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規定
安徽省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規定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
安徽省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規定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公 告
(第六十九號)
《安徽省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規定》已經2022年7月29日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8月10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2年7月29日
安徽省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規定
(2022年7月29日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加強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保障糧食安全,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耕地上種植糧食作物的生長期保護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本規定所稱糧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
本規定所稱糧食作物生長期,是指糧食作物從播種到收獲的自然生長周期。
第三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將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落實糧食安全主體責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做好糧食作物生長期的保護工作,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加強經費保障,完善和落實糧食生產財政補貼、信貸支持、農業保險、科技支撐等政策措施,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益。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落實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政策措施,按照職責加強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的指導、服務、管理等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生態環境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 村(居)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依法承擔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的相關責任,協助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做好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當加強糧食作物生長期田間管理,科學施肥,抗旱排澇,及時開展病蟲草害防治;不得違法在耕地上開溝、挖塘、造林,損毀糧食作物,不得違法割青毀糧。
工程建設單位應當牢固樹立糧食安全意識,做好工程開工建設與糧食生產茬口銜接,最大限度保障耕地種糧效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貯生長期水稻、小麥,用于青貯的密植小麥除外。
第七條 青貯飼料應當以秋玉米等秋季作物為主。確需青貯下一年春夏季大麥、燕麥、黑麥、密植小麥等其他春夏季作物的,應當在當年10月底前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備案。
因自然災害造成糧食作物達不到正常產量的,可以青貯。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生長期糧食作物的用水、用肥、用藥等技術指導,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加強對生長期糧食作物的監測。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糧食安全意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割青毀糧行為有權舉報投訴。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公布舉報投訴方式,并依法處理。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糧食作物生長期保護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的,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十一條 違反本規定第六條第三款規定,收貯生長期水稻、小麥,割青毀糧的,由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毀糧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前款規定的毀糧價值,按照所在縣(市、區)前三個年度同類作物平均產量和價格計算。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2022年8月1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