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安部關于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7·16”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情況的通報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安部關于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7·16”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情況的通報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公安部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安部關于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7·16”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情況的通報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公安部關于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7·16”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情況的通報
安監總管三〔2010〕1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安廳(局),有關中央企業:
2010年7月16日18時許,位于遼寧省大連市大連保稅區的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輸油管道發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災。
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和李克強、周永康、張德江、馬凱、孟建柱等中央領導同志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受黨中央、國務院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同志連夜率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緊急趕赴事故現場,指揮指導事故滅火救援工作,要求盡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規追究事故責任,并舉一反三,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監管總局、公安部要將此事故迅速通報全國,責令各地區、各部門和單位吸取教訓,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的安全管理,特別是對危險化學品集中的工業園區,要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安全。遼寧省和大連市在公安部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有關負責同志靠前指揮,先后調集3000余名消防官兵、348臺各類消防車輛、17艘海上消防船只參與撲救。在張德江副總理的直接指揮下,采取“滅、堵、防”的科學撲救方法,千方百計控制火勢,采取多種措施保護附近的液體化工產品罐區,想方設法切斷泄漏源。經過全體參戰人員的頑強撲救,17日9時45分,事故現場明火基本被撲滅,救援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
為認真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切實加強港口油品接卸、儲存和危險化學品各環節安全生產工作,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現就事故有關情況及有關要求通報如下:
一、事故單位基本情況及事故簡要經過
國際儲運公司是中國石油大連中石油國際事業公司(80%股份)與大連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資企業,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的日常運營和檢維修工作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負責。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內建有20個儲罐,庫存能力185萬立方米;周邊還有其他單位大量原油罐區、成品油罐區和液體化工產品罐區,儲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險化學品。
事故當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屬30萬噸“宇宙寶石”油輪在向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卸送最終屬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控股的下屬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輝盛達石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輝盛達公司)負責加入原油脫硫劑作業,輝盛達公司安排上海祥誠商品檢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以下簡稱祥誠公司)在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輸油管道上進行現場作業。所添加的原油脫硫劑由輝盛達公司生產。
7月15日15時30分左右,“宇宙寶石”油輪開始向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卸油,卸油作業在兩條輸油管道同時進行。20時左右,祥誠公司和輝盛達公司作業人員開始通過原油罐區內一條輸油管道(內徑0.9米)上的排空閥,向輸油管道中注入脫硫劑。7月16日13時左右,油輪暫停卸油作業,但注入脫硫劑的作業沒有停止。18時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脫硫劑后,現場作業人員加水對脫硫劑管路和泵進行沖洗。18時8分左右,靠近脫硫劑注入部位的輸油管道突然發生爆炸,引發火災,造成部分輸油管道、附近儲罐閥門、輸油泵房和電力系統損壞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導致儲罐閥門無法及時關閉,火災不斷擴大。原油順地下管溝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勢蔓延。事故造成103號罐和周邊泵房及港區主要輸油管道嚴重損壞,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經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在“宇宙寶石”油輪已暫停卸油作業的情況下,輝盛達公司和祥誠公司繼續向輸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強氧化劑的原油脫硫劑,造成輸油管道內發生化學爆炸。事故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分析中。這起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大火持續燃燒15個小時,事故現場設備管道損毀嚴重,周邊海域受到污染,社會影響重大,教訓極為深刻。
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問題:一是事故單位對所加入原油脫硫劑的安全可靠性沒有進行科學論證。二是原油脫硫劑的加入方法沒有正規設計,沒有對加注作業進行風險辨識,沒有制定安全作業規程。三是原油接卸過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揮協調不力,管理混亂,信息不暢,有關部門接到暫停卸油作業的信息后,沒有及時通知停止加劑作業,事故單位對承包商現場作業疏于管理,現場監護不力。四是事故造成電力系統損壞,應急和消防設施失效,罐區閥門無法關閉。另外,港區內原油等危險化學品大型儲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故險象環生的重要因素。
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切實加強危險化學品各環節安全生產工作
(一)嚴格港口接卸油過程的安全管理,確保接卸油過程安全。一要切實加強港口接卸油作業的安全管理。要制定接卸油作業各方協調調度制度,明確接卸油作業信息傳遞的流程和責任,嚴格制定接卸油安全操作規程,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接卸油過程有序可控安全。二要加強對接卸油過程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安全論證和安全管理。各有關企業、單位要立即對接卸油過程加入添加劑作業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凡加入有氧化劑成份添加劑的要立即停止作業。接卸油過程中一般不應同時進行其他作業,確實需要在接卸油過程中加入添加劑或進行其他作業的,要對加入添加劑及其加入方法等有關作業進行認真科學的安全論證,全面辨識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與罐區保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確保安全。加劑裝置必須由取得相應資質的單位設計、制造、施工。三要加強對承包商和特殊作業安全管理,堅決杜絕“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和違反勞動紀律)現象。接卸油過程環節多、涉及單位多,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安全事故。有關單位要增強安全意識,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強化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強對承包商的管理,嚴禁以包代管、包而不管。要采取有效措施杜絕“三違”現象,加強對特殊作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使其掌握相關的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確保安全生產。建立健全“三違”責任追究制度,依法查處瀆職責任。
(二)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各環節的安全管理。各地、各有關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第118次常務會議精神,全面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尤其要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安全管理與監督,進一步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持續深入地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嚴格做到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對重大隱患要實行掛牌督辦,跟蹤落實。當前,正值高溫雷雨季節,容易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各地要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督促有關企業進一步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設施的安全監控,特別是加強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切實落實責任,強化措施,保證安全生產。
(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合理規劃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布局。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訓,認真做好大型危險化學品儲存基地和化工園區(集中區)的安全發展規劃,合理規劃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布局,嚴格審查涉及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建設項目。同時,要組織開展已建成基地和園區(集中區)的區域安全論證和風險評估工作,預防和控制潛在的生產安全事故,確保危險化學品生產和儲存安全。
(四)切實做好應急管理各項工作,提高重特大事故的應對與處置能力。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廠區和儲罐區消防設施的檢查,督促各有關企業進一步改進管道、儲罐等設施的閥門系統,確保事故發生后能夠有效關閉;督促企業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加強專兼職救援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專項訓練,健全完善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加強政府、部門與企業間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建設,確保預案銜接、隊伍聯動、資源共享;加大投入,加強應急裝備建設,提高應對重特大、復雜事故的能力。各類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要認真研究分析本單位重大危險源情況,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檔案,加強監控和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監控系統,確保一旦發生險情,能夠迅速響應、快速處置。與此同時,要加強應急值守,完善應急物資儲備,扎扎實實做好應急管理各項基礎工作,切實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請各省級安全監管、公安部門在接到本通報后,及時轉發至本省(區、市)各級安全監管、公安部門和轄區內各有關企業。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公安部
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