費者提供更廣闊的維權途徑和更有力的司法支撐。

    二是嚴懲消費侵權,提高違法成本。正確適用退一賠三、假一賠十等懲罰性賠償制度,讓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經營者付出沉重代價。依法審理“茶顏悅色”與“茶顏觀色”商標侵權案,對部分商家“傍名牌”“搭便車”,誤導消費者的現象說不。在審理網絡購物、商品房買賣等重點、熱點領域的侵犯消費者權益案件時,合理分配舉證責任、注重依職權調查,全力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冷水江市人民法在審理某商貿公司天貓商城“七匹狼”品牌網絡購物糾紛案時,依法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經營者損害賠償責任、第三方平臺責任等制度,對出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電商處以商品價款三倍的賠償金,有力保障了網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完善協調機制,促進多元解紛。完善與其他消費者維權機構的合作協調機制。加強與消保協、司法局、市監局等單位的聯動協調,發揮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司法調解在消費者權益糾紛化解中的作用;加強與12315等消費者維權平臺信息銜接,及時處理維權平臺反饋的涉訴事項,合力打造“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公眾參與、司法保障”的新格局。株洲等地法院與消費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建立了常態化的工作溝通機制,就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的實施、司法審判相關問題,通過互訪、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和書面征求意見等方式溝通交流,增進了互信,加強了工作銜接。

    四是監督互動并重,支持依法行政。依法審理涉消費者權益保護行政訴訟案件,對違法和不當行政執法行為,態度鮮明地予以糾正;對行政機關依法處罰制售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的,旗幟鮮明地予以支持。構建和諧公平誠信消費市場秩序、提升消費信心、拉動經濟增長。桂陽縣人民法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依法維持行政機關對某藥房哄抬物價、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行為的行政處罰決定,充分發揮裁判指引作用,彰顯司法維護公共利益、保護消費者的司法態度。

    營造和諧消費環境良好氛圍

    一是開展普法宣傳,提升維權意識。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宣傳責任制,利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2·4”憲法日等節點開展送法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普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法律知識,引導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消費者理性維權。2018年至今,全省法院共發布微信原創文章38片,相關新聞141條。

    二是堅持司法公開,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對不涉及商業秘密和消費者隱私的案件,強化庭審直播、審判信息流程公開、裁判文書上網,通過庭審直播、接受媒體采訪、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向社會及時公布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取得的成果,提高消費維權案件的司法透明度。

    三是運用司法建議,完善監管制度。及時總結在案件審理中發現的行政監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及時吊銷違法人員從業資格,堵塞管理漏洞,促使相關行政機關加強執法監管,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及完善,為全社會構建和諧消費環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楊翔表示,下一步湖南全省法院將圍繞“守護安全,暢通消費”主題,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長效機制,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典型案例:

    案例一 張某銷售偽劣產品案

    【基本案情】

    張某是某保健品公司的經營者,2019年5月取得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張某購進產品名稱和產品注冊證明不一致的假冒“飄安”牌一次性口罩106萬個。其沒有查驗貨品的來源、出貨單據、貨品質量,也沒有將貨品錄入銷售系統。后張某某將口罩予以銷售,銷售金額超過60萬元。執法機關查獲部分口罩。經檢驗,查獲的“飄安”牌口罩屬于假冒產品,不符合產品注冊標準。

    裁判結果】

    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張某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進行銷售,銷售金額超過人民幣60萬元,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張某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銷售偽劣產品,應當依法從重懲處。遂判處張某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四十萬元。

    【典型意義】

    口罩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資。一次性醫用口罩屬于二類醫療器械。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口罩,主要銷往醫療機構、供醫護人員使用的,通?梢哉J定“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構成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即使是銷售非疫情高發地區供群眾日常使用,但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或者貨值金額15萬元以上的,也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此類行為同時還可能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非法經營等犯罪。構成數罪時,按重罪處罰。本案中,被告人銷售偽劣一次性使用口罩,雖無確實、充分證據證明構成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等其他犯罪,但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依法應認定為銷售偽劣產品罪并依法懲處。也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論是購買口罩等疫情防控物品還是購買其他物品,應注意查看賣家的經營資質、生產廠家、產品標識等,防止買到假貨。

    案例二 申某、龍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基本案情]

