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以未成年人為受眾,發展迅猛,在出版物中是一種十分特別的類型。在兒童文學銷售火爆背景下,作品中的內容以及所要體現的價值觀出現偏離,甚至“帶毒”,童書中的爭議更容易引發公眾的注意——
小雞、小兔子、小老虎、小老鼠帶著禮物來給小熊慶祝生日,場面溫馨又活潑,可當小動物們開心地圍坐在桌邊吃蛋糕時發現小雞不見了,而餐桌上出現了一只烤雞。
近日,少兒讀物《小熊過生日》中出現的場景,引發網友關注。網友對此內容表示“細思極恐,這明顯在暗示朋友‘上’了餐桌”,并質疑“這樣的內容會不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孩子能不能看
這不是少兒讀物第一次因內容問題引發爭議。6月16日,有網友發文稱,《裝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等少兒讀物中出現了關于自殺的詳細描寫。
對于少兒讀物出現“失格”內容,網友的觀點分成了兩派:一派表示,“別斷章取義,我們就是看著這些書長大的,也沒有被影響而不正常”“即便作者不寫,這種情況也真實存在,重點是家長要加強引導”……持反對意見的另一派認為,“少年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弱,三觀和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都在初建立的階段,部分書籍的內容確實不妥”“童書的內容質量關系到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馬虎不得、大意不得”……
少年兒童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閱讀這樣的書籍會不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針對被質疑的書中人物討論自殺話題,作家楊紅櫻回應解釋說,“早在一年前就對敏感內容做了刪改,現在的版本已經沒有了。”她也提醒,“讀者可以讀讀《天真媽媽》文字版的原著,讀完整的故事,讀自己的感受,斷章取義是最壞的讀書方法。”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的態度則更為謹慎。“少年兒童和成年人不同,同樣一段內容,我們知道是假的、是娛樂,但是他們并不一定了解,因為存在著認識的偏差。”朱巍說,這也是為什么國家對少兒出版物有著更為嚴格的規定。
《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天真媽媽》《狼王夢》等圖書引發爭議后,一份“排雷書籍”名單在網上流傳開來,涉及的圖書等均被要求下架。
對此,有網友表達了這樣的疑惑——是不是因噎廢食,矯枉過正了?“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審視這些內容,少兒讀物在出版時也不能缺乏未成年人保護的視角。”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苑寧寧對此這樣回答。
童書怎么出版
“我們國家在幾十年間積累了大量的出版經驗,可以為編輯提供參考,而少兒讀物的編輯也比大家想象中更要敏感一些。”北京某大型出版社編輯蔡小橙告訴記者,她主要從事少兒圖書出版工作。“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張圖片,畫面中的人物有個咬筆頭的動作,放在成人出版物中可能沒問題,但是我們少兒讀物的編輯看了以后要求作者改掉,因為編輯覺得這個動作看起來像是在抽煙,怕給孩子們帶來不好的示范。”
蔡小橙介紹,每一本少兒讀物的問世,都需要經過編輯嚴格的審核,經歷“層層關卡”。“一本圖書的出版,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的事情,要經過多位編輯的把關。”她說。
在選題階段,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涉及重大革命題材和重大歷史題材的選題,出版單位都要按照選題備案管理的規定辦理備案手續。重大選題備案是所有出版行業的“規定動作”。“面對日常的選題,少兒出版多會選取貼合少兒的閱讀心理和閱讀年齡,符合孩子的閱讀特點,能引起孩子閱讀興趣,有故事性的內容。”蔡小橙告訴記者,“我們會著重選取一些孩子們喜歡,又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圖書來出版。”
在內容審查方面,出版單位嚴格堅持稿件的三審責任制度,甚至一稿多審,在審核過程中,編輯除了需要始終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問題,還要檢查稿件的科學性、藝術性和知識性問題,“要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少兒故事”。
如何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少兒故事?這不僅考驗作者的功力,也對圖書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的主題雖是關于中國夢這樣宏大的主題,但作者采用純粹兒童的思維、兒童的語言、兒童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比如月亮是個大足球、給蝴蝶找被子、騎著丹頂鶴奔月等童話式的描述,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
少兒讀物擔負著寓教于樂的功能,內容需要準確無誤。講城市建筑、講風土人情、講宗教歷史……所有涉及的內容,編輯們都要一一核對,評估講述的角度,收稿、校對、頁面設計……直至審稿、印刷、出版,每一步,都凝聚著編輯的心血,也印證著編輯們的謹慎。“圖書內容要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編輯更要為圖書的內容負責。”蔡小橙說道。
圖書印刷出版并不意味著“完工”,進入市場也并不意味著從此就“撒手不管”。記者了解到,除了選題備案、樣書報送等,各級出版行政部門還會有重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組織有經驗、有水平的審讀人員,對投放市場的圖書內容進行隨機抽樣審讀,優秀圖書向讀者大力推薦,有問題的圖書及時處理并向上報告。
