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著力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決定
孝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著力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決定
湖北省孝感市人大常委會
孝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著力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決定
孝感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著力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決定
(2021年6月24日孝感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
為了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著力構建“主城崛起、兩帶協同、孝漢同城、多元支撐”的區域發展布局,全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于著力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情況的報告》。根據孝感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關于孝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要求,現就著力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作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十四五”時期是湖北省委推進“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關鍵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孝感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孝感面臨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漢江生態經濟帶、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戰略機遇。隨著省委“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的全面展開,孝感將迎來一個機遇疊加的發展時期。孝感市全面對接省委發展定位,提出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的戰略定位,充分彰顯依托武漢、服務武漢、融入武漢、加快孝感發展的堅定信心和決心。經過多年發展積累,我市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發展質效明顯提升、城鄉面貌明顯變化、改革開放明顯加快、民生福祉明顯改善,尤其是重大項目建設的強力推進,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在新的發展階段實現新的跨越。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把市委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是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謀劃和推動孝感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全市上下要充分認識優化區域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變化新要求,樹立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全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推動孝感高質量發展。
二、明確目標任務,加快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具體實踐
突出“主城崛起”。 健全完善推進“主城崛起”體制機制,圍繞審批、執法、服務等重點事項,落實“三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堅持市區一體,推動形成以孝南區、孝感國家高新區、市臨空經濟區為龍頭的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和市域經濟核心增長極,帶動全市各地競相發展。支持孝感國家高新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軍民融合示范區、產城融合引領區;支持孝南區打造中國衛生用品之都,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華中綠色食品產業集聚區;支持市臨空經濟區建成孝漢“同城化”核心區、高端臨空產業聚集區、文化與生態交融新城區。加快城市擴容提質,堅持“東進、南拓、西聯、北延”,形成主城區高速外環線。加快東城新區、南城新區發展,推動老城區、東城新區、南城新區、臨空經濟區有機融合。加快海綿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治污截污等項目建設,逐步形成功能完備、產城一體、生態宜居、形象美好的城市。深入開展“五城同創”,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
強化“兩帶協同”。立足縣域特色,優化產業布局,突出產業支撐,全力打造以漢川、應城、云夢、安陸為主體的漢江經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和以大悟、孝昌、雙峰山旅游度假區為主體的大別山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帶,重點推動漢川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先進行列、鞏固提升全國“百強縣”位次,應城、云夢、安陸建成全省新的縣域增長點,大悟、孝昌建成全省山區經濟強縣、綠色發展示范區,市雙峰山旅游度假區建成華中旅游重要節點,形成縣域經濟特色發展、鏈式發展、集群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格局。
推進“孝漢同城”。充分發揮孝感“一主之域、一圈之城、同城之地”地域優勢和“孝漢一家親”人文優勢,對照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實施意見、城市圈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等文件,主動加強與武漢市溝通對接,建立完善協同聯動推進機制,突出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共同謀劃推出一批孝漢同城化發展突破性舉措。做大做強產業對接載體,加快推進中國光谷孝感產業園、孝漢產業園、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孝感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川合作區等第一批孝漢共建園區、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共同打造“光芯屏端網”、汽車制造和服務等萬億級產業集群。發揮市臨空經濟區、孝南區、漢川市等對接武漢“橋頭堡”作用,統籌推進“大臨空”建設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努力在公共服務、政務服務、生態治理、社會治理等方面與武漢協同發力,使同城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兩地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
形成“多元支撐”。強化規劃支撐,完善市域國土空間治理,逐步形成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強化節點支撐,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開展“功能鎮區、和美鄉村、實力產業”三項行動,推動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打造孝感更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強化要素支撐,加強土地、資金、人力資源等要素組織調度和協調保障,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強化平臺支撐,充分發揮孝感國家高新區、市臨空經濟區、漢孝產業園、應城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云夢鹽化工循環產業園等平臺作用,形成市域范圍內平臺共享、園區共建、項目共招的良好態勢。強化動能支撐,激勵各層面干部人才動力,激發各行業各領域活力,激活更多優質市場主體潛力。
三、強化保障措施,形成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強大合力
全市各級政府要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增強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責任感。要細化工作方案,理順體制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確保思想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要構建統一高效的協同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整體合力。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要做實產業支撐,引導孝感企業與省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開展合作配套。要夯實項目載體,營造 “項目為王”濃厚氛圍,策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要優化營商環境,做實項目包保,打造全省一流投資和項目建設環境。要強化責任擔當,提高站位抓落實,解放思想,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全市各級監察委員會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找準服務保障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依法履行監察和審判、檢察職能,為扎實推進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全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履職、主動作為,為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要緊扣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重點領域、重點任務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對孝感區域發展布局實踐中的重大事項,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依法作出決定決議,保證黨委的重大決策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要圍繞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聚焦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群眾關注的熱點,突出發展中的短板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加大監督力度,改進監督方式,切實增強監督工作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各級人大代表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和橋梁紐帶作用,及時反映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幫助基層辦實事、解難事,為扎實推進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市廣大人民群眾是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實踐者和推動者,要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投身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新實踐。全市各級各類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做好所聯系服務社會群體的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構建孝感區域發展布局的強大合力。
著力構建“主城崛起、兩帶協同、孝漢同城、多元支撐”的區域發展布局,全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意義重大、使命光榮。全市各級國家機關和廣大人民群眾要在中共孝感市委領導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銳意進取,為孝感加快建成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