    龍某、申某共同經營麻辣燙店。2020年5月,龍某在網上購買罌粟殼和罌粟粉用于熬制麻辣燙的底湯,出售給消費者食用,申某對此知情并默許。2020年8月28日,公安機關在該店內查獲罌粟殼一包,合計重644.01克。

    [裁判結果]

    湘鄉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刑法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照司法解釋規定,下列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一是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二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上的物質;三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告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四是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本案龍某、申某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均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申某、龍某到案后均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自愿認罪認罰,依法均可以從寬處罰。遂分別判處申某、龍某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一萬元。

    [典型意義]

    近年來,全省法院以“零容忍”態度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著力為人民群眾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罌粟殼內的“有毒物質”雖然含量不大、純度不高,但其成分同樣包括嗎啡、可待因、那可汀、罌粟堿等,長期食用容易成癮,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甚至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國家早已明文規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本案申某、龍某為牟利動歪腦筋,心存僥幸,用罌粟殼熬制麻辣燙底湯,受到法律嚴懲。警示食品生產、經營者合法誠信經營,共同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案例三 徐某、黃某、雷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雷某與其妻子經營養殖場,2019年5月受某飼料公司委托養殖生豬,黃某代表該飼料公司管理養殖場。養殖場飼養的大量生豬出現不進食,體表長痘、潰瘍甚至病死的情況后,黃某要求雷某盡快將病豬出售。2019年8月,雷某將15頭病豬出售給被告人徐某,后3頭病豬死亡。徐某某先將屠宰的3頭病豬肉與其它有檢疫合格證的豬肉混合進行販賣。后販賣剩余7頭病豬肉共280.26公斤被執法人員查獲。經檢驗,查獲的豬肉為有病害豬肉產品和檢驗檢疫不合格豬肉產品。

    【裁判結果】

    桂陽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徐某、黃某、雷某無視國家法律,違反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法規,明知是病豬仍進行銷售,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均已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在共同犯罪過程中,三被告人共同協商并實施犯罪行為,均系主犯。三被告人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認罪態度較好,依法可從輕處罰。遂判決處徐某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二萬元;黃某犯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一萬五千元;雷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一萬五千元。

    【典型意義】

    豬肉是最常見的肉類食品。食品安全法規定,禁止生產、銷售“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畜、禽、獸、水產品及其肉類、肉類制品”。依照刑法規定,生產、銷售“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畜、禽、獸、水產品及其肉類、肉類制品”,屬于“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本案被告人將未經過檢驗檢疫合格的豬肉出售,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人民法院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刑罰的震懾和預防功能,維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案例四某人民檢察院訴蔣某、曾某等人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民事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自2016年7月始,蔣某等人使用購進某公司的“高級精制鹽”為原料,生產假冒注冊商標“雪天”牌加碘食用鹽,進行變更包裝后銷售至市場。2017年8月22日,蔣某、曾某等5人以非法經營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2018年1月5日,長沙市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以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對蔣某、曾某等人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要求消除危險、采取措施收回假冒的碘鹽并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裁判結果]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蔣某、曾某等人生產、銷售假鹽,對不特定多數人造成了侵害的危險,損害了不特定多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法院當庭宣判,判決蔣某等人消除危險,采取措施收回其生產或銷售的假冒碘鹽,并在市級以上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典型意義]

    本案系我省首例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也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以來,全省法院系統第一起由三名法官和四名人民陪審員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本案多名被告生產、銷售假鹽,已構成共同侵權,侵害了不特定消費者的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主體,主動提起公益訴訟,不僅維護了社會正義,也在消費者權益的司法保護中展現更多的參與性與威懾力。法院當庭宣判支持了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訴訟請求,被告也當庭向社會公眾道歉,接受法院判決,對食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此案庭審和宣判時還有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鹽務局代表等20余人及新聞媒體記者等參加了旁聽,社會反響良好。

    案例五某煙酒超市與高某買賣合同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19年10月4日,高某在某煙酒超市購買了兩瓶貴州茅臺酒,并支付價款4600元,該超市出具一張加蓋煙酒超市公章的送貨單,送貨單載明兩瓶茅臺酒的型號分別為7161781660、7047929010,總價為4600元。后經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打假員)對案涉兩瓶茅臺酒的真假進行鑒別,鑒定結果為非該公司生產,屬假冒注冊商標的產品。高某遂起訴請求某煙酒超市退還貨款并予以賠償。

