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2-11-15 9:32:57 人民法院報
顧客在超市購物,準備離開時安檢門發出警報,超市工作人員懷疑其攜帶了未付款的商品,遂對其搜身,由此引發糾紛。近日,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對這起名譽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宣判,認定超市工作人員的行為構成名譽侵權,判決該超市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2年4月10日,吳大爺在合川區某食品超市購物。吳大爺購物完畢準備離開超市時,超市安檢閘門突然發出警報。超市員工周某懷疑吳大爺攜帶了未付錢的商品,遂將其攔住。吳大爺主動脫掉外套交由周某檢查,之后周某又上前以拍、捏手臂、褲包等處的方式對吳大爺進行搜身,有圍觀群眾在一旁觀看,搜身結束后周某又讓吳大爺去超市辦公室核實情況。雙方就此問題爭執不下,吳大爺家屬遂向公安機關報案。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超市安檢閘門突然發出警報是因為吳大爺攜帶的鑰匙扣上帶有磁扣,而非攜帶了未付錢的商品。
吳大爺認為,超市員工周某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當眾搜身,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名譽。因多次協商無果,2022年7月,吳大爺將超市及員工周某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法院審理后認為,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本案中,雖然被告周某本意為核實具體情況,但其對原告手臂、褲包等私密處檢查,并在檢查后讓原告前往辦公室核查錄像的行為,必然使得原告在眾人圍觀下陷入難堪的境地,客觀上使原告的社會評價降低,名譽受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七條,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被告方作為經營者,負有保障進店消費的顧客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義務。被告方的搜身行為不僅沒有履行該義務,更是對原告權益的明顯侵犯。故被告方搜身行為存在過錯,其行為已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應對侵犯原告名譽權承擔責任。
本案中,名譽權受損的原告是一名年滿82周歲、生活環境較為固定的老人,在自家附近超市遭遇此事,被周圍熟悉的群眾圍觀,引起對其消極性評價的誤會。這給原告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其較長一段時間內情緒低落。故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方的侵權行為,實際影響了原告的正常生活,對原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因被告周某系食品超市員工,其搜身行為系履行職務的行為,故食品超市應對該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綜上,法院依法判決被告食品超市向原告吳某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
日期:2022-11-15 9:32:57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