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3-9-18 8:27:33 中國法院網
明知無力償還,仍用盡手段騙取巨額貸款,拆了東墻補西墻,最終只會墻倒樓塌、無力回天。近日,河南省鞏義市人民法院發布了一起騙取貸款典型案例。
2012年4月至2020年5月,被告人董某因其本人之前的銀行貸款逾期未還被列為貸款人黑名單,遂以朱某、方某、董某多人及某農業公司、養殖公司等自然人和公司的名義、信息,向伊川縣農商銀行多個支行,提供虛假的經濟合同、證明文件,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理由,使用虛假證明作擔保,偽造貸款申請資料,利用空殼公司,虛構貸款用途,采取貸新還舊方式騙取銀行貸款供其使用。最終存量貸款演變為10筆,共計5020萬元無法償還到期本息。
鞏義市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董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明知自己沒有還款能力,仍采用多種方式騙取銀行貸款供其使用,其行為已構成貸款詐騙罪,數額特別巨大。判決被告人董某犯貸款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責令被告人董某退賠被害單位損失三千零七十九萬四千六百三十九元。
法官說法
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過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金融是推動和促進各個產業甚至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金融風險是伴隨金融發展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經濟陰影,其中危害最嚴重的無疑是金融詐騙犯罪,準確認定相關犯罪十分重要。刑事司法實踐中,貸款詐騙罪 “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一直是個難點。
對此,本案確立了以審查被告人貸款時的生產狀況,貸款后的資金流向,有無揮霍,有無隨意性的、不計風險的投資情況為核心的全面審查方式,妥當認定被告人董某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行為構成貸款詐騙罪。本案對于落實黨中央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積極維護金融管理秩序,引導行為人誠信貸款、妥善用貸,具有一定意義。
日期:2023-9-18 8:27:33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