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国产v片大片线观看网站-国产v视频-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片-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大另类-这里只有精品首页-真不卡网站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1. 【頒布時間】2021-12-9
    2. 【標題】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3. 【發文號】國發〔2021〕27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國務院
    6. 【法規來源】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8/content_5669049.htm

    7. 【法規全文】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21〕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21年12月9日

    (本文有刪減)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基本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人民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為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基礎保障,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交通運輸保障、促進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五年里,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翻一番、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成網,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京張高速鐵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戰略支撐能力不斷增強,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快速增長,京津冀一體化交通網、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建設,交通扶貧百項骨干通道基本建成,新建、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47萬公里,新增通客車建制村超過3.3萬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快遞網點基本覆蓋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直接通郵。運輸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旅客高品質出行比例不斷提高,航班正常率大幅上升,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超過20%,快遞業務量翻兩番、穩居世界第一。新技術新業態蓬勃發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系列復興號動車組上線運行,C919客機成功試飛,ARJ21支線客機規模化運營,跨海橋隧、深水航道、自動化碼頭等成套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船舶建造水平持續提升,網約車、共享單車、網絡貨運平臺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治理能力不斷增強。“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鐵路、空域、油氣管網等領域重點改革任務扎實推進,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面取消,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成效顯著。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設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營運貨車、營運船舶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8.4%和7.1%左右,民航、鐵路安全水平保持世界領先,道路運輸重大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75%和69%左右。

    與此同時,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綜合交通網絡布局不夠均衡、結構不盡合理、銜接不夠順暢,重點城市群、都市圈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存在較明顯短板。貨物多式聯運、旅客聯程聯運比重偏低,定制化、個性化、專業化運輸服務產品供給與快速增長的需求不匹配。智能交通技術應用深度和廣度有待拓展,部分關鍵核心產品和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交通運輸安全形勢仍然嚴峻,產業鏈供應鏈保障能力不足。綠色低碳發展任務艱巨,清潔能源推廣應用仍需加快。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健全完善,制約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十四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國際物流體系,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從國內看,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區域經濟布局、國土開發保護格局、人口結構分布、消費需求特征、要素供給模式等發生深刻變化,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提出新要求,交通運輸行業進入完善設施網絡、精準補齊短板的關鍵期,促進一體融合、提升服務質效的機遇期,深化改革創新、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期。要適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優化發展布局,強化銜接融合,因地制宜完善區域城鄉綜合交通網絡;要堅持以創新為核心,增強發展動力,推動新科技賦能提升交通運輸發展質量效率;要增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韌性,調整發展模式,將綠色發展理念、低碳發展要求貫穿發展全過程,提高自身運行安全水平和對國家戰略安全的保障能力;要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共同富裕作為著力點,轉變發展路徑,促進建管養運并重、設施服務均衡協同、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以全方位轉型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結構優化、一體銜接的設施網絡,擴大多樣化高品質的服務供給,培育創新驅動、融合高效的發展動能,強化綠色安全、開放合作的發展模式,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戰略支撐。




    第二節 基本原則




    服務大局,當好先鋒。堅持人民交通為人民,充分發揮交通作為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的作用,不斷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重大戰略的保障能力,有效支撐引領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提供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交通運輸服務。

    系統推進,銜接融合。堅持系統觀念,合理確定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規模、技術標準、建設時序,補齊西部地區路網空白,優化網絡結構功能,科學合理挖掘既有設施潛力,精準補齊聯通銜接短板,提升運輸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跨領域、跨區域、跨行業協調融合發展。

    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注重新科技深度賦能應用,提升交通運輸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破除制約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交通運輸市場統一開放、有序競爭,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

    綠色轉型,安全發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資源要素節約集約利用,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加強運行安全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升國際互聯互通和運輸保障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和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發展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

    設施網絡更加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能力利用率顯著提高。以“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為主骨架,以高速鐵路區域連接線銜接,以部分兼顧干線功能的城際鐵路為補充,主要采用250公里及以上時速標準的高速鐵路網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達到95%以上,普速鐵路瓶頸路段基本消除。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的主線基本貫通,普通公路質量進一步提高。布局完善、功能完備的現代化機場體系基本形成。港口碼頭專業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綜合交通樞紐換乘換裝效率進一步提高。重點城市群一體化交通網絡、都市圈1小時通勤網加快形成,沿邊國道基本貫通。

