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排水管理辦法
廈門市排水管理辦法
福建省廈門市人民政府
廈門市排水管理辦法
廈門市排水管理辦法
(2022年1月28日廈門市人民政府令第184號公布 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排水行為,保障排水設施安全運行,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環境,根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排水以及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及其相關管理活動。
工業廢水排放、農業生產排水、水利排灌以及排污單位直接向水體排放水污染物活動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三條 排水應當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雨污分流、建管并重的原則。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排水工作的領導,研究解決排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市、區排水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負責排水的監督管理,統籌組織市政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運行和維護,負責排水管理進建筑小區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并加強排水管理的宣傳和指導工作。
排水管理機構配合排水主管部門承擔排水設施的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技術性、輔助性和事務性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資源規劃、生態環境、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排水管理相關工作。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職責加強轄區內的排水設施建設及其相關管理工作;接受排水主管部門對轄區內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的指導;組織協調排水管理進建筑小區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職責保障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及其相關管理活動的各項資金投入。
第六條 排水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排水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排水管理信息化、智慧化。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鎮排水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市、區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本級相關部門,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排水相關專項規劃,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發布實施。
第八條 市、區排水主管部門結合城市發展需求,根據實際情況會同本級資源規劃主管部門對本級排水相關專項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需要對排水相關專項規劃進行調整的,應當按照相關程序及時組織修訂。
第九條 市、區排水主管部門根據排水相關專項規劃制訂排水設施建設和改造實施計劃,并組織實施,同時在排水工程建設項目前期策劃生成階段提前介入,主動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
新城開發建設應當按照片區總體規劃編制排水相關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
第十條 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將雨水、污水分流排入排水管網;禁止將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相互混接。
物業服務人應當將雨水、污水分流要求納入管理規約,對物業管理區域內裝飾裝修房屋違反前款規定的行為,及時予以勸阻、制止,并向排水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報告。
尚未實現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區域,具備改造條件的,應當根據規劃組織開展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尚不具備實現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條件的,可以采用截流等方式收集污水。
第十一條 建設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查明與建設項目相關的排水管網情況。排水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及時提供相關資料。
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排水設施應當符合雨水、污水分流要求,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主體工程進行改造的,應當將排水設施納入主體工程改造計劃,與主體工程同步進行改造。
第十二條 排水管網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可以委托第三方按照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等有關標準和技術規程對排水管網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第十三條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對排水設施組織竣工驗收;建設單位組織竣工驗收時,可以通知排水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單位參加。
排水主管部門可以委托第三方測評機構對竣工驗收的排水管網進行抽檢,并將抽檢結果不合格的情況反饋給建設單位和測繪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排水設施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3個月內,建設單位應當將竣工圖紙、竣工測繪、檢測報告(含影像資料)、竣工驗收報告等相關資料報送排水管理機構備案,并按照城鄉建設檔案管理相關規定向城鄉建設檔案管理機構報送相關檔案資料。
第十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水污染防治等公共利益需要,依法組織對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進行改造。
第十五條 從事工業、建筑、餐飲、醫療等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以下稱排水戶)直接或者間接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放污水的,應當按照規定建設(設置)和維護相應的沉淀、油水分離等預處理設施,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申請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以下稱排水許可證)。預處理設施建設(設置)和維護規范由市排水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排水戶應當向其經營場所所在區排水主管部門申請排水許可證。排水戶分別向不同行政區管轄的污水管網排水的,由排水戶經營場所所在區排水主管部門主辦,非所在區排水主管部門協辦,并由主辦單位出具排水許可證。
排水主管部門出具排水許可證的,應當將相關信息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以及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共享,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應當做好相關信息接收工作。
第十六條 在排水許可證的有效期內,排水口數量和位置、排水量、污染物項目或者濃度等排水許可內容變更的,排水戶應當按照規定重新申請領取排水許可證。
排水戶名稱、法定代表人等其他事項變更的,排水戶應當在商事登記變更后30日內申請辦理排水許可證變更。
第三章 運行、維護及其管理
第十七條 排水設施按照下列規定確定運行維護單位:
㈠市政排水設施由排水主管部門依法委托運行維護單位管理;
㈡其他公共排水設施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委托運行維護單位管理;
㈢具有公共排水屬性但是權屬不明的排水設施,由區人民政府改造并經驗收合格后,參照市政排水設施委托運行維護單位管理;
㈣公園、人行通道、下沉式廣場、下穿式通道等配套建設的排水設施由產權人或者設施主體管理單位依法委托運行維護單位管理;
㈤公路、鐵路、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配套建設的排水設施由產權人或者設施主體管理單位管理;
