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江蘇省泰州市人大常委會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6年8月30日泰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
2011年至2015年,我市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順利實施,獲得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市稱號,法治宣傳教育在推進法治泰州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市委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工作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6-2020年)》,扎實推進法治泰州建設,切實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充分發揮法治在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泰州中的保障作用,繼續保持法治宣傳教育全國領先地位,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省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結合本市實際,決定從2016年至2020年在全市公民中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特作決議如下:
一、突出憲法教育,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1.將憲法作為宣傳教育的重中之重。持續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實施憲法宣誓制度,組織開展“12·4”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推動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2.深入學習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法律基本知識。結合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四個名城”建設、開展三大主題工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
3.加強地方性法規的宣傳教育。隨著地方立法常態化,采用多種形式,強化地方性法規的宣傳教育,使法規條例入腦入心,得到有效執行。
二、明確教育重點,推動全民學法守法用法
4.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市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治宣傳教育,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法治素養。
5.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學法守法用法。突出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始終把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嚴格執法作為關鍵,將法治教育納入干部培訓總體規劃,重視黨員領導干部黨內法規條例學習教育,實施領導干部任前法律考試制度,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的能力,將領導干部學法守法用法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各級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普遍設立公職律師。
6.夯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基礎。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設置法治知識課程,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健全法治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依托基層法庭、檢察室、司法所和村(社區)等,加強對重點青少年群體的法治宣傳教育。將每年9月份定為“泰州市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月”。
7.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治教育。突出企業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風險防控法治教育,培育企業誠信守法理念,增強在安全生產、生態建設、慈善公益等方面的社會責任。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管理人員的法治培訓。
8.重視新市民學法用法工作。針對農村進城務工等群體,堅持“誰用工誰負責”,落實主體責任,在新市民集中的村(社區)、規模以上企業等建立有教員、有場地、有制度、有計劃、有教材的“五有”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推進新市民法治宣傳教育制度化、常態化。
三、加大創新力度,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實效
9.積極打造法治宣傳教育的載體和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數字電視等新興媒體的作用,打造“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視頻、客戶端)普法載體,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和“法治宣傳全屏計劃”,建設法治宣傳教育云平臺,逐步實現法治宣傳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10.充分發揮專業隊伍的骨干作用。提高司法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嚴格實行司法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運用典型案例,開展生動直觀的法治宣傳教育,使立法、司法、執法、法律服務過程成為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
11.開展多元化的普法活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加強普法講師團、志愿者隊伍、社會組織建設。鼓勵群眾自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普法活動。持續、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家庭活動。
12.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倡導德法同行,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入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法治創建活動,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13.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把法治文化建設納入文化名城建設體系,推動法治文化與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將法治元素融入城鄉建設規劃體系,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鞏固法治文化陣地,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放大法治文化品牌效應,滿足人民群眾的法治文化需求。
四、健全保障機制,推進“七五”普法規劃和決議順利實施
14.健全法治宣傳教育體制機制。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部門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體制機制,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堅持“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負責”,強化領導干部、職能部門、大眾傳媒以及其他社會力量的普法責任。
15.健全法治宣傳教育專項經費動態增長機制。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法治宣傳教育事業給予公益性投入,積極利用社會資金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16.加強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組織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強化工作保障,做好中期檢查和終期評估,并及時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充分運用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代表視察、專題調研、專題詢問等形式,加強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監督檢查,保證“七五”普法規劃和本決議得到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