    運輸服務更加高效。運輸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客運“一站式”、貨運“一單制”服務更加普及,定制化、個性化、專業化運輸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城市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持續緩解,農村和邊境地區運輸服務更有保障,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全覆蓋。面向全球的國際運輸服務網絡更加完善,中歐班列發展質量穩步提高。

    技術裝備更加先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率顯著提高,數據開放共享和平臺整合優化取得實質性突破。自主化先進技術裝備加快推廣應用,實現北斗系統對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全面覆蓋,運輸裝備標準化率大幅提升。

    安全保障更加可靠。交通設施耐久可靠、運行安全可控、防范措施到位,安全設施完好率持續提高。跨部門、跨領域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進一步健全,重特大事故發生率進一步降低。主要通道運輸安全和糧食、能源、礦石等物資運輸安全更有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發展模式更可持續。交通運輸領域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形成,鐵路、水運承擔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比例穩步上升,綠色出行比例明顯提高,清潔低碳運輸工具廣泛應用,單位周轉量能源消耗明顯降低,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比例顯著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碳排放強度穩步下降。

    治理能力更加完備。各種運輸方式一體融合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和管理運營養護等領域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更加完善,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融合發展程度不斷提高,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更加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形成。

    展望2035年,便捷順暢、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集約、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建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快貨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強國。





    專欄1 “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主要指標

    類別
    指  標
    2020年
    2025年①
    屬 性

    設施網絡
    1.鐵路營業里程(萬公里)
    14.6
    16.5
    預期性

       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
    3.8
    5
    預期性

    2.公路通車里程(萬公里)
    519.8
    550
    預期性

       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
    16.1
    19
    預期性

    3.內河高等級航道里程(萬公里)
    1.61
    1.85
    預期性

    4.民用運輸機場數(個)
    241
    >270
    預期性

    5.城市軌道交通②運營里程(公里)
    6600
    10000
    預期性

    銜接融合
    6.沿海港口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
    59.5
    >70
    預期性

    7.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③(%)
    68
    80
    預期性

    8.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率(%)

    15
    預期性

    9.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
    50
    >90
    預期性

    智能綠色
    10.重點領域④北斗系統應用率(%)
    ≥60
    >95
    預期性

    11.城市新能源公交車輛占比⑤(%)
    66.2
    72
    預期性

    12.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排放強度⑥下降率(%)

    〔5〕
    預期性

    安全可靠
    13.道路運輸較大及以上等級行車事故萬車死亡人數下降率(%)

    〔12〕
    約束性

    14.民航運輸飛行百萬小時重大及以上事故率(次/百萬小時)
    0
    〔<0.11〕
    約束性

    15.鐵路交通事故十億噸公里死亡率(人/十億噸公里)
    0.17
    <0.3
    約束性



    注:①〔〕內為5年累計數。②指納入國家批準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中的大中運量城市軌道交通項目。③指國際樞紐機場和區域樞紐機場中連通軌道交通的機場數量占比。④指重點營運車輛、郵政快遞自有干線運輸車輛、應安裝具備衛星定位功能船載設備的客船及危險品船等。⑤指新能源公交車輛占所有地面公交車輛的比重。⑥指按單位運輸周轉量計算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三章 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




    按照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布局,構建完善以“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為骨干,以綜合交通樞紐為支點,以快速網、干線網、基礎網多層次網絡為依托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推進存量網絡提質增效,聚焦中西部地區精準補齊網絡短板,穩步提高通達深度,暢通網絡微循環,勾畫好美麗中國的“交通工筆畫”。




    第一節 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




    優化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建設綜合性、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構建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交通走廊,強化主軸與走廊間的協調銜接。提升京滬、滬昆、廣昆、陸橋以及北京至港澳臺、黑河至港澳、額濟納至廣州、青島至拉薩、廈門至喀什等通道功能,推進待貫通段建設和瓶頸段擴容改造,暢通沿海與內陸地區通道。推動通道內各種運輸方式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機銜接。

