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推進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的決議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推進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的決議
江蘇省泰州市人大常委會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推進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的決議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推進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的決議
(2021年8月26日泰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
為深入貫徹中共泰州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打造全國領先的地標產業,推進泰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特作如下決議: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識。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是貫徹省委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產業增長極的重要舉措,是搶抓兩大國家戰略政策疊加機遇、應對區域競爭、制勝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于泰州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增強集聚輻射功能、激發經濟發展后勁與活力,必將產生深遠影響。全市上下要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強化“中國醫藥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國醫藥城”的共識,以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戰略定力和工作定力,合力擦亮泰州這一最具產業特色、最具比較優勢、最具未來競爭力的產業名片,奮力開創幸福泰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二、堅持規劃引領,明確發展目標。依據“十四五”規劃綱要,科學編制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規劃,集中力量發展醫藥產業,形成以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為龍頭、各市(區)各有側重、全市域競相發展的醫藥產業格局,打造泰州醫藥產業整體競爭優勢。醫藥高新區(高港區)作為泰州發展的“特區”、中國醫藥城的核心區,要搶抓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機遇,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科學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要聚焦“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目標,聚力打造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努力成為現代產業新高地、科技創新新高地、對外開放新高地、民生幸福新高地,努力成為健康名城、幸福泰州的“引領區”和“示范區”。
三、強化創新驅動,促進成果轉化。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醫藥健康領域創新,建設泰州市科創中心,推動科技創新頭部企業在科創中心集中建設研發中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市場化投資建設運營科創平臺,支持臨床前藥物安全評價平臺(GLP)、臨床試驗平臺(GCP)等高端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平臺助推產業化的重要作用。著力推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資源精準對接,支持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和應用。
四、堅持產業為本,提升承載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緊扣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錨定產業創新集聚發展,致力推進原料藥綠色化、化學藥特色化、中成藥品牌化、生物藥規模化、醫療器械高端化、特醫食品標桿化。強化項目招引建設,加快引育龍頭型、旗艦型生物醫藥企業。大力發展科技型成長型企業,促進企業集聚,推進技術改造,實現轉型發展。完善園區功能,優先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家級原料藥基地,創建國家藥品進口口岸城市,推動相關服務性部門在園區入駐。推進產城融合,提升與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相配套的城市承載能力。
五、優化發展環境,完善保障體系。加大政策創新支持力度,制定出臺量身定制的“一攬子”專項扶持政策,積極推動全國、全省自貿區成功經驗在中國醫藥城復制推廣、聯動創新。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機制,實施人才家園工程,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團隊,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本地高校加快相關醫學專業學科建設,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和經驗傳承。土地指標重點傾斜,支持園區重大項目落地,探索產業項目定制化用地模式,保障產業發展空間。加大資金扶持,完善投融資體制,做大做強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推動優質企業掛牌上市,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發展。深化園區改革,完善落實容錯糾錯工作機制,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審批流程再造,搭建審批綠色通道,打造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和企業有獲得感的營商環境。
六、匯聚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充分發揮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建設發展委員會作用,統籌全市醫藥產業發展工作;放大部省共建優勢,構建高效對接工作機制。全市各級人大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作為、履行職責。加強立法工作,為中國醫藥城建設提供法制保障。依法作出決定決議,確保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共同意志。正確有效監督,推動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各級人大代表要積極獻真言、謀良策、支實招,主動助力中國醫藥城建設。各級政府、園區管委會要扛起責任使命,落實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舉措,推動中國醫藥城建設。各級相關部門要主動服務,為中國醫藥城發展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各級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依法履行職責,為中國醫藥城建設保駕護航,合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全市各界要充分發揚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中國醫藥城建設,形成共謀、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市政府要將本決議實施情況每年向市人大常委會作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