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0號)

    1. 【頒布時間】2021-8-11
    2. 【標題】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0號)
    3. 【發文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四川省眉山市人大常委會
    6. 【法規來源】http://www.msrd.gov.cn/info/1026/9258.htm

    7. 【法規全文】

     

    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0號)

    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0號)

    四川省眉山市人大常委會


    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0號)


    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40號)



    《眉山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已由眉山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于2021年7月6日通過,由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2021年7月29日批準,現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1年8月11日













    眉山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



    (2021年7月6日眉山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 2021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批準)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管理

    第三章 村容村貌治理

    第四章 生活垃圾治理

    第五章 廁所改造

    第六章 生活污水治理

    第七章 農業廢棄物治理

    第八章 文明鄉風建設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十章 附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眉山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眉山市行政區域內城市、鎮建成區以外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及其有關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指以農村規劃與建設管理、村容村貌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廁所改造與糞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業廢棄物治理、文明鄉風建設為主要內容,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規范、管理和監督的活動。

    第三條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堅持政府引導、村(居)民主體、多元投入、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則。

    第四條 建立市、區縣、鄉鎮街道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

    市、區縣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工作統籌協調機制,指導解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具體工作。

    依法設立的新區、園區應當在職責范圍內負責轄區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綜合協調、組織推動和監督管理。

    市、區縣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商務、環境衛生、交通運輸、衛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相關工作。

    第六條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依法召集村(居)民會議,制定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監督村(居)民保持環境衛生,開展人居環境治理。

    第七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鼓勵創新投融資方式,建立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經費保障機制。

    第八條 鼓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科學適用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提高治理水平。

    第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參與治理活動的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應當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公益宣傳和輿論監督。

    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回收、無害化處理等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知識納入學校、幼兒園的教育和社會實踐。

    第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揚和獎勵。

    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維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果,有權對損害農村人居環境的行為予以勸導、制止、投訴、舉報。

    有關部門在接到投訴舉報后應當依法及時調查處理。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管理



    第十二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規劃,并依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經批準后組織實施。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規劃應當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并與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等專項規劃相銜接。

    第十三條 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鄉規劃、村規劃。

    鄉村規劃應當統籌農業生產生活需要與傳統文化保護,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歷史文化資源,塑造富有鄉土特色的風貌環境,體現空間要素的多層次性。鼓勵有條件的鄉村開展規劃設計。

    第十四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環境指標、設施設備、生產經營、衛生保潔、便民服務、社會治安、人員流動等要素的智能化管理。

    第十五條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性投入資源的統籌,避免重復和不符合實際的基礎設施建設。

    提倡多村共建共享公共服務設施,節約集約利用投資和土地資源。

    第十六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下列基礎設施建設:

    (一)生活飲用水、電力、燃氣、通訊、排水設施;

    (二)公共廁所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污水處理設施;

    (三)道路、橋涵、水利、綠地、園林設施;

    (四)集貿市場、文化廣場、公共停車場(位)設施;

    (五)秸稈、農用薄膜、糞污、農用包裝物、病死畜禽的回收利用設施;

    (六)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有關的其他基礎設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結合實際擬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完成相關項目建設。鼓勵村(居)民自籌自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當符合國家、省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市、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審批、管理、監督職責。

    第十七條 政府建設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可以選擇以下運營維護方式:

    (一)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運營維護;

    (二)委托所在村(居)民委員會運營維護;

    (三)通過招投標、競爭性談判等公平競爭方式確定符合條件的單位運營維護。

    村(居)民自籌自建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可以由所有權人自行管理或者參照前款規定的方式運營維護。

    跨鄉鎮行政區劃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由區縣人民政府統籌,合理選擇運營維護方式。

    第十八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照《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責任區制度的相關規定,依法落實、強化監督。

    第十九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村(居)民委員會聘用專職或者兼職保潔員,建立健全保潔清運制度。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依法召集村(居)民會議,通過“一事一議”方式決定公共區域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的經費籌集方式和標準。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按時足額交納保潔清運費。

    第二十條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依法召集村(居)民會議,將下列事項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

    (一)村容村貌、生活垃圾、廁所糞污、生活污水、農業廢棄物治理的行為規范;

    (二)庭院內外環境衛生治理的行為規范;

    (三)文明鄉風建設的相關規范;

    (四)保潔、垃圾清運、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治理等費用的籌集和使用;

    (五)違反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處理辦法;