    加強戰略骨干通道建設。推進出疆入藏通道建設,擴大甘新、青新、青藏、川藏四條內聯主通道通行能力,穩步推進川藏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新藏鐵路和田至日喀則段前期工作、適時啟動重點路段建設,有序推進滇藏鐵路前期工作,密實優化航空航線網絡布局,構建多向聯通的通道布局。暢通沿江通道,加快建設沿江高鐵,優化以高等級航道和干線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的沿江綜合運輸大通道功能。升級沿海通道,提高鐵路通道能力,推進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提升港口航道整體效能,構建大容量、高品質的運輸走廊。貫通沿邊通道,提級改造普通國省干線,推進重點方向沿邊鐵路建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發揮鐵路在陸路運輸中的骨干作用和港口在海上運輸中的門戶作用,強化東、中、西三條通路,形成大能力主通道,銜接國際運輸通道。





    專欄2 戰略骨干通道建設工程

    1.出疆通道。建設和田至若羌、伊寧至阿克蘇、若羌至羅布泊、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線等鐵路,實施精河經伊寧至霍爾果斯鐵路擴能改造。建成京新高速公路巴里坤至木壘段,完成國道315依吞布拉克—若羌—民豐段建設改造。
      2.入藏通道。建設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推進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電氣化改造、日喀則至吉隆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適時啟動新藏鐵路重點路段建設。建成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薩段、雅葉高速公路拉薩至日喀則機場段,提質改造川藏公路318線、滇藏新通道西藏段(丙察察),推動國道219米林至墨脫段建設,實施川藏鐵路配套公路工程。
      3.沿江通道。建設成都重慶至上海沿江高鐵。實施長江中上游干線航道等級提升工程,系統疏解三峽樞紐瓶頸制約,推進三峽翻壩轉運、金沙江翻壩轉運設施建設,深化三峽水運新通道前期論證。推動寧蕪高速、滬渝高速武漢至黃石段、渝宜高速長壽至梁平段以及廈蓉高速、銀昆高速成都至重慶段等高速公路擴容改造。
      4.沿海通道。建設上海經寧波至合浦沿海高速鐵路。按二級及以上標準推動沿海國道228改造,推進沈海高速火村至龍山段、福鼎至詔安段等擴容改造。
      5.沿邊通道。有序推進酒泉至額濟納等鐵路建設,開展波密至然烏等鐵路前期工作。推動沿邊國道219、國道331待貫通和低等級路段建設改造,實現85%以上達到三級及以上標準。
      6.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黃桶至百色、黔桂增建二線、南防增建二線等鐵路,實施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推動呼北高速灌陽至平樂段等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研究建設平陸運河。推進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和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建設。






    第二節 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




    打造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提升全球互聯互通水平和輻射能級。培育一批輻射區域、連通全國的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合理組織集群服務網絡,提高集群內樞紐城市協同效率。

    優化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提升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全球聯通水平和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增強部分樞紐國際門戶功能。優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客貨中轉設施、集疏運網絡及客運場站間快速連接系統。增強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銜接轉運能力,發展口岸樞紐。強化不同層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間功能互補、設施連通、運行協同。

    完善綜合客運樞紐系統。優化客運場站和城市公共交通樞紐布局,鼓勵同站布設,加強與城市交通系統有效銜接。對換乘潛在需求大的綜合客運樞紐,做好銜接通道用地和空間預留。推動新建綜合客運樞紐布局立體換乘設施,鼓勵同臺換乘,實施既有樞紐換乘設施便捷化改造,推動主要運輸方式間便捷換乘。整合接入綜合客運樞紐的不同運輸方式信息資源,加強數據、時刻、運力等對接。促進綜合客運樞紐站城融合,探索建立樞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推動樞紐與周邊區域統一規劃、綜合開發,加強開發時序協調、服務功能共享。

