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印發《關于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印發《關于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印發《關于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印發《關于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公安局:
為貫徹落實全國社會治安工作會議、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配合,加大打擊犯罪力度,保障刑事訴訟順利進行,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治安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制定了《關于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逮捕是刑事訴訟中最為嚴厲的強制措施,是打擊嚴重刑事犯罪、保護公民人身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有力武器。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必須加強配合,依法適用逮捕措施,形成打擊犯罪的合力。各地在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分別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二○○一年八月六日
為了進一步加強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配合,依法適用逮捕措施,加大打擊犯罪力度,保障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穩定和市場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現對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法適用逮捕措施的有關問題作如下規定:
一、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都應當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
(一)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的“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以下三種情形: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2.有證據證明該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并不要求查清全部犯罪事實。其中“犯罪事實”既可以是單一犯罪行為的事實,也可以是數個犯罪行為中任何一個犯罪行為的事實。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為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的“有逮捕必要”:1、可能繼續實施犯罪行為,危害社會的;2、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3、可能自殺或逃跑的;4、可能實施打擊報復行為的;5、可能有礙其他案件偵查的;6、其他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情形。
對有組織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暴力犯罪和多發性犯罪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以及可能有礙偵查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應予逮捕。
(三)對實施多個犯罪行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符合本條第(一)項、第(二)項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逮捕:1、有證據證明有數罪中的一罪的;2、有證據證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3、共同犯罪中,已有證據證明有犯罪行為的。
(四)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對下列違反取保候審規定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予以逮捕:1、企圖自殺、逃跑、逃避偵查、審查起訴的;2、實施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干擾證人作證行為,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的;3、未經批準,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兩次未經批準,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4、經傳訊不到案,造成嚴重后果,或者經兩次傳訊不到案的。
對在取保候審期間故意實施新的犯罪行為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予以逮捕。
(五)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情節嚴重”,應當予以逮捕:1、故意實施新的犯罪行為的;2、企圖自殺、逃跑、逃避偵查、審查起訴的;3、實施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干擾證人作證行為,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的;4、未經批準,擅自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兩次未經批準,擅自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的;5、未經批準,擅自會見他人,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兩次未經批準,擅自會見他人的;6、經傳訊不到案,造成嚴重后果,或者經兩次傳訊不到案的。
二、公安機關在作出是否提請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決定之前,應當對收集、調取的證據材料予以核實。對于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提請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對于不符合逮捕條件但需要繼續偵查的,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公安機關認為需要人民檢察院派員參加重大案件討論的,應當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接到通知后,應當及時派員參加。參加的檢察人員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礎上,應當對偵查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人民檢察院收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后,應當立即指定專人進行審查,發現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提請批準逮捕書、案卷材料和證據不齊全的,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補充有關材料。
對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符合逮捕條件的,應當批準逮捕。對于不符合逮捕條件的,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并說明理由。
對公安機關報請批準逮捕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在審查逮捕期間不另行偵查。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重大案件的討論。
四、對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接到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決定;未被拘留的,應當在接到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十五日以內作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不得超過二十日。
五、對不批準逮捕,需要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通知提請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并附補充偵查提綱,列明需要查清的事實和需要收集、核實的證據。
六、對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提綱中所列的事項,公安機關應當及時進行偵查、核實,并逐一作出說明。不得未經偵查和說明,以相同材料再次提請批準逮捕。公安機關未經偵查、不作說明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
七、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并將執行回執在執行后三日內送達作出批準決定的人民檢察院;未能執行的,也應當將執行回執送達人民檢察院,并寫明未能執行的原因。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應當立即釋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并將執行回執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三日內送達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如果公安機關發現逮捕不當的,應當及時予以變更,并將變更的情況及原因在作出變更決定后三日內通知原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變更不當的,應當通知作出變更決定的公安機關糾正。
八、公安機關認為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決定有錯誤的,應當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五日以內,向同級人民檢察院要求復議。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公安機關要求復議意見書后七日內作出復議決定。
公安機關對復議決定不服的,應當在收到人民檢察院復議決定書后五日以內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公安機關提請復核意見書后十五日以內作出復核決定。原不批準逮捕決定錯誤的,應當及時糾正。
九、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發現應當逮捕而公安機關未提請批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建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公安機關認為建議正確的,應當立即提請批準逮捕;認為建議不正確的,應當將不提請批準逮捕的理由通知人民檢察院。
十、公安機關需要延長偵查羈押期限的,應當在偵查羈押期限屆滿七日前,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移送提請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意見書,寫明案件的主要案情、延長偵查羈押期限的具體理由和起止日期,并附逮捕證復印件。有決定權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偵查羈押期限屆滿前作出是否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的決定,并交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送達公安機關。
十一、公安機關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需要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的,可以按照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決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同時報送原作出批準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備案。
十二、公安機關發現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并將釋放的原因在釋放后三日內通知原作出批準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
十三、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準逮捕工作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十四、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提請批準逮捕和審查批準逮捕工作中,要加強聯系,互相配合,在工作中可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互通有關情況。
十五、關于適用逮捕措施的其他問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適用刑事強制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和其他有關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