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3-8-29 8:59:30 人民法院報
父母離婚后,孩子在一審期間表示愿意隨父親共同生活,母親認為孩子的表達受到了干擾,非其真實意思表示,上訴要求變更撫養權。近日,安徽省阜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這起變更撫養權糾紛上訴案,通過對撫養環境、撫養義務、撫養條件等多方面綜合認定,明確孩子真實意思表示,作出予以變更撫養權的判決。
園園的父母協議離婚,約定婚生女園園由其母親陸某撫養。后其父親陳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變更撫養關系。一審法院在庭審中征求園園的意見,其表示愿意隨父親陳某共同生活。一審法院遂判決園園由陳某撫養,陸某每月支付撫養費600元。陸某不服該判決,提出上訴,請求予以改判。
阜陽中院二審時,陸某與陳某各執一詞,均認為自己撫養園園更有利,但未能提供與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聯的證據。法官發現園園在表達與父母哪一方共同生活意愿時存在反復的情況。園園剛滿10周歲,她所作出的反復表達,反映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存在認知情緒化、片面化及不穩定的心理。法院通過實地查看園園父親和母親的住所,直觀感受其生活環境,走訪雙方所在的居委會,了解其日常生活行為,聯系園園就讀的學校,與班主任老師就園園的學習、接送、家長聯絡等多方面進行深度溝通,獲取第一手信息。隨后,園園在老師辦公室向法官訴說了自己想與母親共同生活的意愿。
二審法院審理認為,基于園園的意見發生了變化,以及通過調查了解陸某的居住地距離園園學校距離近,交通便利,陸某亦承擔了園園學習輔導、接送等事宜,母女共同生活更為融洽的事實,依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則,二審改判園園由母親陸某撫養。
■法官提醒
民法典規定,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在涉及年齡八周歲以上未成年人撫養案件中,因其心智發育尚不完整,在做出愿意跟誰生活的選擇時,很容易受到父母態度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法官應查明客觀事實,充分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其真實意愿,盡可能地過濾掉影響孩子作出表達及判斷的因素,避免機械辦案,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作出判決,切實保障未成年人權益。
日期:2023-8-29 8:59:30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