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快遞業發展促進條例
邢臺市快遞業發展促進條例
河北省邢臺市人大常委會
邢臺市快遞業發展促進條例
邢臺市快遞業發展促進條例
(2023年11月24日邢臺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2024年3月28日河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批準)
第一條 為了優化快遞市場環境,激發行業創新活力,維護快遞用戶、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等各方主體合法權益,保障和促進快遞業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快遞暫行條例》和《河北省郵政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快遞業務經營、接受快遞服務以及對快遞業的發展促進、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外賣配送等點到點直接送達物品的活動不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快遞業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快遞企業在本市設立總部、區域性總部,支持全國或者區域性分撥中心、倉儲中心等服務功能設施建設;應當加強行業監管隊伍建設,將快遞業發展狀況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實施績效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網格化布局要求,協調推動村莊、社區、學校、商業中心、交通樞紐等區域的快遞末端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包括提供快遞末端服務的站點和信包箱、智能快件箱等。
第四條 市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市快遞業的發展促進和監督管理工作。
支持市郵政管理部門在縣級行政區域設置派出機構,負責所轄區域內快遞業的發展促進和監督管理工作。暫未設置派出機構的,由市郵政管理部門與縣級人民政府協商確定的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快遞業的發展促進和監督管理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快遞業的發展促進和監督管理相關工作。
第五條 市郵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書面委托符合法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市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對受委托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進行監督,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從事行政執法工作的執法人員,應當具備行政執法資格。
第六條 本市快遞行業協會應當依法制定快遞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為企業提供信息、培訓等方面的服務,維護快遞企業合法權益,引導快遞企業守法、誠信、安全、綠色經營,促進快遞業的健康發展。
第七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快遞物流園區以及快件大型集散中心、分揀中心等基礎設施用地,統籌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合理安排用地指標,并按照國家規定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支持快遞企業依法利用舊廠房、倉庫及其他存量土地資源,建設快遞經營所需的集散中心、分揀中心。
第八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快遞業與制造業、農業、商貿服務業以及電子商務等關聯產業和業態的協同發展機制。郵政、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農村、商務等相關部門應當為企業提供指導服務,推動企業間加強信息溝通,共享設施設備和網絡資源。
第九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承擔促進快遞業創新、安全、綠色發展和在推進快遞進村、加強末端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地方財政支出責任。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商務等部門,支持快遞企業就符合規劃方向和申報條件的快遞項目申請有關專項資金。
第十條 郵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等部門,對快遞服務車輛實行統一編號、統一標識,依法規范快遞服務車輛的管理和使用。
快遞服務車輛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鼓勵快遞企業為快遞服務車輛投保第三者責任險、駕駛人員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商業保險。快遞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培訓。
對于取得專用標識的快遞服務車輛,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前提下,為其通行、停靠以及進社區、農村、站點攬收、投遞快件提供便利。
快遞企業、快遞從業人員不得利用快遞服務車輛從事快件收寄、運輸、投遞以外的經營性活動。
第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等相關責任。
鼓勵快遞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社區(農村)便民服務站、村郵站、連鎖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學校等開展合作,共同參與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集約化、便利化配送服務。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整合快遞與郵政、客運、供銷、電商等既有網絡、運力資源,健全以縣級寄遞物流配送中心、鄉鎮寄遞物流服務站、村級寄遞物流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快遞配送網絡,為農村以及其他偏遠地區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快遞企業對接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差異化寄遞業務,為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提供便利。鼓勵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商貿流通等企業采取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網絡等方式,開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降低鄉村末端寄遞成本。
第十三條 快遞企業應當按照行業服務標準分揀快件,不得直接著地處理快件,不得在露天場地堆放快件,嚴禁以拋扔、踩踏等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處理快件。
第十四條 快遞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收件人需要上門投遞快件的,可以要求寄件人在快遞運單上注明。快遞運單上未注明上門投遞要求的,快遞企業應當在投遞前征求收件人意見。
快遞運單上已注明上門投遞要求,快遞企業未征求收件人意見直接將快件投遞到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站點的,收件人在接到電話或者收到信息后有權要求其重新上門投遞。
快遞企業不能上門投遞或者上門投遞需要另行加收費用的,應當在攬收前告知寄件人。
第十五條 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使用企業應當具備與快件收寄、投遞業務相適應的服務能力。
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應當依法辦理快遞末端網點備案。智能快件箱終止使用的,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應當及時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并妥善處置有關設施。
