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1年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1年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的通知
陜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1年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1年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渭南高新區、經開區,鹵陽湖、華山景區管委會:
《2011年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應急管理工作爭先創優的關鍵一年。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單位)要根據《2011年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的有關要求,結合實際,科學安排本地區、本部門(單位)2011年應急管理工作,狠抓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全面提升我市應急管理工作水平。
二○一一年一月六日
2011年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計劃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全市應急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及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以提高應急能力為核心,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深入推進以“一案三制”為核心的應急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全市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推進和諧渭南建設。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即將出臺的《陜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修訂《渭南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做好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和演練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觀摩活動,完善演練方式,不斷增強預案的實用性、可操作性。
3.完善應急聯動機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關應急響應措施,切實做好各類突發事件處置工作。
二、健全監測預警機制
1.對各類危險源、危險區域和因素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建立隱患排查信息數據庫,落實防范措施,及時排查事故隱患。
2.建立突發事件監測制度,完善監測網絡,擴大監測面,不斷提高監測水平。
3.建立突發事件預警制度,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手段,及時發布、通報預警信息。
三、加強信息報送工作
1.堅持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建立健全值班檢查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全市政府值班系統24小時聯系暢通。
2.規范信息報送工作,培訓值守人員,提高研判水平,及時、準確上報各類突發事件信息。對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程中失職、瀆職情況嚴格處理。
四、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1.繼續做好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培訓、演練工作。推動有關部門、單位建立應急救援隊伍人身保險制度。充分發揮應急管理專家組的作用。
2.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調撥制度,出臺《渭南市應急物資征用辦法》。
3.完成渭南城區及各縣市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在渭南城區新建1-2個應急避難場所,制定市朝陽公園應急避難場所管理辦法。
4.健全應急保障資金投入和撥付、監管制度,加強應急隊伍和相關單位應急設備和裝備配備。
五、加快建設應急平臺
1.大力推進市政府應急平臺建設。落實建設資金,建成市級移動應急平臺,完成現有應急指揮場所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市政府應急平臺一期建設任務。
2.加強全市應急平臺建設的指導。確定1個縣(市、區)開展縣級應急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加快專業應急平臺建設。
六、做好應急科普宣教工作
1.拓寬培訓途徑。舉辦第二期縣處級領導干部應急管理培訓班,提高領導干部的應急決策和指揮能力。對各級應急管理干部進行業務培訓。
2.深入開展宣傳活動。建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基地。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周等活動。通過省應急管理網站、市政府門戶網站,加大應急管理知識宣傳力度。繼續推進《陜西省公眾應急指南》進家庭活動。
七、強化基層應急管理工作
1.健全應急管理體制。繼續加強縣級政府及市直部門應急管理辦事機構建設,充實人員,明確職責,完善工作制度,充分發揮作用。
2.深化基層應急管理示范點建設。指導、督促各縣、市、區按照“四進五有”要求,抓好鄉鎮、社區(村)、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的應急管理,建設12個市級應急管理示范點,總結推廣示范點的經驗,帶動基層應急管理上水平。
八、編制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
成立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由市應急辦會同有關單位,2011年 7月前完成編制工作,確定應急重點建設項目。
九、完善區域合作機制
建立健全信息通報、聯合演練、資源共享、聯合培訓、學習交流機制,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地市的應急合作與交流。與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市建立應急管理聯動機制。
十、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從2011年開始,在全市應急管理系統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年初市政府印發應急管理工作任務,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做好年度工作安排,市應急辦加強督促檢查,推進工作落實。出臺《渭南市應急管理工作考核辦法》,按照客觀公正、民主科學、注重實效的原則,依據辦法對縣市區政府及市政府工作部門進行考核,通報考核結果,表彰先進,并將考核情況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