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4-5-11 12:17:51 人民法院報
為加強對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的保護,引導演藝行業規范健康發展,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召開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審理情況新聞發布會,對建院以來涉及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相關案件的審理情況、特征、裁判規則、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并提出妥善解決此類糾紛的意見建議。
自2018年9月9日成立至2024年3月3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764件,案件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涉及歌曲節目,舞蹈節目,話劇、歌劇、地方戲等戲劇節目,相聲、快書、評書等曲藝節目,雜技、魔術、馬戲等雜技藝術節目以及綜合性綜藝節目等。涉訴主體范圍廣泛,以文娛企業為主。從起訴主體來看,既包括繼受權利主體,又包括原始權利人。從被訴主體看,主要包括演藝節目制作方、互聯網平臺運營者與表演者個人。涉訴侵權行為多樣化,線下與線上行為相疊加,權利人往往對線下與線上的侵權行為同時主張權利,導致案件侵權認定復雜化。例如,被告未經授權,在街頭公開場所演唱他人歌曲,同時全程錄制并通過短視頻平臺直播,后又將錄制的短視頻上傳至短視頻平臺進行傳播,原告對前述行為同時主張表演權、廣播權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
“演藝類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之所以呈現上述特點,與媒體產業的發展情況、演藝作品的創作與傳播特性等因素密切相關!睂Υ,該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趙長新分析,近幾年傳統演藝行業也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呈現出線上線下并舉、臺上臺下打通、數實相融相生的新趨勢,結合互聯網傳播速度實時性、傳播內容海量性、傳播范圍全球性的特征,相較于傳統演藝類型,演藝節目在互聯網上被傳播與利用更易引發糾紛。同時,演藝作品創作流程復雜、涉及主體眾多導致侵權行為復雜多樣,創作主體權利意識不強,使用已有作品時不注意征得許可,也是引發侵權之訴的原因。
推動演藝類涉網著作權保護,是實現“演藝之都”建設的重要一環!拔覀兘ㄗh著作權權利人提升維權意識與維權能力,積極維護自身權益,確保經濟收益和創作動力;行業主體規范行為,形成有序發展環境;演藝行業各類主體提高著作權保護意識,規范演出行為,從根源上最大限度降低侵權行為發生。”趙長新表示,全社會要加強知識產權普法宣傳,通過教育培訓、媒體宣傳、公益演藝活動等多種途徑,引導社會公眾提高著作權保護意識。
此次發布會還發布了九個典型案例,明確了“真人秀”節目未表明演員真實身份侵害表演者權利、綜藝節目未經表演者許可使用其歌曲表演作為背景音樂侵害表演者權、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上傳熱播節目提供便利構成幫助侵權、合理的權利使用費可以作為認定損害賠償數額的依據等裁判規則。
日期:2024-5-11 12:17:51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