㈥建筑排水設施、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由產權人或者其委托的單位管理。
第十八條 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依法委托的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㈠制定排水設施運行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㈡向社會公示本單位排水設施管理的責任范圍、責任人員名單和聯系方式,接受排水主管部門和社會的監督;
㈢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負責排水設施的日常巡查和維護,定期排查排水設施安全隱患,及時組織搶修排水設施,保證排水設施完好和正常運行;
㈣采集和更新排水設施地理信息、排水戶等基礎信息,完整、準確記錄排水設施運行、維護情況,妥善保存相關資料,并按照規定負責保密;
㈤指導排水戶接駁排水管網、辦理排水許可證、規范排水行為等;
㈥按照規定向排水管理機構以及相關部門報送相關信息;
㈦依法或者按照約定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
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發現危及排水設施安全或者違法排水等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向排水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報告,并協助相關部門督促整改。
第十九條 因水污染防治等公共利益需要,可以由區人民政府依法委托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對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進行管理,具體范圍由排水主管部門制定目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予以確定,并實施動態調整。
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由區人民政府依法委托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管理的,由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和業主委員會(產權人)、物業服務人通過簽訂運行維護服務協議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區人民政府依法委托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所產生的費用,可以由財政予以補貼。
住宅項目共用排水設施的維修屬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范圍,有關費用可以按照規定從中列支。
第二十條 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排水管理進建筑小區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和監督。
新建建筑小區辦理排水許可證后,由區人民政府依法委托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管理的,區排水主管部門應當督促建設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人將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工作移交至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
現有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在完成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后,由區人民政府依法委托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管理的,區排水主管部門應當督促業主委員會(產權人)或者物業服務人按照程序將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工作移交至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
第二十一條 市、區排水主管部門按照規定制定具體考核指標對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實施監督。
第二十二條 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單位或者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應當安全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保證處理處置后的污泥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對產生的污泥以及處理處置后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進行跟蹤、記錄,并向排水主管部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污泥運輸車輛、船只等應當密閉并符合防滲漏、防遺撒標準。
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應當定期清理排水管道、泵站和檢查井的通溝污泥,并安全處理處置通溝污泥。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污泥。
第二十三條 市政排水設施保護范圍一般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㈠內直徑超過400毫米的污水管網或者內直徑超過600毫米的雨水管網邊緣外側各5米以內;
㈡內直徑400毫米以下的污水管網或者內直徑600毫米以下的雨水管網邊緣外側各1.5米以內;
㈢排水渠護坡邊緣兩側各3米以內;
㈣泵站、調蓄池、截流設施及其附屬設施以規劃批復用地邊界為準。
其他公共排水設施有規劃用地紅線的,以紅線控制范圍為其保護范圍;沒有規劃用地紅線的,以設施及其附屬設施等邊緣向外衍2米或者以圍墻、護欄、警告牌、保護線等界限的區域為其保護范圍。
第二十四條 在保護范圍內從事可能影響城鎮排水設施安全活動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制定設施保護方案,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對城鎮排水設施造成損壞的,損壞單位或者個人應當立即向排水主管部門報告,由損壞單位或者個人負責搶修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損壞單位或者個人不具備搶修能力或者事故發生后12小時內尚未進場搶修的,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單位可以先行搶修,由損壞單位或者個人承擔相應的費用。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規章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六條 本市涉及排水管理的行政處罰,屬排水主管部門管理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實施;依法確定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接行政處罰權的,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實施。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配套建設的排水設施未建成,主體工程即投入使用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排水戶未按照規范維護預處理設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㈠排水設施,是指用于收集處理排水的基礎設施,包括城鎮排水設施和自建排水設施。
㈡城鎮排水設施,是指政府投資或者參與建設的供公眾使用的公共排水設施,包括市政排水設施和其他公共排水設施。
㈢市政排水設施,是指按照排水相關專項規劃建設的提供城鎮公共排水服務的設施,包括排水管(涵、渠)、泵站、雨污水處理設施、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等及其附屬設施。
㈣其他公共排水設施,包括村莊等區域內的公共生活污水管道、泵站、處理設施等及其附屬設施和雨水管道(蓋板溝)等及其附屬設施。
㈤自建排水設施,是指產權人出資建設的供本單位或者本區域專用的排水設施,包括建筑排水設施和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
㈥建筑排水設施,是指建筑物至接戶井范圍內的排水設施,包括建筑內部(含地下空間)敷設的以及建筑外墻附著的排水設施。
㈦建筑小區共用排水設施,是指建筑小區建設的供本區域共用的室外排水管網、排水檢查井、雨水口,不包括建筑排水設施。
㈧建筑小區,是指居住區、公共建筑區、商業服務區、工業區等的統稱。
㈨主體工程,是指在一個建設項目中,安裝主要生產設備、生產主要產品、決定生產能力、發揮主要經濟效益的單項工程,如工廠中的生產車間、動力車間等建筑物,住宅小區中的住宅,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路面等。
㈩污泥,是指污水凈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半固態或者固態物質,不包括工業、醫療廢水處理污泥。
(十一)通溝污泥,是指因重力沉降、附著、截留等原因在管道中沉積下來形成的污泥。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