    (六)其他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有關的事項。

    第二十一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監督管理機制,完善日常巡查以及監督舉報制度,組織人員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公開舉報信箱和投訴電話;及時發現、受理并會同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查處相關違法行為,推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聘任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監督員。監督員應當及時勸阻、制止并報告損害人居環境的行為。

    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對農村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實施動態監測,并定期向社會公開監測信息。



    第三章 村容村貌治理



    第二十二條 鄉村建設應當注重整體風貌協調,體現鄉村特色。相關建設項目應當符合規劃,并依法履行審批手續。

    堅持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原則。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民居開展規劃設計應當依據保護規劃,重點保護區域內的古樹名木以及古橋、古街、古宅、古井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物、構筑物。

    第二十三條 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鄉村建設和自然環境有機融合的要求,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在道路兩側、河道沿岸、農田林網等公共區域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綠化工程,建設綠色生態鄉村。

    第二十四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結合傳統建筑風格和本地實際,編制農村住房建設通用圖集,供建房村(居)民免費參考和選用。

    農村住房建設通用圖集應當配套設計滿足需求的無害化衛生廁所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第二十五條 村(居)民應當自覺做好下列庭院內外保潔:

    (一)保持農具堆放間、倉房、畜禽養殖棚圈等建筑物、構筑物整潔完好;

    (二)清除殘墻斷壁、廢棄物;

    (三)整齊堆放生產工具、農用物資、生活用品、秸稈柴草;

    (四)有序停放車輛、農業機械。

    鼓勵村(居)民結合庭院經濟,開展房前屋后、庭院內外綠化美化。

    第二十六條 區縣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推進農村公路與村組道路、田間機耕道互聯互通,改善農村道路通行狀況。

    農村公路應當配套建設會車點、路燈、排水排污等設施,并做好路肩鋪裝。

    鼓勵村(居)民實施入戶道路硬化美化。

    第二十七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供水供電供氣、信息通信、廣播電視等公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架空線纜和桿架應當按照規劃逐步入地敷設或者采取隱蔽措施。

    市通信發展協調機構應當會同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加強通信項目協調,監督管線運營單位按照技術規范和方案建設施工,并采取多桿合并、明晰標識等方式架(敷)設各類管線,統籌推進相關設施共建共享。

    管線運營單位應當定期開展管線清理維護,確保管線桿架安全、整齊、美觀。

    第二十八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推廣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和技術推廣。鼓勵村(居)民使用節能液體燃料汽化爐、省柴節能灶等產品。

    市、區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推廣應用新能源照明裝置,分批推進鄉村公共空間照明亮化。

    第二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推進城鄉統籌區域集中供水,減少分散供水,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

    市、區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完善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巡查監測和應急處置機制,及時治理或者調整不達標飲用水水源地。

    第三十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定期組織開展重點區域場所病媒生物集中消殺,清除病媒生物孳生環境。

    集貿市場、餐飲、民宿、養殖場的經營者和責任人應當按照要求做好經營管理區域內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第三十一條 禁止下列影響村容村貌的行為:

    (一)違規搭建生產生活用房;

    (二)擅自涂寫、刻畫和張貼廣告、墻報、標語、海報等宣傳品;

    (三)隨意丟棄泡沫塑料餐飲具、塑料袋等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四)占用道路、廣場等公共場地違規堆放物料;

    (五)侵占、損毀公共綠地、廣場、道路及其配套設施;

    (六)其他影響村容村貌的行為。



    第四章 生活垃圾治理



    第三十二條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建設、改造生活垃圾收集點、轉運站、大件垃圾堆放站點、可回收物回收站點等設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垃圾分類標準,指導村(居)民配備家庭垃圾分類收集容器。

    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應當按照有關標準建設,完善防雨防漏措施,保持干凈整潔。

    第三十三條 生活垃圾治理應當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結合經濟條件、地理位置和處理能力,逐步建立戶分類投放,村分類收集,鄉鎮街道分類運輸,區縣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鼓勵通過積分兌換、星級評定等方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第三十四條 農村生活垃圾分為以下四類:

    (一)可回收物,指可以循環使用或者再生利用的廢棄物;

    (二)有害垃圾,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造成直接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

    (三)廚余垃圾,指家庭生活和生活性服務業等產生的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棄物,包括家庭生活產生的餐廚垃圾、集中供餐單位產生的餐廚垃圾、農產品經營場所產生的有機垃圾;

    (四)其他垃圾,除前三項規定以外的生活廢棄物。

    市人民政府應當結合生活垃圾的種類特點,按照前款規定公布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目錄和指南。