第十六條 快件出現外包裝明顯破損、重量與寄遞詳情單記載明顯不符等情況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不得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
寄遞詳情單注明快件內件物品為生鮮產品、貴重物品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不得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與寄件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七條 快遞用戶對快遞企業服務質量不滿意的,可以向快遞企業投訴。快遞企業應當自接到投訴之日起七日內予以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投訴人。
快遞用戶對快遞企業的處理結果有異議,或者在七日內未收到處理結果的,可以向郵政管理部門申訴。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申訴人作出答復。
第十八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快遞企業應當分別履行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快遞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實名收寄、收寄驗視、過機安檢制度,嚴格落實快件處理場所“人車分流”和在傳送帶(含伸縮機等分揀設備)接縫處加裝防護條等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確保寄遞服務安全。
第十九條 快遞企業應當依法制定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有效應對與處置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
快遞企業應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報告工作機制,發生重大服務阻斷、安全事故等情形的,應當及時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或者郵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快遞包裝治理工作的統籌指導,推進快遞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郵政管理部門應當與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加強快件包裝日常監督管理。
快遞企業應當依法履行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其場地場所、設施設備、交通工具、用品用具應當符合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要求。
快遞企業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強制性標準制定本單位包裝操作規范,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快遞包裝的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建設水平。快遞企業應當加強與電商企業、商品生產企業的上下游協同,推廣電商快件原裝直發,減少電商商品在寄遞環節的二次包裝。
鼓勵快遞企業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設施設備,引導寄件人、收件人對包裝物進行回收再利用。
第二十一條 快遞企業、快遞末端服務設施運營企業等相關單位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依法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快遞企業、快遞末端服務設施運營企業等相關單位在處理用戶信息時,應當對快遞運單中的個人敏感信息采取去標識化等保護措施,并定期對快遞運單實物進行集中銷毀。
快遞企業、快遞末端服務設施運營企業等相關單位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
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用戶信息泄露的,快遞企業、快遞末端服務設施運營企業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并向郵政管理部門報告,配合公安、網信等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二條 快遞企業應當嚴格按照所取得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上載明的地域范圍經營業務,不得超越地域范圍攬收快件。
第二十三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擾亂快遞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不得違法封堵快遞生產經營場所、扣押快件,不得妨礙快遞企業及其工作人員開展正常的快件寄遞業務。
第二十四條 郵政管理部門根據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需要,可以要求快遞企業報告企業有關經營、服務質量和從業人員權益保護等情況,快遞企業應當如實報告,不得隱匿、銷毀、轉移原始資料。
第二十五條 快遞企業應當與從業人員依法訂立勞動合同,保障其從業人員在社會保險、勞動用工、勞動保護、工資福利、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快遞企業采取勞務派遣方式用工的,應當依法履行用工單位責任,對勞務派遣單位保障勞動者權益的情況進行監督。快遞企業在業務量高峰時段臨時聘用人員的,應當與其訂立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
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合理的考核獎懲制度,完善針對快遞從業人員的投訴澄清免責機制。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為快遞從業人員開放公益性休息場所,提供車輛充電等服務便利,營造社會關心、關愛快遞從業人員的良好氛圍。
第二十六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郵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依法組織實施快遞工程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培養高水平快遞專業人才。
快遞企業應當對其從業人員加強法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生態環保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市、縣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等管理部門應當嚴格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支持學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快遞企業聯合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快遞行業人才。
第二十七條 快遞企業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存在直接著地處理快件、露天場地堆放快件等行為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快遞企業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以拋扔、踩踏等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處理快件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八條 快遞企業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未按快遞運單上注明要求上門投遞,或者未按收件人電話或者信息回復要求上門投遞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九條 快遞企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未制定本單位包裝操作規范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擾亂快遞正常生產秩序,違法封堵快遞生產經營場所、扣押快件,妨礙快遞企業及其工作人員開展正常的快件寄遞業務,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快遞業發展促進、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省級地方性法規已規定法律責任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