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廣東省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廣東省水利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廣東省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廣東省水利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財政廳2012年8月8日以粵水移民〔2012〕22號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我省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計劃項目管理,妥善解決小型水庫移民生產生活存在的突出困難,根據《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國發〔2006〕17號)和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2006〕115號)有關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小型水庫是指總庫容在10萬(含10萬)立方米以上、1000萬(不含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水庫。
第三條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范圍為我省境內農村安置的小型水庫移民,即:2006年6月30日前已搬遷,經省政府批準核定的水庫移民現狀人口;2006年7月1日以后搬遷的水庫移民原遷人口。
轉為非農業戶口和跨省安置的小型水庫移民不納入后期扶持范圍。
第四條 本辦法所指后期扶持資金,是根據《省財政廳、水利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粵財綜〔2009〕129號)的規定,由省通過提高省級電網公司在我省區域內全部銷售電量(扣除農業生產用電)的電價征收的后期扶持基金,以及各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后期扶持基金。
第五條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補助標準和期限。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600元;扶持期限為:2006年6月30日前搬遷的小型水庫移民現狀人口,自2006年7月1日起扶持20年;2006年7月1日以后搬遷的小型水庫移民原遷人口,自完成搬遷之日起扶持20年。
第六條 小型水庫移民人口核定與后期扶持資金分配。2006年6月30日前已搬遷的現狀人口由省水庫移民工作局組織各市、縣核查,報省政府一次核定,不再調整。2006年7月1日后新建小型水庫移民原遷人口,由各市、縣每年核定一次,經省水庫移民工作局復核后報省政府批準。省財政以省政府核定或批準的小型水庫移民人數為依據,分配后期扶持資金到各地級以上市。
第七條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按照總體規劃、一村一策、分步實施的原則統一實行項目扶持。具體為:統籌前10年后期扶持資金的60%(即3600元)用于移民住房改造;統籌前10年后期扶持資金的40%(即2400元)由村統籌用于移民村道路、飲水安全、供電、小型農田水利、通信、生態與環境保護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小型水庫移民后10年的后期扶持資金計劃項目管理屆時視實際情況再行確定。
第八條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項目管理實行分級負責制。縣級政府是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的責任主體,其水庫移民主管部門負責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項目規劃、計劃的編制和組織實施。各地級以上市政府及其水庫移民主管部門負責對所轄縣(市、區)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項目的審批、指導和監督管理。省水庫移民工作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省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關政策的制定和資金項目實施的檢查指導與稽察。
第二章 年度項目計劃的編制、申報與審批
第九條 經地級以上市政府批準的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規劃,是編制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年度項目計劃的基礎和依據。
第十條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計劃由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項目計劃的提出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進行,項目選擇須經移民村(自然村、組)按程序進行民主決議,并向當地鄉鎮政府提出申請;鄉鎮政府向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提出申報;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根據下達的后期扶持資金總量額度,綜合所屬各鄉鎮上報項目申請情況編制年度項目計劃。
第十一條 編制年度項目計劃應按照一村一策、整村推進的扶持方式,優先安排小型水庫移民危舊房改造項目和村內供水、供電、排水、道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按照一村一策、整村推進扶持方式完成住房改造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地級以上市,后期扶持工作轉入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發展規劃的實施。
第十二條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年度項目計劃編制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內容、投資預算、質量標準、完成時限等要素。
第十三條 小型水庫移民住房建設(改造)及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以下原則安排:
(一)以移民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由地級以上市統籌安排后期扶持項目和資金。對于項目扶持危房和泥磚房比例大、移民群眾積極性高、自籌資金落實的自然村,原則上優先安排扶持項目和資金。
(二)凡實施一村一策、整村推進項目扶持的移民村,按照核定的移民人口基數,每人一次性補助建房資金3600元,直接發放到戶;其余2400元后期扶持資金發放到村,由村統籌專項用于平整宅基地和村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發展移民生產等。
(三)對分散安置的移民戶,按每人3600元的標準一次性補助到戶,用于移民個人進行住房改造;其余2400元后期扶持資金可用于移民發展生產。
(四)對已自建和自購房屋的小型水庫移民,按每人3600元的標準一次性發放到戶,用于移民房屋維修。對確因經濟困難不能參加由村統一組織建房的移民戶,按每人3600元的標準一次性發放到戶,用于移民舊房改造。對自建、自購房屋和自行組織舊房改造的移民,其余2400元后期扶持資金由村統籌用于村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小型水庫移民五保戶住房改造原則上不再單獨建房,可通過安排入住農村五保供養機構,或整合有關部門補助的建房資金在村內統建住房等方式妥善解決。通過統建住房方式解決的,按人均30平方米住房標準安排。
第十四條 年度項目計劃的申報與審批。
各地級以上市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改革部門審批所屬縣級(含省直管縣、市、區)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年度項目計劃。具體為: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應于每年1月底前,將年度項目計劃報地級以上市水庫移民主管部門進行審查;地級以上市水庫移民主管部門自收到年度項目計劃之日起3個月內,會同同級發展改革、財政等有關部門,可聘請有相關技術咨詢資質的單位組成專家組進行咨詢評審,并根據評審意見進行審批和下達年度項目計劃和資金;同時,將年度項目計劃報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及省水庫移民工作局備案。