    第三十五條 生活垃圾實行上門分類收集制度。公共場所以及確實不具備上門分類收集條件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規劃設置分類投放點。

    村(居)民應當將生活垃圾在指定地點分類投放,或者按照以下要求處置:

    (一)廚余垃圾采取就近還田、堆肥、生產沼氣等方式處置;

    (二)可回收物送交再生資源回收單位或者個人處置;

    (三)有害垃圾按照有關規定送交貯存點或者有資質的單位處置;

    (四)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灰土、砂石、碎混凝土、磚石瓦片等垃圾,通過鋪路填坑等方式分散處置。

    第三十六條 工業固體廢物、醫療廢物、危險廢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分類處置。

    村(居)民應當將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家具、電器等大件垃圾投放至指定的垃圾堆放站點。清運員應當定期將堆放站點的大件垃圾清運至拆解中心,未經拆解的大件垃圾不得進入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系統。

    第三十七條 未在指定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村(居)民委員會予以宣傳教育;拒不改正的,及時向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區縣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

    第三十八條 村(居)民委員會負責保潔員、清運員管理,督促其按時將已分類的垃圾運送至轉運站點。

    清運單位應當建立完善垃圾運輸處理臺賬,并定時收集、清運生活垃圾。

    清運單位應當按照分類運輸要求配備運輸車輛。垃圾運輸車輛應當滿足密閉條件,噴涂規范標識,不得混裝混運、泄漏遺撒、違規傾倒。

    第三十九條 禁止下列影響垃圾治理的行為:

    (一)將城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醫療廢物等向農村轉移、傾倒、填埋;

    (二)擅自丟棄、傾倒、堆放農村生活垃圾;

    (三)擅自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或者未按照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

    (四)在露天場所或者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垃圾;

    (五)擅自拆除、遷移、損毀、占用、停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場所;

    (六)其他影響生活垃圾治理的行為。



    第五章 廁所改造



    第四十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村(居)民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綠色環保的原則,合理選擇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模式。

    新建住房應當同步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

    第四十一條 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科學選址、合理設計、因地制宜的原則,在中心村、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學校、集貿市場、鄉村旅游景點等人口集中區域新建、改建公共廁所,并建立管護機制。

    第四十二條 村(居)民應當規范使用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防止糞液污染環境。

    第四十三條 廁所糞污應當按照以下模式分類處置:

    (一)接入市政管網集中處置;

    (二)未納入市政管網,但已經無害化處理后未達到排放標準的,應當資源化利用或者運送至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置;

    (三)不能及時無害化處理或者資源化利用的,應當建設密閉貯糞池集中貯存。

    第四十四條 禁止下列影響廁所改造及糞污處置的行為:

    (一)新建旱廁和露天糞坑;

    (二)擅自排放、傾倒廁所糞污;

    (三)其他影響廁所改造的行為。



    第六章 生活污水治理



    第四十五條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生活污水治理體系,提高污水治理能力。

    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完善巡查制度,編制應急預案,根據人口分布、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科學確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第四十六條 區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措施消除黑臭水體,恢復水生態。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村(居)民委員會開展轄區內溝渠、坑塘等小微水體污水治理,并依法落實管護責任。

    第四十七條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推進重點區域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處理后排放的污水應當符合國家、省規定的排放標準。鼓勵城鎮市政污水管網向周邊鄉村延伸。

    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應當安全規范運行,按時抽取污泥。

    第四十八條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一)毗鄰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應當優先建設污水管網,將生活污水集中處理;

    (二)經濟條件較好、人口密集的鄉村和新建的農村居民點,應當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

    (三)居住分散、地形條件復雜、人口較少或者不具備污水管網建設條件的,可以因地制宜建設分散式與集中式相結合的污水處理設施。

    從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等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向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的,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建設預處理設施;不具備集中處理條件的,應當通過自建設施或者委托處置等方式處理污水,不得超過標準排放。

    第四十九條 禁止下列影響生活污水治理的行為:

    (一)將國家明令禁止的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工藝、設備和產品向農村轉移;

    (二)向水體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傾倒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三)擅自堆放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

    (四)擅自關閉、拆除、遷移或者改變污水處理設施的使用性質和內部結構;

    (五)其他影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為。



    第七章 農業廢棄物治理



    第五十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劃定畜禽禁養區。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根據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相關處理設施應當正常運轉,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水環境。

    第五十一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農用包裝物和不可降解農用薄膜等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采取廢物回收、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加強農業廢棄物的綜合管理。