    [裁判結果]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某煙酒超市銷售的兩瓶貴州茅臺酒為假冒注冊商標的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煙酒超市作為銷售高檔煙酒的專業經營者,對于假酒應具有更高的防范意識和更多的防范措施,其明知系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仍出售,消費者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的規定,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遂判決某煙酒超市退還高某貨款4600元,支付賠償金46000元。

    [典型意義]

    食品安全事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重大,人民法院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判決經營者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體現了法院對食品安全領域制假售假行為的“零容忍”,通過提高違法成本,讓生產者、經營者“不敢制假售假、不愿制假售假”。

    案例六 彭某與某商行、某煙花鞭炮銷售公司及某花炮廠產品責任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19年2月4日下午,彭某打電話在某商行處購買了8個煙花及鞭炮,2月5日凌晨(農歷正月初一),彭某在燃放煙花的過程中,當燃放至第8個時發生爆炸,致使彭某左眼受傷。發生爆炸的第8個煙花,產品名稱金玉滿堂,產品級別C級,體積510×302×285mm。某花炮廠與某煙花鞭炮銷售公司系該煙花生產商,某商行系該煙花銷售商。彭某遂訴至法院,要求生產商及銷售商共同賠償醫療費、后續治療費、傷殘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誤工費、護理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營養費、交通費及其他費用共計484266.37元。

    [裁判結果]

    雙峰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三條之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請求賠償。本案中,花炮廠與某煙花鞭炮銷售公司是爆炸煙花的生產者,某商行是銷售者,因其產品存在缺陷,在燃放中發生爆炸,造成彭某七級傷殘,依法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遂判決某商行、某煙花鞭炮銷售公司、某花炮廠共同賠償彭某384613.10元。

    [典型意義]

    煙花爆竹在帶來節日的喜慶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作為易燃易爆產品,其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儲存等方面應當更加嚴格,以免發生威脅消費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嚴重后果。因此,《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均規定了因相關商品、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銷售者請求賠償的多主體多渠道救濟方式。本案判決煙花生產商與銷售商均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不僅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警示著生產者和銷售者要嚴把質量關口,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生產、銷售易燃易爆產品,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

    案例七 易某訴某商貿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18年6月5日,易某在某商貿公司開設的天貓商城七匹狼都業專賣店購買了一個品牌為七匹狼的公文包,支付貨款289元。該包的吊牌合格證載明:品牌為七匹狼,產地廣東廣州。吊牌上還印制了七匹狼的微信公眾號,并提示撥打4007163315或掃描印制的微信公眾號,可查真偽。易某按照吊牌指示掃描微信公眾號,并撥打了提示電話,均非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電話和微信公眾號,但公文包顯示的商標與品牌名稱均與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致。易某隨即聯系某商貿公司退貨,因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后訴至法院,請求退還貨款289元并支付賠償款867元。

    [裁判結果]

    冷水江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各方當事人均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履行約定的義務。易某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公文包,是訴爭買賣合同關系中的消費者,其合法權益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易某購買公文包后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七天內要求退貨的請求正當合法,應予支持。某商貿公司出售的商品非真正的七匹狼產品,其行為構成欺詐,應支付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三倍的賠償金。遂判決某商貿公司退還易某貨款289元并支付賠償款867元。

    [典型意義]

    本案涉及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相對于傳統消費市場,網絡市場更具便捷性的同時也有不確定性,消費者的知情權、交易安全權、求償救濟權易受侵害。在網絡市場中,消費者難以認知網購信息的真實性,部分經營者利用信息不對稱對消費者隱瞞或虛構經營信息,對消費者的正確選擇產生妨礙。2014年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確立網購消費者“七天無理由退貨”、經營者損害賠償責任、第三方平臺責任等制度,對網購消費者權益保護具有標志性意義。本案中,人民法院支持消費者“七理無理由退貨”和“懲罰性賠償”訴請,保障了網購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規范了網絡購物市場。

    案例八年某與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糾紛案

    [基本案情]

    年某一行3人去張家界報團旅游,與某旅行社簽訂了旅游合同,支付團款共計7680元。在旅游行程中,因出現實際住宿情況與合同約定的四星級賓館不符、導游額外收取580元索道費、門票預定時間不符等問題,經多次溝通未果,年某一行認為該旅行社不講誠信而違約,導游態度差,遂不愿繼續履行合同,旅行社不同意,遂發生糾紛。年某撥打市長熱線投訴,要求解除合同并賠償其損失7000元,但協商處理未果。年某遂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合同、退還團款7680元以及因旅行所支出的費用。