    建設綜合貨運樞紐系統。優先利用現有物流園區以及貨運場站等設施,規劃建設多種運輸方式高效融合的綜合貨運樞紐,引導冷鏈物流、郵政快遞、分撥配送等功能設施集中布局。完善貨運樞紐的集疏運鐵路、公路網絡,加快建設多式聯運設施,推進口岸換裝轉運設施擴能改造。實施郵政快遞樞紐能力提升工程,加強郵政普遍服務和快遞處理中心等設施建設,與鐵路、公路、民航等樞紐加強統籌。推進12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專欄3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重點工程

    提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樞紐城市的全球輻射能級。依托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廣州白云、成都天府等樞紐機場以及深圳西麗、重慶東站等鐵路客運站,建設一批綜合客運樞紐場站,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場站間直接連通,實施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鐵路樞紐優化工程,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建設天津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重慶陸港型物流樞紐等綜合貨運樞紐場站。
      增強南京、杭州、沈陽、大連、哈爾濱、青島、廈門、鄭州、武漢、海口、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寧波等樞紐城市的國際門戶作用。完善杭州、寧波、廈門、鄭州、武漢等樞紐規劃,建設南京祿口、杭州蕭山、廈門翔安、昆明長水、西安咸陽、武漢西站、寧波西站、海口新海港等綜合客運樞紐場站,建設大連、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和寧波舟山國家大宗商品儲運基地。
      提升石家莊、太原、合肥、濟南、長沙、南寧、蘭州等樞紐城市全國集聚輻射功能。優化主要樞紐場站及集疏運設施布局,圍繞濟南遙墻、長沙黃花、南昌昌北、蘭州中川等樞紐機場以及雄安站等鐵路樞紐站,建設一批綜合交通樞紐場站。






    第三節 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構建以高速鐵路、國家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為主體的快速網,完善以普速鐵路、普通國省道、港口航道等為主體的干線網,提高基礎網保障能力。

    建設現代化鐵路網。堅持客貨并重、新建改建并舉、高速普速協調發展,加快普速鐵路建設和既有鐵路擴能改造,著力消除干線瓶頸,推進既有鐵路運能緊張路段能力補強,加快提高中西部地區鐵路網覆蓋水平。加強資源富集區、人口相對密集脫貧地區的開發性鐵路和支線鐵路建設。推進高速鐵路主通道建設,提升沿江、沿海、呼南、京昆等重要通道以及京滬高鐵輔助通道運輸能力,有序建設區域連接線。綜合運用新技術手段,改革創新經營管理模式,提高鐵路網整體運營效率。統籌考慮運輸需求和效益,合理規劃建設鐵路項目,嚴控高速鐵路平行線路建設。





    專欄4 鐵路網建設重點工程

    1.普速鐵路。建設柳州至廣州、瑞金至梅州、溫州經武夷山至吉安、定西經平涼至慶陽、太子城至錫林浩特、仙桃經洪湖至監利、太原至和順、大理至攀枝花、烏北至準東增建二線等普速鐵路,協調推進首都地區貨運東、北環線鐵路建設。推進富裕至加格達奇、南京至蕪湖、鴉鵲嶺至宜昌、天津至薊縣、汪清至圖們、中衛至平涼等鐵路擴能改造。
      2.高速鐵路。建設北京經雄安新區至商丘、包頭至銀川、襄陽至常德、天津至新沂、西安至重慶、西安至十堰、長沙至贛州、雄安新區至忻州、太原至綏德、延安經榆林至鄂爾多斯、長春經遼源至通化、敦化至牡丹江、哈爾濱經綏化至鐵力、上海經乍浦至杭州、寧波經臺州經溫州至福州、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阜陽至黃岡、益陽至婁底、銅仁至吉首、邵陽至永州、南昌至九江、湛江至海安等高速鐵路。