    區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監督,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使用農藥、化肥、農用薄膜等,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結合區域農產品生產加工特點,完善不同類型農產品廢棄物處理設施,并指導村(居)民分類處理枝(藤)條、果蔬包裝袋、殘次腐爛水果等廢棄物。

    農產品使用者應當按照規定回收或者無害化處理農用包裝物、生產廢棄物。鼓勵使用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

    第五十二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市、區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指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就地、就近原則建設秸稈收儲點,完善秸稈收儲運全覆蓋服務體系。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村(居)民有序回收、堆放、利用秸稈,并配合市、區縣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法查處露天焚燒秸稈的行為。

    第五十三條 禁止下列影響農業廢棄物治理的行為:

    (一)擅自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畜禽養殖糞污;

    (二)擅自丟棄、掩埋、焚燒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

    (三)在露天場所或者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樹葉或者其他農業廢棄物;

    (四)在公路、河道、溝渠等場所堆放秸稈;

    (五)擅自將無法降解的農用薄膜粉碎還田;

    (六)其他影響農業廢棄物治理的行為。



    第八章 文明鄉風建設



    第五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機構應當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建設文明鄉村。

    村(居)民應當自覺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

    第五十五條 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完善農村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絡和服務運行機制,采取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開展各類活動。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依法召集村(居)民會議,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引導村(居)民文明節儉辦理婚喪嫁娶、祭祀祭奠和節日民俗等活動。鼓勵成立村(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會、老年人協會等群眾組織。

    第五十六條 鼓勵村(居)民培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共建平等和睦的家庭關系和友愛互助的鄰里關系。

    第五十七條 村(居)民委員會設置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配合學校對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開展關愛幫扶。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建立農村留守、孤寡老年人定期巡訪聯系制度,推廣農村互助養老,并引導村(居)民從經濟供養、生活照料、權益維護等方面自覺承擔孝親敬老責任,踐行和弘揚中華孝道文化。

    第五十八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婦女聯合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構應當提倡婚事新辦,引導村(居)民舉辦文明節儉、有紀念意義的婚禮,抵制高額彩禮、奢華婚禮。

    第五十九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推進農村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推廣與保護耕地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殯葬習俗,倡導喪事簡辦、厚養薄葬、文明祭掃。

    第六十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引導村(居)民簡辦宴席,不相互攀比、鋪張浪費。

    第六十一條 區縣婦女聯合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鼓勵村(居)民積極參與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評選活動。

    第六十二條 禁止下列影響文明鄉風建設的行為:

    (一)紅白喜事鋪張浪費,進行低俗表演、低俗婚鬧;

    (二)進行封建迷信活動,在公共場所、道路拋撒喪葬用品;

    (三)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員,拒絕履行贍養、扶養、撫養義務;

    (四)將骨灰裝棺埋葬,占用耕地修建墳墓;

    (五)非法食用野生動物;

    (六)其他影響文明鄉風建設的行為。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按照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規定應當由其他執法主體實施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規定,違規搭建生產生活用房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依法拆除。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項規定,擅自涂寫、刻畫和張貼廣告、墻報、標語、海報等宣傳品的,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清除;拒不改正或者清除的,依法代為清除,其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并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項規定,隨意丟棄泡沫塑料餐飲具、塑料袋等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由市、區縣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對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進行處罰。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未在指定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市、區縣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對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進行處罰。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三項規定,擅自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的,或者未按照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的,由市、區縣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對單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進行處罰。

    第七十條 公職人員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中存在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失職瀆職行為的,由有權機關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理。



    第十章 附 則



    第七十一條 本條例所稱農業廢棄物,是指在畜禽養殖、種植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總稱,包括農藥包裝廢棄物、肥料包裝廢棄物、廢舊農用薄膜、病死畜禽、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殘次腐爛水果等。

    本條例所稱農用薄膜,是指用于農業生產的地面覆蓋薄膜和棚膜等。

    眉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40號)
    不分頁顯示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91看片淫黄大片.在线天堂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精品 | 欧美一级做一级爱a做片性 欧美一欧美一级毛片 | 曰本黄页 | 欧美一线高本道高清在线 | 老司机黄色影院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 免费91最新地址永久入口 |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特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成人深夜福利短视频99 |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 九九精品在线视频 |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 91男女视频 | 日本免费高清视频二区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777777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综合在线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网站 |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免费观看 | 麻豆md国产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午夜久久影院 |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 | 交videos人妖|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99爱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9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三级毛片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 久久永久免费视频 | 免费aa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成本人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