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電子注冊辦法(試行)》的通知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電子注冊辦法(試行)》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電子注冊辦法(試行)》的通知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電子注冊辦法(試行)》的通知
教職成[2014]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現將《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電子注冊辦法(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教育部
2014年11月15日
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學籍電子注冊辦法
(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適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治理能力,完善中等職業教育制度體系,保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人才培養質量,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及相關規章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含各類跨階段學習形式的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生。
第三條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通過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學生系統)為每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建立學籍電子檔案。學籍電子檔案和學籍紙質檔案基本信息一致。
學生學籍號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按照學校(機構)人員基礎信息代碼編制規則生成,一人一號,終身不變。
第四條 學生系統建設、維護、使用實行分級負責,國家宏觀指導、省級統籌、屬地管理、學校負責的管理制度。
第五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宏觀指導各地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電子注冊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建設學生系統和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數據庫(以下簡稱學生數據庫),制訂相關技術標準和實施辦法。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本行政區域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電子注冊管理工作,制訂學籍電子注冊管理實施細則,指導、監督、檢查本行政區域內各地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電子注冊管理工作;按照國家要求建設學生系統運行環境和學生數據庫,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和數據實時交換與更新;作為學籍主管部門指導其直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籍管理工作并使用學生系統進行相應管理。
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地(市),并督促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落實國家和本省(區、市)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電子注冊管理的各項規定和要求;指導、監督、檢查本行政區域內所轄中等職業學校使用學生系統做好學生學籍電子注冊管理工作;作為學籍主管部門指導其直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籍管理工作并使用學生系統進行相應管理。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所屬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籍電子注冊管理工作;督促中等職業學校使用學生系統做好學生學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為學籍電子注冊的實施主體,負責應用學生系統對按照國家規定錄取的學歷教育學生學籍的取得、異動和畢(結)業進行在線審核、維護、數據備案和網上查詢。
第二章 新生學籍電子注冊
第六條 新生辦理入學手續后,學校應在20個工作日內通過學生系統為其建立學籍電子檔案。中等職業學校新生秋季學籍電子注冊截止日期為當年11月20日,春季學籍電子注冊截止日期為當年4月20日。
第七條 學校注冊新生學籍時,對之前在其他教育階段取得學籍的學生,直接接續學籍電子檔案,并按學生系統要求補充學籍所需其他信息。
第八條 新生學籍電子注冊之前,國家和省級學生系統自動在全國不同教育階段學生數據庫中對新建學生學籍信息進行查重,對信息重復的學生暫不予注冊。
第九條 學校和學籍主管部門經學生系統對學生學籍電子注冊信息進行審核,并通過身份證信息認證后,學生獲得正式學籍號。
第十條 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在校生不得同時注冊和擁有多個學歷教育學籍。不得以虛假信息建立學生學籍。
第十一條 無法通過學生系統完成學籍電子注冊的,由學校在學生系統中發起修改或佐證學籍電子注冊申請,上傳證明材料,經學籍主管部門核準通過且無爭議的學生予以注冊;對重復注冊且雙方學籍主管部門都核準通過的,提交雙方共同上級學籍主管部門審定。
第三章 在校生學籍電子注冊維護
第十二條 在校生學籍電子注冊維護包含新學期學籍電子注冊、學籍異動(含留級、轉學、轉專業、轉學習形式、休學、復學、退學、注銷、死亡等)和學生信息變更。學校和學籍主管部門要應用學生系統辦理相關業務,維護學籍電子信息,并將證明材料歸入學生學籍檔案。
學生離校的,學生學籍電子檔案應按相關規定辦理。學校合并的,學生學籍電子檔案移交并入的學校管理。學校終止辦學或撤銷的,學生學籍電子檔案管理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辦理。
第十三條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從入學起至畢業,每學期要進行學籍電子注冊。在校生每學期學籍電子注冊在開學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
第十四條 學生在中等職業學校之間轉學的,由轉出學校通過學生系統發起轉學申請,上傳證明材料,轉出學校、轉入學校和雙方學籍主管部門應分別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核辦手續。跨省轉學,由轉出學校和轉入學校報雙方省級學籍主管部門備案。
學生在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中學之間轉學的,由轉入學校發起申請,轉入、轉出學校和雙方學籍主管部門應分別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核辦手續。
第十五條 辦理學生留級、轉專業、轉學習形式、休學、復學、退學、注銷、死亡等學籍異動業務時,由學校在學生系統啟動相關業務辦理程序,上傳證明材料,學校和學籍主管部門須依次在10個工作日內核辦完成。
第十六條 學生個人信息變更,學校在學生或監護人按有關規定提供相應證明后的10個工作日內,通過學生系統啟動信息變更手續,上傳證明材料,學校和學籍主管部門須依次在10個工作日內核辦完成。
第十七條 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招收的學生,在就讀學校進行學籍電子注冊。學生從就讀學校進入聯辦學校學習,按轉學程序辦理。
第四章 學生畢(結)業檔案維護
第十八條 在學生離校前20個工作日內,學校應通過學生系統辦理完成學生畢業或結業,按相關規定歸檔并永久保存畢(結)業學生學籍電子檔案。
第十九條 學生系統根據學生畢(結)業信息自動生成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證書內容包括: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學籍號、學習起止年月、專業(專業技能方向)、學制、學習形式、照片、畢(結)業、學校名稱、畢(結)業日期等。證書編號的具體生成規則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另行制訂。
第二十條 結業學生三年內通過考試考核符合畢業條件,學校可準許其畢業,并及時在學生系統中更新學生相關信息,畢業時間為學校同意其畢業的時間。
第二十一條 學歷證書遺失不予補辦,可由學籍主管部門依據學生系統的學籍電子檔案出具學歷證明書。學歷證明書與畢業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章 信息服務
第二十二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學生系統,建立學歷信息查詢網站,為學生和社會提供查詢公益性服務。
第二十三條 學生可免費查詢本人學籍電子檔案,社會其他部門及個人可依據學生提供的相關信息對學生學籍檔案進行查詢、驗證。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強化管理與服務。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為學生學籍電子注冊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依托學籍管理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配備學籍管理人員和技術支持服務人員,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機制,落實系統培訓、運行維護、技術支持等經費。學籍管理人員和技術支持服務人員應當實行先培訓后上崗,并保持相對穩定。
第二十五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政策、規范和技術標準,統一規劃建設覆蓋機房、網絡、主機、應用、數據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建立安全組織機構,制定明確的安全崗位職責,制定可落實的安全管理、安全運行維護、數據使用與保護等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學生系統及學生學籍數據安全。不得以任何形式公開展示、發布或分發學生個人信息,不得用于營利性活動。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的,一經查實,追究有關人員和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一)以虛假信息注冊學籍的;
(二)因管理不善造成學生信息違規變更的;
(三)泄露或將學生信息用于非法目的的;
(四)違反本辦法的其他行為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港澳臺學生、外籍學生或無國籍學生的學籍電子注冊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八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辦法結合實際需要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并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