    完善公路網結構功能。提升國家高速公路網絡質量,實施京滬、京港澳、京昆、長深、滬昆、連霍、包茂、福銀、泉南、廣昆等國家高速公路主線繁忙擁擠路段擴容改造,加快推進并行線、聯絡線以及待貫通路段建設。合理引導地方高速公路有序發展。加快普通國省道低等級路段提質升級,將西部地區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提高到70%,實現對重要口岸、樞紐、產業園區、旅游景區有效覆蓋,強化安全設施配置。完善“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深入開展示范創建,實現通三級及以上公路的鄉鎮比重達到85%左右,推動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因地制宜推進建制村雙車道公路建設和農村過窄公路拓寬改造,強化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村內主干道銜接。推進渡改橋等便民設施建設。





    專欄5 公路網建設重點工程

    1.待貫通路段建設。推進京雄等雄安新區對外高速公路以及呼北高速爐紅山至慈利段、德州至上饒高速安徽段、溧陽至寧德高速黃山至千島湖段、上海至武漢高速無為至岳西段、集寧至阿榮旗高速白音查干至烏蘭浩特段、杭州灣地區環線高速杭州至寧波支線等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
      2.瓶頸路段升級改造。推進京哈高速綏中(冀遼界)至盤錦段、青蘭高速涉縣至冀晉界段、連霍高速忠和至茅茨段、滬昆高速昌傅至金魚石段、榮烏高速威海至煙臺段、濟廣高速濟南至菏澤段、京港澳高速耒陽大市至宜章(湘粵界)段等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推進國道210白云鄂博至固陽段、國道217阿勒泰至布爾津段、國道227貴德至大武段、國道353巨甸至維西段等升級改造及國省干線穿越城區段改移工程。






    優化暢通水運設施網絡。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支持山東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進東北地區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動資源整合和共享共用。有序推進沿海港口專業化碼頭及進出港航道等公共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建設糧食、能源、礦產資源的接卸、儲存、中轉設施,推進沿海沿江液化天然氣碼頭規劃建設。提升內河港口專業化、規模化水平,合理集中布局集裝箱、煤炭、鐵礦石、商品汽車等專業化碼頭。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擴能升級與暢通攻堅建設,完善長江、珠江、京杭運河和淮河等水系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進一步提升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出海能力,全面加強長三角、珠江—西江高等級航道網未達標段建設。推動重要支流航道和庫湖區航道、內河旅游航道、便民碼頭建設。





    專欄6 水運設施網絡建設重點工程

    1.沿海港航設施。推進天津北疆與東疆、青島董家口、南通通州灣、上海洋山、廈門翔安、深圳鹽田、廣州南沙、汕頭廣澳、湛江寶滿、洋浦小鏟灘、欽州大欖坪等集裝箱碼頭工程。推進唐山京唐、黃驊散貨港區、日照嵐山、連云港連云、寧波舟山衢山、防城港企沙等礦石碼頭工程。推進營口仙人島、黃驊散貨港區、煙臺西港區、青島董家口、連云港徐圩、寧波舟山金塘、廈門古雷等原油碼頭工程。加快小洋山北側綜合開發。推進曹妃甸港區煤炭運能擴容、日照港轉型升級工程。推進錦州港、唐山京唐、曹妃甸、日照嵐山、連云港港、寧波舟山條帚門、深圳港西部、廣州港、洋浦港、北部灣防城港和欽州等20萬噸級及以上航道建設。
      2.內河港航設施。積極推進涪陵至豐都段航道整治,研究推進長江干線宜賓至重慶段、宜昌至武漢段航道整治,加快治理安慶至南京段重點航段,進一步改善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條件,加快改善長江口北港航道條件,研究推進長江口南槽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推進大蘆線東延線等河海直達航道工程。推進西江航運干線3000噸級航道整治和船閘擴能工程。開展京杭運河山東段航道整治,推進蘇北段船閘、航道擴能工程,推進杭甬運河整治提升工程、常山江航運開發工程。推進引江濟淮航運工程建設,開展淮河干線及沙潁河航道整治、船閘改擴建,推進淮河出海航道工程。推進右江百色、紅水河龍灘等樞紐通航設施建設。推進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適宜河段通航。開展湘桂贛粵運河前期研究論證。






