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姜興基與閆進才房屋典當回贖案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姜興基與閆進才房屋典當回贖案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姜興基與閆進才房屋典當回贖案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姜興基與閆進才房屋典當回贖案的批復
1963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63年2月27日(63)法民字第3號請示已收閱。我院認為酒泉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對姜興基與閆進才房屋典當回贖一案的處理,駁回上訴人無代價收回典當房產權的上訴是正確的,判決這個案件所根據的前政務院1950年11月26日修正批準《中南區關于城市房產權的幾項原則規定》中的第一項第一款和第三項第三款的規定,可以適用。因這個文件與當前城市房屋政策并無抵觸之處,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比照援用。至于1949年8月12日人民日報《關于城市房產、房租的性質和政策的解答》只可供分析研究問題的參考,因它不具有法律的意義,所以不能作為判決的根據和在法律文書內引用。
附: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對姜興基與閆進才房屋糾紛一案的請示 (63)法民字第3號
最高人民法院:
我院接到酒泉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姜興基與閆進才房屋糾紛一案處理意見的請示報告。案情事實如下:
原告姜興基之父姜立功于1936年將清水公社清水堡內自己平房24間出典給酒泉市廣泰堂開藥房(分店),典價小麥30余石,白洋200余塊,典期三年。1952年土改當中原告姜興基無代價抽回平房四間,1955年12月廣泰堂撤銷后、又將房屋20間,以人民幣700元,頂股金轉典于當時在該藥房當掌柜的閆進才(有契約)。1958年清水大隊又拆去其中的磨房三間修倉房,折價款90元,被姜興基之兄姜興周拿專使用。1962年4月份姜興基向清水人民法庭提出申訴,除對上述典當事實承認屬實外。以在土改時,已將此房丈量在他的名下,并給他發了土地證和房產權狀等為理由,要求除無代價的收回此房外,并要求閆進才交付住房期間的租金。據上事實該庭根據解放前房屋、地產契約關系繼續有效的規定,該姜興基企圖以產權歸已,不出典價要回房屋的要求是無理的,將其申訴駁回。宣判后該姜不服,向酒泉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仍以土改法第4條、第30條及共同綱領27條之有關規定,認為土改時把房產權發給他,等于是政府將該房征收后又重新分配給他的房屋,故要求無代價收回此房。酒泉中院審查后認為該案根據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0年11月26日修正批準《中南區關于城市房屋權的九項原則決定》中第一項第一條,第三項第三條及1949年9月人民日報社關于城市房屋問題解答中的第一條、第二條之規定精神,認為駁回上訴人無代價收回房產權的要求是正確的。至于該姜興基提出在土改時已取得了房產權證的問題,該院認為,房產權不論在土改前、土改后都應歸姜興基所有,但由于其父已將使用權以典當關系出典于他人,故該姜興基現在只有所有權而無使用權,如要收回房屋的使用權,那么就需要拿出原典價贖回其房,而無代價的要求是無理的。上述意見我院認為是正確的,但所引用的上述有關規定是否現還適用,我院不夠明確,特此報上,請予批示。
1963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