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1-7-22 15:40:00 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范天嬌
7月20日,《安徽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提請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今后,見義勇為人員或將優先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優先給與家庭住房保障,因見義勇為犧牲、致殘人員的子女或就近安排公辦學校就讀,進一步保障義勇為人員及其親屬權益,優化撫恤優待措施。
自2011年7月1日以來,《安徽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已經正式實施了10年時間,提升了該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對傳承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氣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隨著依法治國的不斷深入和我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見義勇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清,見義勇為確認的標準、程序、時限等需進一步規范,對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障的有關規定與現實脫節,見義勇為人員的撫恤優待規定需要進一步細化。”安徽省人大監司委副主任委員潘法律作《修訂草案》說明時說,現行條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全省見義勇為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亟待修訂完善。
在多方面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草案》數易其稿形成,和原條例相比,共有38處大調整,回應了社會關注的見義勇為傷殘、死亡人員的權益保障問題,進一步提高對他們的獎勵標準,并對接國家相關法律政策,進一步細化見義勇為人員的醫療、撫恤等保障條款,進一步強化相關單位工作職責,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支持和保護見義勇為行為。
由于原條例中的“特定義務”含義不清,在實際操作中不好把握,影響見義勇為的認定工作,《修訂草案》明確了見義勇為的界定,即在法定職責、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之外,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安全,制止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或者救人、搶險、救災等行為,并鑒于機構改革,把見義勇為獎勵和保障具體工作的實施主體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調整為協調平安建設的日常工作機構。
“多年來,我省見義勇為方面的工作一直由綜治機構負責,見義勇為基金會也由政法委主管,將實施主體改為‘平安建設工作機構’,有利于保持工作的一慣性和延續性,保證見義勇為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潘法律解釋說。
為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鼓勵更多群眾加入到見義勇為行列中,《修訂草案》對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標準進行了調整,將原條例中省、市、縣不低于三萬、兩萬、一萬元的獎勵標準,調整為省、市、縣不低于上一年度本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的三倍、兩倍、一倍;把對因見義勇為犧牲、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人員的獎勵調整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特別獎金,獎金的具體標準,由作出獎勵決定的人民政府確定”。
“改固定標準為動態標準,解決了原來獎勵標準偏低、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問題。”潘法律說,把這“三類人員”具體獎勵標準的確定權授予作出獎勵決定的人民政府,主要是考慮到全省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樣修改更有利于鼓勵各地政府從實際出發開展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工作,有助于弘揚正氣、呵護善舉。
見義勇為人員及其親屬的權益保障和撫恤優待措施是此次條例修改的重點。《修訂草案》細化了因見義勇為犧牲、傷殘人員及其近親屬享受相關待遇和撫恤的范圍及標準,增加了對見義勇為人員尤其是因見義勇為犧牲、傷殘人員及其近親屬在就業、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優待與權益保障。
其中規定,見義勇為人員,犧牲、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見義勇為人員的配偶、子女就業困難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優先納入就業援助范圍;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應當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上述人員。
因見義勇為犧牲、致殘人員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公辦幼兒園應當優先接收;義務教育階段,應當就近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因見義勇為致殘或者因監護人見義勇為死亡、致殘的在校生,學校應當優先落實教育資助政策。
對符合當地住房保障條件的城市見義勇為人員家庭,通過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等方式優先給予保障;對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條件的見義勇為人員家庭應當給予優先安排。見義勇為人員家庭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時,其因見義勇為獲得的獎金、撫恤金、補助金不計入家庭收入。
“用‘保護’一詞已經不能涵蓋條例的主要內容。”潘法律說,《修訂草案》將條例名稱中的“保護”改為“保障”,把獎勵、優待與社會保障相結合,與現行社會保險、傷殘撫恤等制度相銜接,進一步織密權益保障之網,解除見義勇為人員后顧之憂。
日期:2021-7-22 15:40:00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