一旦在出版方面出現問題,各級出版行政部門除對違規圖書根據定性作出處理外,還要根據所犯錯誤的性質,依據有關法規和規定對出版社作出行政處罰,包括:批評、警告、沒收利潤、罰款、停止某一編輯室業務、停止某一類圖書出版權、全社停業整頓、吊銷社號。
“失格”如何判定
盡管實行了嚴格的審校、監督制度,市場上還是出現了內容有爭議的童書,問題出在了哪里?在受訪專家看來,根本的原因在于少兒讀物的出版尺度缺乏可量化標準。
按照《出版管理條例》第26條規定,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內容,不得含有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但哪些屬于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沒有具體規定,編輯、有關部門只能靠最基本的經驗判斷。所以,即便出版行業實行了最嚴格的審校、監督制度,但因為沒有尺度判斷的可量化標準,讓有一些沒有兒童讀物出版經驗的出版社鉆了空子。
“當前在涉及到未成年人或者是有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管理方面,我們還沒有非常明確細致的規定。”苑寧寧告訴記者,“不同類型的書面向不同的受眾,審查的原則還需要有進一步的差別,也需要更專業的人來完成。”他表示。
在江蘇神闕律師事務所律師史純律看來,當前的標準有些粗陋,在少兒讀物這一領域,未成年人這個概念本身就過于粗放。“17歲的未成年人和7歲的未成年人適合的讀物顯然完全不同,與之對應的恐怖、殘酷等的定義和標準也是不同的。”史純律表示,“未成年人出版物的審查應該有別于成年人出版物,必須建立一套獨立細化、可操作性的審查標準,把面向不同對象的出版物提前分流,既保證文學創作的自由度,又可以有效保護未成年人不受奇葩作品的影響。”
不過,朱巍也提到,對于內容的審查標準,可能并不會太具體,“因為即便是在互聯網領域,也不能做到列舉出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當前中國有3億多名少年兒童,閱讀需求強勁,這也使得少兒圖書市場成為圖書零售市場規模占比最大、增速最快、競爭最激烈的市場。據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2017年全國出版的少年少兒讀物新版就有22791種之多。更有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少兒圖書零售規模則達到了234.59億元。
伴隨國內兒童閱讀需求上升,不少出版社紛紛進軍少兒出版領域。據媒體報道,在全國580余家出版社中,有超過550家出版少兒圖書,少兒圖書約占整體圖書零售市場的30%。
在史純律看來,少兒圖書市場紅利廣闊,從事少兒讀物行業的隊伍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員組成更加復雜。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監管方式和監管力度卻沒有完全同步,這也給了部分人利用審校制度漏洞的機會,讓失格的少兒讀物得以出版并流向市場。
不只是書
“近日,我區檢察院、教育局、文化和旅游局執法大隊聯合對少兒讀物市場開展調查,抽檢發現在售的《淘氣包馬小跳(漫畫升級版)》叢書之《天真媽媽》含有涉及自殺方式討論等內容,有誘發未成年人讀者進行模仿的風險。對此,我們已經第一時間要求線上、線下涉事商戶、圖書館下架相關書籍,并開展全面調查、處理。在此,我們建議各位家長,如有購買、借閱上述書籍的,請用恰當方式阻止孩子閱讀。”這是前不久上海市長寧區檢察院和區教育局、文化和旅游局執法大隊聯合制發的《給家長的一封信》。
“排雷書籍”名單在網上流傳開來后,長寧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第一時間成立了專案小組,并聯合區文化和旅游局執法大隊,對長寧區少兒讀物線上線下兩個市場同步開展調查核實行動,對涉事圖書進行下架處理。
為何要這樣做?該院檢察官尤麗娜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我們的工作和宣傳讓少兒讀物的作者和出版單位更加謹慎地生產更多品質過硬的優秀作品,對兒童負責。”
多名受訪專家對此表示了肯定,他們認為檢察機關可以適度延伸檢察觸角,綜合運用檢察建議、公益訴訟等方式,推動少兒讀物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少兒讀物市場泥沙俱下,也引起了民進中央的關注。今年兩會期間,民進中央提交了《關于加強少兒出版物質量監控的提案》,其中就提到,有的少兒讀物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格調低下、思想不健康,甚至含有恐怖、殘酷、色情等內容,家長在購買時難以辨別質量,少兒閱讀時難以辨別優劣,建議強化少兒出版的管理,完善出版管理體系,把控少兒出版的每一個環節。
一直以來,對于少兒讀物內容的關注從未曾停止過,家長們都對隨時可能進入孩子視野的閱讀內容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但防不勝防。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少兒出版管理和市場整治。通知中明確要求,嚴禁出版傳播損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出版物。不得出版含有兇殺暴力、淫穢色情等內容的出版物,不得出版內容低俗、質量低劣的出版物。不得印刷、復制、發行含有違法違規內容和非法出版的少兒出版物。
“作為第一責任人,少兒讀物的出版機構有義務為少年兒童站好崗、把好關。”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表示,守住少兒讀物的質量,除了出版社要時刻在線外,也不能缺少外部的監督。畢竟,出版從來不應該只是出版界的事情。
《圖書質量保障體系》提到,要堅持出版行業協會監督制度,在圖書質量保障方面,做好自我約束和調研、咨詢、協調、監督工作,形成網絡;要依靠社會團體進行監督,主動征求、隨時聽取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對于社會輿論的監督,也要保持高度重視,讀者對圖書質量問題的投訴,本著實事求是、真誠負責的態度,對質量不合格的圖書,要按有關規定堅決處理。
圖書市場魚龍混雜,管理也確實存在漏洞,在朱巍看來,家長作為第一監護人,對于購買的圖書,也要進行把關承擔起相關的責任,“畢竟多一道把關人總比少一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