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2-5-19 9:28:29 人民法院報
國內外商品的差價讓不少商家趨之若鶩,一些商家瞄準商機,在進口商品上私自加貼中文標簽,甚至抹去產品識別碼進行銷售。近日,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對一起侵犯康寶萊商標權的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南京市某經營部賠償原告各項經濟損失共計10萬元。
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寶萊公司)經某國際公司授權獲得了其旗下保健品商品的普通使用許可及以自己名義維權的權利。南京市某經營部在淘寶網上開設了一家銷售營養粉、蛋白粉、奶昔代餐粉等被訴侵權產品的店鋪。銷售的商品名稱中包含涉案商標的相關字樣,商品表面印有英文標識,并貼有不透明的中文標簽,標簽上標注了產品描述、主要成分、服用方法、產地、規格等,但未包含進口商信息,有兩款商品還抹去了產品識別碼。康寶萊公司認為,該經營部擅自加貼中文標簽及抹碼行為構成對某國際公司涉案中英文注冊商標的侵權,遂將該經營部訴至法院。
被告南京某經營部辯稱,涉案被控侵權商品系從他人處購得的正品,商品上的中文標簽是為了滿足中國法律規定而使用,標簽上相關文字的使用屬于商品名稱意義上的使用,不會產生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的混淆,也未破壞案涉商標的整體性,不構成商標侵權。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訴產品的中文標簽以及網店的產品描述中包含了奶昔代餐粉、營養粉、蛋白粉等商品名稱,同時還使用了“康寶萊”等與涉案中文注冊商標相同的文字,這些文字具有識別商品來源的作用,屬商標性使用。被告在未獲涉案注冊商標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在進口商品上使用了與涉案中文注冊商標相同的文字,違背了權利人商標使用的意愿,妨礙了權利人對涉案中文注冊商標的支配權。同時,被訴行為也可能割裂涉案中文注冊商標與國內生產的商品之間的對應關系。此外,被告抹去兩款被訴商品產品識別碼的行為,在主觀上有隱匿商品來源的惡意,妨礙了商標權人對產品質量的追蹤管理,也侵害了消費者對商品來源及產品信息的知情權。據此,法院認為被告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應承擔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綜合考慮涉案商標的知名度、被告侵權行為的性質、持續時間、情節、后果、維權合理開支等因素,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一審判決后,原、被告均未提起上訴,該判決現已生效。
日期:2022-5-19 9:28:29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