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

    1. 【頒布時間】2017-4-12
    2. 【標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
    3. 【發文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6. 【法規來源】http://www.enshi.gov.cn/2017/0421/551501.shtml

    7. 【法規全文】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已經2017年4月10日第八屆州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州 長 劉芳震

    2017年4月12日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名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地名管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需要,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湖北省地名管理辦法》,結合本州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州行政區域內地名的命名與更名、標準地名的使用、地名標志的設置與管理等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地名及管理范圍是:

    (一) 行政區劃名稱,包括州、縣(市)、鄉鎮、街道辦事處名稱;

    (二) 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包括山、河、湖、峽、泉、溪、洞、灘、水道、地形區等名稱;

    (三) 居民地名稱,包括道、路、街、巷、居民住宅區、工業區、開發區、樓群(含樓、門號碼)、集鎮、社區、建制村、自然村(寨)等名稱;

    (四) 專(行)業部門使用的具有地名意義的名稱,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橋梁、隧道、索道、水庫和各類臺、站、港、場、碼頭和名勝古跡、紀念地、公園、廣場、文化和體育場館、企業事業單位等名稱;

    (五) 人工建筑物名稱,包括大型建筑、高層建筑主樓(含地下室)10層以上的綜合性辦公、商住大樓和大型商場以及公共設施(含廣場、綠地、城、中心)等名稱。

    第四條 加強少數民族特色地名保護,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特色鮮明的地名進行普查,做好資料收集、整理、建檔和保護工作。

    第五條 民政部門是地名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地名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的地名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 貫徹執行關于地名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負責地名管理日常工作;

    (二) 負責編制地名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

    (三) 負責本轄區各類地名命名、更名的申報、審核、備案、報批,公布標準地名,頒發《地名使用標準書》;

    (四) 推行地名標準化、規范化,監督、檢查地名的使用;

    (五) 管理地名檔案,編輯、審定、出版有關地名圖、書、錄(冊)等資料,開展地名咨詢服務等。

    第六條 各級發改、財政、住建、規劃、公安、工商、國土資源、交通運輸、旅游、民宗、新聞出版等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地名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做好轄區內的地名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地名的命名與更名

    第七條 地名規劃應與城鄉建設規劃同步進行、有機結合。住建、規劃部門在編制、修訂建設規劃時所提出的各類地名名稱,應經地名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后,方可列入建設規劃。

    編制或修編城市總體規劃、鄉鎮規劃、村莊規劃以及各項專業規劃涉及地名的,應當征求地名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八條 地名的命名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 符合城市規劃和地名規劃,反映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二) 用字規范,含義健康,使用方便,避免使用生僻字,漢字字形、字音和少數民族地名的用語應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三) 地名應當由專名和通名兩部分組成,不得單獨使用專名詞組或者通名詞組作地名;

    (四) 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使用國家領導人名字、外國人名和外國地名作地名;

    (五) 本州鄉鎮和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域名稱,一個鄉鎮內社區和建制村的名稱,一個縣(市)內道、路、街、巷、居民住宅區、建筑物名稱,州內著名的和重要的自然地理實體名稱,不應重名,并避免同音;

    (六) 鄉鎮、街道辦事處一般應以鄉鎮人民政府駐地和街道辦事處所在街巷名命名;

    (七) 新建和改建的城鎮道、路、街、巷、居民區應按照規范化的要求予以命名。

    第九條 城鎮道路、街巷、居民住宅區、人工建筑物地名,其通名應當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一) 應當與道路、住宅區和建筑物(群)的建設等級、建筑規模、功能形態、所處環境等相一致;

    (二) 除使用歷史地名命名外,禁止同類通名重復使用;

    (三) 如無明確歷史依據,不得使用“皇”“帝”“御”等帶有封建王權色彩的字詞;

    (四) 道路分段指稱的具體形式為:使用同一專名,以方位詞相區別;方位詞應當置于專名之后、通名之前;走向相平行或不相連的兩條道路,如需采用同一專名,不得采用道路分段指稱的命名形式,而應當采用方位詞置于專名之前的命名形式;

    (五) 住宅區通名一般為“園”“苑”“莊園”“別墅”“山莊”“新村”“公寓(寓)”“院”“筑”“居”“廬”“軒”“榭”“庭”“閣”“家”“舍”“宅”等。通名前可以添加簡約、貼切的修飾詞;

    (六) 建筑物(群)通名一般為“大廈(廈)”“大樓(樓)”“廣場”“中心”“城”“街區”等;

    (七) 住宅區、建筑物(群)地名通名不得使用“國”“邦”“郡”“府”“州”“市”“區”“縣”“鎮”“鄉”等歷史、現今行政區域地名通名和“島”“洲”“灣”“湖”“門”等自然、人文地理實體地名通名。避免使用名實不符、易產生歧義的詞語作通名;