    擴大航空網絡覆蓋。推動區域機場群協同發展,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世界級機場群。適時啟動能力緊張樞紐機場改擴建工程,強化樞紐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合理加密機場布局,穩步建設支線機場和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提升綜合性機場貨運能力和利用率。有序推進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構建區域短途運輸網絡,探索通用航空與低空旅游、應急救援、醫療救護、警務航空等融合發展。優化航路航線網絡,加強軍民航空管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空管新技術。





    專欄7 民用運輸機場建設重點工程

    實施廣州、深圳、昆明、西安、重慶、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國際樞紐機場和太原、沈陽、福州、杭州、寧波、合肥、濟南、武漢、長沙、南昌、南寧、拉薩、蘭州、銀川、西寧等區域樞紐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呼和浩特、廈門、大連、三亞新機場。建成鄂州專業性貨運機場,提升天津、鄭州等機場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嘉興、瑞金、郴州、湘西、麗水、韶關、閬中、威寧、邢臺、朔州、安陽、亳州、樂山、府谷、黔北(德江)、盤州、阿拉爾、和靜等支線機場。






    加強油氣管網高效互聯。完善東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加快全國干線天然氣管道建設,完善原油、成品油管網布局,推進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老舊管道隱患治理。推進油氣管網互聯互通和支線管道建設,擴大市縣天然氣管道覆蓋范圍并向具備條件的沿線鄉鎮輻射。




    第四節 強化一體融合銜接




    加快解決制約人民美好出行、貨物高效流通的瓶頸,強化綜合交通網絡有機銜接。打通公路省際待貫通路段,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有效銜接,推進城鎮密集地區干線公路過境段、進出城瓶頸路段升級改造。加強樞紐機場與軌道交通高效銜接,使換乘更加便捷。強化進港區、進園區、進廠區、進規模化農產品基地等集疏運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鐵路進港口重點港區和大型工礦企業、物流園區、重點物資儲備庫。統籌考慮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防洪航運安全,有序建設各種運輸方式共享通道資源的過江跨海通道。推動超大特大城市的大型綜合客運樞紐間通過軌道交通互連。加快實現聯系緊密的綜合貨運樞紐間通過聯絡線或專用通道互連。





    專欄8 綜合交通網絡銜接重點工程

    1.港口機場集疏運工程。完善上海港、唐山港、天津港、寧波舟山港、青島港、深圳港、福州港、北部灣港等港口集疏運系統。推動杭州蕭山機場、廈門翔安機場、長沙黃花機場、昆明長水機場等接入軌道交通。
      2.省際間待貫通路段暢通工程。有序實施丹錫高速克什克騰至承德聯絡線河北段、本溪至集安高速本溪至桓仁(遼吉界)段、赤峰至綏中高速凌源(蒙遼界)至綏中段、安康至來鳳高速渝鄂界至建始段、都勻至香格里拉高速西昌至香格里拉段等省際高速公路建設。
      3.城市內外交通銜接改造工程。推進國道104、國道107、國道205、國道207、國道210、國道220、國道228、國道233、國道309、國道310、國道312、國道319、國道320、國道329、國道343、國道347等城鎮過境路段升級改造。
      4.過江跨海關鍵性工程。建成深中、黃茅海等跨海通道。建設涪陵江北、伍家崗至點軍山、樅陽至貴池、靖江至江陰、崇明至太倉等公鐵兩用過江通道以及隆敘鐵路改造過江大橋。推動欽州市龍門大橋、欽州至北海大風江大橋等跨海大橋建設。適時啟動珠江口獅子洋、蓮花山通道建設。規劃研究滬甬通道。





    第五節 加強基礎設施養護




    推動落實全生命周期養護,強化常態化預防性養護,科學實施養護作業,加強養護工程質量檢驗評定,強化養護管理監管考核,提高基礎設施使用壽命。加強橋梁隧道、通航建筑物、港口錨地、跑道停機坪等公共設施養護管理。加大養護新技術推廣力度,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網,鼓勵自動化、信息化巡查,提高管理養護科學決策水平,推進養護機械化和標準化。加強鐵路綜合維修養護一體化管理。發展和規范公路養護市場,逐步增加向社會購買養護服務。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健全橋梁養護管理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完善航道常態化養護機制,推動航道養護基地及配套設施設備建設。