第十五條 經地級以上市批準的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年度計劃項目,必須通過“廣東水工程移民網”錄入“廣東水庫移民動態監管地理信息應用系統”,并將后期扶持資金計劃項目上網公示,接受水庫移民群眾及社會公眾的監督。
對不按要求將計劃項目登錄上網公示的市、縣,省水庫移民工作局將視情況通報全省,并責令限期改正。
第三章 移民村建設的基本要求與標準
第十六條 移民新村建設要符合當地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妥善處理宅基地的權屬問題。集中建設移民安置點,建設前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勘測單位進行地質勘探和危險性評估,嚴禁在可能存在地質安全隱患的區域建設移民安置點。
第十七條 小型水庫移民建房實行“一戶一宅”。房屋宅基地面積原則上限定為每人18平方米。平原地區和城市郊區每戶建房占地面積不得超過80平方米,丘陵地區每戶建房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20平方米,山區每戶建房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50平方米。
第四章 項目實施與管理
第十八條 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年度計劃的實施。移民建房或住房改造必須符合移民村統一規劃,由移民本人或其委托的工程隊承建。因特殊原因確需由移民村統一建設的,必須按程序經三分之二以上戶主簽名同意后方可實施。移民村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必須在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監督下,由移民村三分之二以上戶主按程序選出的代表負責實施。
單個項目造價在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應按照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監理制進行項目實施管理。
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簽訂規范制式合同書,并附工程預(決)算明細表。
第十九條 項目管理費用的安排。地級以上市、縣(市、區)的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所需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項目前期工作經費、規劃設計費、建設監理費、實施管理和驗收費等費用按國家行業規定標準在項目成本費用中列支。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年度項目計劃咨詢評審費按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總額的0.5%控制;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可根據實際需要組織移民干部培訓,費用按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總額的0.3%控制。以上兩項費用在本級水庫移民專項資金中安排,或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
第二十條 各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應加強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和管理。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或所屬鄉鎮政府應會同項目實施單位委托有質檢、監理資質的單位對移民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跟蹤檢查和質量監控,重點檢查監管工程質量、資金使用、項目規模控制等。對發現的問題應立即進行整改,對違規并拒不糾正的項目施工單位和業主應責令停工,停止撥付資金;對造成嚴重質量隱患的施工單位及相關人員要依法追究責任。項目完工后要及時按程序組織工程驗收,嚴格工程決算和資金撥付。
第二十一條 移民村年度項目計劃實施完成后,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應向地級以上市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地級以上市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和有關專家對年度項目進行驗收。年度項目完成指標和驗收結論等相關數據,應通過“廣東水工程移民網”錄入“廣東水庫移民動態監管地理信息應用系統”相應數據庫并從網上逐級上報。省水庫移民工作局對年度項目計劃實施情況適時組織抽查和稽察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
第五章 資金的撥付與監管
第二十二條 各地級以上市財政部門應根據批準的所屬各縣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年度項目計劃和分配的資金總量,在年度項目計劃批準之后15個工作日內,將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撥付到縣級財政部門。
補助移民建房的資金,在房屋主體工程動工時和完工后由縣級財政部門分兩次直接撥付到移民個人帳戶;移民自然村統籌用于村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按項目合同規定和工程進度直接撥付到移民村或項目實施單位帳戶。項目決算書和決算明細表缺失或不全的,不得撥付資金。
第二十三條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不得超范圍、超標準安排扶持項目。各級監察、財政和審計部門應定期對后期扶持資金使用、撥付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各地級以上市財政和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應于每年2月底前,將上年度后期扶持資金使用情況分別報省財政廳和省水庫移民工作局。
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實行專賬管理,縣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必須為每個移民村建立分年度分項目臺帳(具體到戶到人),明晰資金撥付流程和手續,保留相關憑證并整理歸檔,并以適當形式向移民公開后期扶持資金使用情況。
第二十四條 各級水庫移民主管部門每年2月底前,應將上年度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年度項目計劃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同時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
第六章 優惠政策措施
第二十五條 各級發展改革、教育、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衛生、扶貧、廣播電影電視等部門應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委《關于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通知》(發改農經〔2010〕2978號)有關要求,幫助解決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優先安排下達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交通、水利、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就業培訓、社保醫保等項目建設資金。
國土資源管理、住房城鄉建設和房管等部門應按各自職能優先辦理水庫移民村建設用地的手續,指導、協調移民村選址用地等工作,并按規定對水庫移民村建設費用給予減免優惠。
對于確實難以完成危房(泥磚房)建設、改造的小型水庫移民低收入家庭,市、縣可出臺政策給予傾斜扶持,也可采取鼓勵由移民貸款、政府貼息,以及經移民村群眾評議并經村民委員會認定后給予適當建房特困補助的方式解決。貸款貼息和建房特困補助所需資金,從各級財政安排的水庫移民專項資金中安排。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省農(林)場、華僑農場等小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的實施管理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市、縣和其他小型水庫移民的管理單位可依據本辦法,結合本地、本單位的實際制訂實施細則,報省相關部門備案。
第二十七條 以往相應政策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由省水庫移民工作局負責解釋,自頒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