    [裁判結果]

    張家界永定區人民法院受理該案后,依托旅游速裁庭組織旅行社負責人與年某在旅游景區的審判聯絡點現場調解,促使雙方達成庭外和解,旅行社同意解除合同并退還團款5000元。

    [典型意義]

    在旅游服務領域,旅游服務者未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要求旅游消費者額外交費,以及部分旅游服務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淡薄等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旅游消費者維權頻繁。該類糾紛一般涉及標的額較小、爭議不大,法院利用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及時化解矛盾,在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并及時履行,不僅保護了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減少了當事人訴累。

    案例九 某銀行與張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

    [基本案情]

    某銀行與張某于2018年簽訂《個人信用貸款合同》,約定貸款總金額10萬元,固定月利率1.53%,貸款期限36個月,還款方式為按月等額還本付息,同時約定對不能按時支付的利息按50%計收罰息。銀行依約發放貸款,張某未完全按照合同約定期限還本付息,截止2020年5月累計已逾期2期,經銀行多次催收張某仍拒絕履行。銀行遂起訴至法院,請求解除合同并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

    [調解結果]

    芙蓉區人民法院立案受理該金融貸款消費糾紛后,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委托某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進行調解。在法院的指導下,金融糾紛調解員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線調解該案,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某銀行與張某繼續履行《個人信用貸款合同》,張某在5月31日前一次性付清截止2020年5月6日的欠款本息,之后繼續按約定履行合同。

    [典型意義]

    隨著百姓的投資理財意識增強和投資理財行為增多,金融消費糾紛案件越來越多,這類案件大多涉標的額較小,但涉及消費者人數眾多。本案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開展線上調解,是全省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建立以來首個成功調解的案例,是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和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進一步突破!叭嗣穹ㄔ赫{解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引導調解、委派糾紛、隊伍管理、訴調對接等功能,全面加強對金融消費糾紛的訴前調解、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對拓寬金融消費化解渠道、高效化解矛盾、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案例十 某大藥房不服某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

    [基本案情]

    2020年1月22日—24日期間,某大藥房分別購進某某牌活性炭一次性口罩600個,進貨價格0.38元/個,銷售價格5元/個,購銷差價率為1215.8%;某某牌 KN95口罩600個,進貨價格0.84元/個,銷售價格30元/個,差價率為3471.4%;假冒某某牌一次性使用口罩4000個,進貨價格0.1元/個,以2元/個的價格將2000個假冒口罩銷售給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同批次假冒口罩以4元/個的價格在店內銷售。2月11日,該大藥房購進5瓶醫用酒精,進貨價格8.5元/瓶,次日以20元/瓶的價格對外銷售1瓶。因部分消費者投訴,某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哄抬價格以及銷售假冒口罩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該大藥房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某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

    [裁判結果]

    桂陽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銷售者大幅提高價格銷售口罩、酒精,屬于“哄抬物價”的違法行為;銷售假冒口罩,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某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大藥房哄抬物價的行為罰款10萬元、對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行為罰款6萬元、沒收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某某牌一次性使用口罩1660個,并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該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處罰幅度合理。遂判決駁回某大藥房的訴訟請求。

    [典型意義]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罩、酒精屬于重要的防疫物資,該物資的質量好壞、價格高低對消費者及公共安全產生重大影響。經營者在疫情期間,高價銷售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銷售假冒口罩,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行政監管部門依法予以罰款,人民法院充分發揮裁判指引作用,通過依法維持行政監管部門的處罰決定,彰顯司法維護公共利益、保護消費者的司法態度。


    日期:2021-3-12 11:11:08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免费黄色网址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手机版 | 老少配性xxxxxx | 一本伊大人香蕉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不卡视频 | 美女一丝不佳一级毛片香蕉 | 澳门毛片在线播放 | 久青草国产手机在线观 | 鲁大师成人精品视频 | 久久久网站亚洲第一 | 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 亚洲制服欧美自拍另类 | 26uuu欧美日韩国产 | 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美国三级在线观看 | 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 日本一区午夜爱爱 | 97国产精品视频观看一 | 一级黄色毛片免费看 | 久久久久在线观看 | 九九久久九九久久 |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99视频在线精品自拍 | 欧美另类videosbestsex视频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 | 国产一及毛片 | 婷婷久久久五月综合色 | 国产玖玖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 久草影视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