    (八) 較大規模的住宅區、建筑物(群)地名,可以以道路、河道等為界,遵循門牌編制規則,以數序詞或方位詞為標識分設;

    (九) 主要道路通名的適用范圍和技術規范為:

    1. 大道:指寬度(包括人行道,下同)40米以上,長度在2000米以上的道路;

    2. 路(大街):指寬度40米以下30米以上,長度在1000米以上的道路;

    3. 街:指寬度在30米以下10米以上,商貿較繁華的道路;

    4. 巷:指寬度在10米以下的路段。

    (十) 主要住宅區通名的適用范圍和技術規范為:

    1. 新村:用以命名建筑物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區;

    2. 花園、苑:用以命名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綠地或人工景點面積為總占地面積30%以上,環境良好的居民住宅區;

    3. 山莊:用以命名依山而建、環境幽雅、建筑樓群相對集中,具有一定規模的居民住宅區;

    4. 別墅:用以命名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有相當的綠地面積、以低層住宅樓為主,建筑規格較高的住宅區;

    5. 公寓、新寓:用于命名高層住宅樓或多幢住宅樓群。

    (十一) 主要建筑物(群)通名的適用范圍和技術規范為:

    1. 大樓、大廈:指具有地名指位意義的單體高層建筑物,用以命名古城區范圍地面建筑高5層以上、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新城區范圍地面建筑高10層以上、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高層建筑物;

    2. 商廈:用以命名以經商為主,辦公為輔的高層或較大型建筑;

    3. 城:指具有商業經營、娛樂、餐飲、商住等綜合性多功能的較大型建筑物;

    4. 廣場:主要用于城市中占地面積較大的公共場所、綠地,如用于大型建筑物通名,必須具有商用、辦公、娛樂、居住等多功能性,且室外整塊公共活動場地2000平方米以上(不包括停車場、道路);

    5. 中心:用于命名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以上或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在本城市內具備某種特定功能的建筑物(群)。

    建筑物(群)地名需要使用“國際”“世界”“亞洲”“中國”“中華”“中央”“全國”“湖北”“恩施”“硒都””等詞語的,建筑物(群)必須具有特定的產業功能,并經國家、省、州相關主管部門同意,經州人民政府批準后方可命名;

    未列入本條上述規定的通名,應當由州地名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經論證通過并制定、公布該通名適用范圍和技術規范后方可使用。

    第十條 各級地名主管部門應對照國家關于地名標準化處理的相關要求,對所轄區域內的不規范地名開展集中清理并研究制定過渡性解決辦法。

    第十一條 新建住宅區和具有地名意義的大型建筑物,建設單位在制定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前,應當將項目中涉及的地名報地名主管部門備案,地名主管部門對不符合命名規范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限期改正。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查新建住宅小區和具有地名意義的大型建筑物的設計方案時,應當核查是否具有地名主管部門關于地名的批準意見。

    第十二條 地名命名、更名的申報程序和審批權限:

    (一) 行政區劃地名,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程序辦理;

    (二) 社區、建制村、自然村、居民點、自然地理實體名稱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申報,經縣(市)地名主管部門審核,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涉及兩個以上縣(市)的,由縣(市)人民政府(聯合)上報,經州地名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州人民政府審批;

    (三) 城區范圍內的道、路、街、大型建筑物及其他居民地名稱,由縣(市)地名主管部門審核,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州府駐地恩施市城區范圍內的道、路、街、大型建筑物名稱由恩施市地名主管部門受理后,送州地名主管部門審核,報州人民政府審批;

    (四) 前項規定以外的建筑物名稱,由建設單位或業主申報,經縣(市)地名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跨縣(市)的,直接向州地名主管部門申報,經州地名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州人民政府審批;

    (五) 專(行)業部門使用的名稱,由專(行)業部門或有關單位在征求有關縣(市)人民政府或所屬地名主管部門意見后,報專(行)業主管部門審批。

    各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地名,需抄送上級地名主管部門備案;各專業部門批準的地名,抄送同級地名主管部門備案。

    禁止擅自進行地名命名和更名。

    第十三條 凡申報地名命名、更名的單位(部門),應提交書面申請,填寫地名命名、更名申報表,然后按地名命名、更名的審批程序和權限予以報批。

    第十四條 由于地形、地貌發生變化等原因而導致原地名的存在已無必要的,由地名命名、更名的審批機關按規定的權限和程序予以廢名。

    第十五條 地名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地名申報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報批決定。

    縣(市)人民政府應當自審批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將審批的文件報送州地名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章 標準地名的使用

    第十六條 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申報程序和審批權限,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專(行)業主管部門批準的地名為標準地名。

    第十七條 標準地名應當在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由批準機關向社會統一公告。

    第十八條 機關、團隊、部隊、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和個人,在以下范圍使用現行地名的,均應使用標準地名:

    (一) 公文、法律文書;

    (二) 公務活動、經營活動;

    (三) 各種出版物(包括書刊、報刊教材、地圖、電話號碼、郵政編碼、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等);

    (四) 各類地名標志牌及公共交通站牌;

    (五) 戶籍、工商、稅務、物價、土地、房產登記及各類證照等;

    (六) 規劃立項、報勘建筑、住宅區、開發區;

    (七) 標有現行地名的商標、牌匾、廣告、印章、證件、信封、信箋等。

    第十九條 申辦建設用地、規劃報勘、房產核價、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戶籍時,凡涉及使用地名或地名命名、更名的,應向規劃、國土、物價、住建、公安部門提交地名主管部門批準的標準地名文件或簽章,無地名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或簽章的,不予辦理。不得以工程名稱或擅自命名的名稱替代標準地名。

    第二十條 未經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或縣(市)地名主管部門批準,擅自命名、更名的名稱,均為非標準地名。不得在辦理戶籍、工商、土地、房屋產權登記中使用,也不得利用報刊、廣播、電視或其他形式公開宣傳和使用。

    第二十一條 凡公開出版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地名的出版物,均應報當地地名主管部門審核。出版后30日內將正式出版物報地名主管部門備案。

    本轄區內的行政區劃圖,應當經同級地名主管部門審核標準地名后方可印制。

    第二十二條 各級地名主管部門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收集、整理、保管好各類地名檔案資料,提供地名信息和咨詢服務。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地名標志,包括大型地名標志牌,交會路口地名導向牌,少數民族特色地名標志牌,道、路、街、巷牌,鄉鎮、村牌,居民區指示牌、門戶牌、樓棟牌、門室牌等。

    第四章 地名標志設置與管理

    第二十四條 下列各類地名標志,分別由有關部門負責設置、維護和更新:

    (一) 行政區域界位樁(牌),道、路、街、巷牌由地名主管部門負責;

    (二) 大型地名標志牌由承建單位負責并按程序報經縣(市)人民政府審定;

    (三) 交會路口地名導向牌、城市交通要道口的地名指示牌,居民區指示牌,門戶、樓棟、門室牌等由公安部門負責;

    (四) 公路(含公路橋、隧道)的由交通部門負責;

    (五) 鄉鎮內各類地名標志,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

    (六) 專業部門需要設置的地名標志,由專業主管部門負責。

    第二十五條 地名標志(含門戶牌、樓棟牌、單元牌、門室牌)的內容、規格和材料應當符合國家標準。

    第二十六條 城區范圍內的新區開發、舊城區改造等,建設單位在立項、規劃和報勘的同時,應向縣(市)地名主管部門呈報道、路、街、巷、門戶牌、樓棟牌、門室牌設置申請。其中州府駐地恩施市地名主管部門受理的道、路、街牌申請應按程序報送州人民政府審批。公安部門負責編排門戶、樓棟、門室牌號并統一制作和設置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制作和設置地名標志。

    第二十七條 地名標志設置經費按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 凡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包括辦公大樓、綜合性商住樓、營業用房、生產用房、居民住宅區等)的地名標志設置,屬工程配套項目,所需經費列入工程預算,由開發建設單位負責;

    (二) 屬于市政公共設施的城市道、路、街、巷地名標志設置、管理和維護費用,由地名主管部門按年度編制設置、更新計劃,所需經費由縣(市)財政列支;

    (三) 其他各類地名標志的設置、維護經費由設置單位或專業部門負責。

    第二十八條 地名標志屬于公共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保護的義務,不得涂改、玷污、遮擋、損毀。

    建設單位在施工中需要遷移地名標志時,應事先向地名主管部門或專業部門報告。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公開宣傳、使用未經批準的地名的,由地名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者,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規定,設置單位、管理單位未按照規定設置、維護、更新地名標志的,由地名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由地名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責令行為人賠償損失,并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三條 盜竊或故意毀壞地名標志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 久久偷看各类wc女厕 | 欧美精品人爱c欧美精品 | 毛片免费永久不卡视频观看 | 91视频天堂 | 97视频久久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男女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色黄大片在线视频 | 午夜两性试爱视频免费 |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操图 | 巴西一级毛片 | 国产黄色大片网站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 | 欧美多人三级级视频播放 | 黄色a一片 | 一级国产精品一级国产精品片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aaaa视频一区 | 亚洲欧美午夜 |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 欧美 中文 亚洲 高清 在线 |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 亚洲网站黄色 | 男女性关系视频免费观看软件 | 国产综合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 窝窝人体色 |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一级免费毛片 | 92精品国产成人观看免费 | 一级白嫩美女毛片免费 |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 久草在线视频首页 | 欧美三级网 | 欧美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 九草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