    第四章 夯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基礎支撐




    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支撐引領作用,增強對實施區域重大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服務保障能力。




    第一節 有力服務區域重大戰略




    建設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京津冀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高標準、高質量打造雄安新區對外交通網絡,加強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廊坊北三縣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交通保障。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整體設計推進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補強沿江高鐵和鐵路貨運能力,全力打通公路省際待貫通路段,提升江海聯運、鐵水聯運發展水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航運和航空資源配置,加強港澳與內地的交通聯系,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推動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對外交通、城際交通、都市圈交通高效銜接和有機融合,協同推進港航、海事一體化發展,推動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加快提升江蘇通州灣江海聯動示范區功能,打造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構建海南島內暢通、陸島連通、全球通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穩步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構建黃河流域綠色安全便捷綜合交通網絡,強化跨區域大通道建設。




    第二節 支撐引領區域協調發展




    補齊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短板,提升干線鐵路覆蓋度、干線公路通暢性和農村公路均等化水平,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小時交通網,暢通多向出川出渝綜合運輸通道。提升東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整體效能,進一步暢通對外通道,推動沿海內陸沿邊一體開放。推進中部地區內陸開放大通道建設,增強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功能,進一步鞏固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構建東部地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建設,提升重點運輸通道能力和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級,實現交通運輸優化升級。提升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對外通道能力,拓展網絡通達深度,補齊生態退化地區基礎設施短板,加強建設保障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的交通基礎設施。




    第三節 夯實鄉村振興交通基礎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需要,逐步提升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鞏固拓展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成果,推動交通建設項目更多進村入戶,鼓勵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等一體開發。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持續推進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整合交通、郵政、快遞、供銷、電商等資源,構建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農村運輸發展新模式。鞏固建制村通客車成果,提升農村客運運營安全和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客運安全監管,推動構建農村客運長效穩定發展機制。推動農村物流融入現代流通體系,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便捷高效的工業品下鄉、農產品出村雙向渠道,打造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第四節 強化邊境交通設施建設




    服務沿邊城鎮體系建設,以公路、機場為重點,大力改善邊境地區交通出行條件,提升邊境城鎮人口集聚能力。統籌推進邊境地區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等建設,全面完善國道干線主骨架,推進沿邊公路并行線建設和低等級公路提質改造,加快抵邊公路建設,盡快形成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沿邊公路網。穩步推進邊境地區機場建設,構建多層級航空網,擴大航空運輸服務覆蓋面。補強同江、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瑞麗、磨憨等口岸后方鐵路通道能力。加強抵邊自然村郵政設施建設,實現郵政服務普遍覆蓋。





    專欄9 邊境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沿邊抵邊公路。建設集安至桓仁、琿春至圈河、瀘水至騰沖、米林經墨脫經察隅至滇藏界、青河經富蘊至阿勒泰、布倫口至紅其拉甫、巴里坤至老爺廟、莎車至塔什庫爾干、二連浩特至賽罕塔拉、大紅山至霍勒扎德蓋、云南界至那坡平孟、西疇至富寧等沿邊抵邊公路。推進麻扎至公珠、孟澤至嘎拉、薩瑪達至扎日、邊巴至加玉等沿邊公路并行線待貫通路段建設和低等級路段改擴建。
      2.邊境機場。建設塔什庫爾干、普蘭、定日、隆子、綏芬河、昭蘇、準東(奇臺)等機場,遷建延吉機場,建設札達、葉城等20個左右邊境通用機場。






    第五章 推進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現代化




    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分層分類完善交通網絡,加強互聯互通和一體銜接,促進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內交通運輸協同運行,推動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運輸率先實現現代化,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第一節 建設城市群一體化交通網




    強化重點城市群城際交通建設。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以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為骨干,提升城際運輸通道功能,加強核心城市快速直連,構建多節點、網絡化的城際交通網,實現城市群內主要城市間2小時通達。整體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建設,有序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建設,加強與高速鐵路、普速鐵路一體銜接,擴大對5萬人口以上城鎮的有效覆蓋。

