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瀘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四川省瀘州市人大常委會
瀘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瀘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2022年4月27日瀘州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動“法治瀘州、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結合瀘州實際,從2021年—2025年,在我市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特作決議如下:
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新時代全民普法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向面上拓展、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真正落實到全民普法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的戰略思維、政治導向、歷史擔當、為民情懷,將社會法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圍繞服務我市“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實施“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奮力建設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突出法治宣傳教育重點。持續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結合“12.4”國家憲法日,開展好“憲法宣傳周”系列活動,建好瀘州市憲法主題公園,在各類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增設憲法元素。深入宣傳民法典,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讓民法典拉近法律與生活的距離。圍繞我市“十四五”規劃和實施“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加大地方性法規的宣傳普及力度。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營造瀘州良好發展環境;大力宣傳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禁毒、防范電信詐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推動平安瀘州建設;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推動綠色瀘州建設;大力宣傳醫療衛生、未成年人保護、老年人權益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推動和諧瀘州建設。
三、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國民教育和社會教育體系,實施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繼續深化“法律八進”活動,強化國家工作人員法治教育,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重點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發揮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示范帶頭作用,完善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清單、年度述法等制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法治意識和依法履職水平。抓住青少年這個“關鍵多數”,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升華瀘州“納愛”未成年人普法品牌建設,形成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強基層組織負責人學法用法培訓,針對基層干部群眾分類精準普法,培養“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結合瀘州園區需求實際,對企業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培訓,幫助企業依法誠信經營管理,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完善宗教教職人員常態化學法和政策法規常態化宣講機制,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做優瀘州“法律進軍營”特色,做實涉軍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法律維權等法律服務,提升軍地法治共建實效。
四、堅持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機融合。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結合、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深化基層依法治理,持續鞏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成果。開展行業依法治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依法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加強網絡依法治理,提高網絡企業和網民的法治意識。開展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傳,促進全社會在應急狀態下依法行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將普法融入立法、執法、監察、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一府一委兩院”通過嚴格落實和執行我市地方性法規,確保地方性法規既有立法成果,又有實施效果;通過以案釋法、典型案例發布等形式,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精準的法律服務,充分發揮普法在依法治理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五、加強瀘州特色法治文化建設。加強瀘州特色法治文化陣地體系建設,推動瀘州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旅游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整合文化陣地的法治元素,形成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講堂、法治文化宣傳欄全覆蓋,打造具有瀘州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觀帶,法治文化陣地示范帶,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法治文化集群,爭創國家級、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瀘州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推動法治文化作品創作,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加大對群眾法治文化的產品供給,提升普法的智慧化、精準化和實效性。常態化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講好瀘州的紅色法治故事。將瀘州法治文化建設融入“一帶一路”、川南臨港(瀘州)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的經濟特色發展平臺,融入瀘州“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展示瀘州法治文化水平。
六、強化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監督、政協支持、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法治宣傳教育領導和工作機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職責。強化“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完善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制度,逗硬工作考核評議機制。要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做好中期評估和終期檢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工作開展情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采用多種監督形式,加強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監督檢查,保證本決議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