    有序推進其他城市群城際交通建設。提升山東半島、粵閩浙沿海、中原、關中平原、北部灣等城市群內的城際主通道功能,推進哈爾濱—長春、遼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內的城際主通道建設。建設有效銜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多層次快速交通網絡,積極推進利用既有鐵路富余運力開行城際列車。




    第二節 構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網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建設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銜接,合理推動軌道交通跨線運營。積極利用干線鐵路、城際鐵路提供通勤服務,充分利用既有鐵路富余運力開行市域(郊)列車,增加列車停站數量和在重要客流集散地的停站頻率,鼓勵高峰時段公交化運營,提高通勤服務質量。探索將重點都市圈中心城區軌道交通以合理制式適當向周邊城市(鎮)延伸。

    完善多層次道路交通網。合理加密快速路通道,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都市圈環線和城市繞城環線。科學布局建設加油加氣站、公交場站、停車設施。積極推動城市公交線路向周邊城鎮、功能節點延伸,鼓勵都市圈內毗鄰城市(鎮)開行公交,開展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





    專欄10 重點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網絡建設工程

    1.重點城市群城際鐵路。充分挖潛干線鐵路城際功能,推進核心城市間城際鐵路及區域聯絡線建設,建設雄安新區至石家莊、天津至承德、蘇州經無錫至常州、衢州至麗水、深圳至惠州、佛山至東莞等城際鐵路,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城際鐵路網。
      2.重點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實施一批既有鐵路的市域(郊)運輸功能改造工程,利用既有蕭甬鐵路開行紹興至上虞市域(郊)列車。推進北京東北環線等整體提升工程,建設上海嘉閔線及北延伸段、南京市域18號線、杭州至德清、寧波至象山、重慶至合川等市域(郊)鐵路。
      3.高速公路環線。推動武漢、長春、西安等都市圈高速公路環線建設,實施部分高速公路擁擠路段改擴建工程,優化調整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線路。






    第三節 打造城市現代交通系統




    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科學規劃建設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加快發展快速干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綠色慢行交通,實現順暢銜接。加強大城市微循環和支路網建設,優化快速、主干、次干、支路比例,加快城市支路街巷建設改造和畸形交叉口改造,分類分區優化停車設施供給,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和精細化服務水平,加強資源共享和錯時開放。合理提高中小城市路網密度,用好用足停車資源,適度增加停車設施,規范停車秩序。補齊縣城、縣級市、特大鎮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客運站設施等短板,穩步推進老舊小區、醫院、學校、商業聚集區等區域公共停車設施建設,適度增加靈活便捷的道路班車配客站點。建設安全、連續、舒適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提高非機動車道和步道的連續性、通暢性,在商業辦公區域、公共交通站點、旅游景區等場所增加非機動車停放設施,改善行人過街設施條件。

    打造多模式便捷公共交通系統。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深化國家公交都市建設。超大特大城市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快速公交網絡,科學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推動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網絡融合發展。大城市形成以地面公交為主體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重要客流走廊快速公交。中小城市提高城區公共交通運營效率,逐步提升站點覆蓋率和服務水平。推廣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聯動控制,保障公交優先通行;推廣在電子公交站牌、互聯網信息平臺等發布公共交通實時運營信息,優化換乘引導標識,普及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等服務,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第六章 擴大優質運輸服務供給




    順應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統籌考慮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的不同發展趨勢及階段性特征,兼顧基本需求和多樣化需求,推動運輸服務多元化、品質化發展,擴大經濟高效安全的運輸服務產品供給,逐步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不分頁顯示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ⅴ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久草视频 | 久久女同互慰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区 | 亚洲va老文色欧美黄大片人人 |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的天堂免费 | 国产精品系列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 高清日本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 久久久国产免费影院 | 一级毛片在线不卡直接观看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 | 国产一级网站 | 黄色网址进入 | 日韩美女一区 | 成人性毛片|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影院免费体验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吉衣 免费一区 | 97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欧美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av片免费大全在线观看不卡 | 综合精品视频 |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精彩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 欧美极品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亚州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二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在线播放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